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优秀教学设计【实用3篇】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表内除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教授和巩固孩子们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表内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与表内除法相关的教具和习题;
2. 学生准备好纸笔和计算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顾一下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原理。例如,给出一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解答:36 ÷ 6 = ?,并要求他们解释答案的含义。
2. 讲解:简要讲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强调被除数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商是除法算式中的商,余数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3. 实例演示: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例如,计算 48 ÷ 6 = ?,并解释计算过程。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使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并检查他们的答案。
5. 总结:让学生总结表内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并解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6. 拓展:通过一些拓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练习:让学生再次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表内除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教授和巩固孩子们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表内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与表内除法相关的教具和习题;
2. 学生准备纸笔和计算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给学生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他们回顾一下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原理。例如,给出一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解答:42 ÷ 7 = ?,并解释答案的含义。
2. 讲解:简要讲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强调被除数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商是除法算式中的商,余数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3. 实例演示: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例如,计算 56 ÷ 7 = ?,并解释计算过程。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使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并检查他们的答案。
5. 总结:让学生总结表内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并解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6. 拓展:通过一些拓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练习:让学生再次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23例3。
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3页例3。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2个小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图示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学生能够依靠以前学过的有关除法的知识正确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学生对“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不是真正理解,尤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含义,再根据图来列算式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虽然正确列出算式,画的图可能与题意不符,有些同学可能对于自己画的图和列的算式之间没有建立起联系。也就是学生对于题目所表达的含义在理解上是有偏差的。
想到这种情况,我在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用小圆片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摆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
义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图形与算式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尝试画图列式打下基础。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来分一分。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
师:怎样列式?(12÷3=4)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
师:怎样列算式?(12÷4=3)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求12里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2.看图说话列式。
算式:□○□=□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
,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
,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建立起动作表征,在图形表征、动作表征、语言表征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同时,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图与题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比较学习做好铺垫。】
3.揭题: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是用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 教学例3左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所求问题是什么?(生:每个纸盒放几只?)板书: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
(2)画图理解题意。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教师对画图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
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在课件中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
(4)列式解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生:15÷3=5(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15、3、5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
“每盒放5只,3盒一共15只,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
2.教学例3右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所求问题是什么?(要用几个纸盒?)板书:要用几个纸盒?
(2)画图理解题意。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
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3)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
(4)列式解题。
15÷5=3(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15、5、3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15÷5=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请学生画一画。
师:我们解答的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
“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一共15只,同问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计算正确”。
【设计意图:教学例3,完全放手,由学生来寻找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画图、交流、进行思路分析,学生在动作、图形、语言表征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学生之间通过质疑、补充、订正进行学习互动,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比较两题的异同(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
请小组汇报:
学生互相交流、补充订正、完善答案。
师生小结:
(1)不同点:
左图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
右图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
(2)相同点:
①是求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②计算商时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师生归纳总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设计意图:分析两种类型的除法问题之后,学生已经对这两种不同的除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比、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进行理解。】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练习五第1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练习五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请学生进行讲解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设计意图:第1、2题是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的实际问题进行对比编排,第1题,给学生提供了示意图,让学生借助图形进行思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两种情况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完全是文字题,要求学生读题,从语言文字上进行分析,能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提高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3.练习五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列式解答。
(2)请学生说出这3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本道题是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一个乘法问题和两个除法问题对比编排,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知道其中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
4.出示图(见课件)。
请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作为一道开放的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四、总结评价,谈谈收获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