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经典6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课文的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写作,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写作,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课件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什么?为什么?
Step 2 阅读理解(10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录音,学生跟读课文。然后,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Step 3 分组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练习册。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并互相讨论答案。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4 小组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补充。
Step 5 个人写作(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回答:
1. 在家人过节时,你会想念他们吗?为什么?
2. 你觉得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学生可以在课堂时间内完成,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Step 6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学生可以选择把自己的写作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范文和点评。
Step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课文的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写作,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写作,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课件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家人过节时,你们会怎么样表达思念之情?
Step 2 阅读理解(10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录音,学生跟读课文。然后,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Step 3 分析课文(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式。
Step 4 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
教师发放练习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5 小组合作(1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思路。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6 小组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补充。
Step 7 个人写作(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回答:
1. 在家人过节时,你会想念他们吗?为什么?
2. 你觉得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学生可以在课堂时间内完成,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Step 8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学生可以选择把自己的写作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范文和点评。
Step 9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设计。
3、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及“独、异、倍”三字的妙处。
学习难点:
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板书课题)
2、谁知道这篇课文是围绕课题中的哪个词写的?
3、谁能帮大家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呢?(出示幻灯片)
4、同学们说的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王维,一起去体会他那浓浓的思乡情怀吧。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1)、王维为什么在九月九日这天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2)、他思念亲人时,想到了什么?
(3)、我能结合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4)、我还读懂了……
2、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倾听、补充。
三、展示交流
相信大家对课文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你可以通过朗读来表现,也可以回答问题,还可以联系自己,谈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其实,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你知道哪些?(《静夜思》《枫桥夜泊》)
2、老师这里有几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古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王维《杂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古》
自由读一读,感受诗人的情怀。
3、齐读古诗,并把它们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积累本上。
五、布置作业:
1、我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或父母听。
2、我能摘抄并背诵有关思念家乡或亲人的诗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今天宾老师要和古宜镇二小的同学一起学习23课,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随机指导书写课题中的三个生字。
2、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3、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4、欢度佳节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但是唐朝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
二、初读古诗,走近文本
1、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它出自哪首诗?出示整首诗。
2、这里的九月九日指的就是——(重阳节)。这里的“山”指的是华山,山东就是华山的东面。王维的家乡和亲人就在华山的东面。“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想念)
3、谁来读这首诗?
4、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读读全诗,看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自由质疑,简单的问题相机解决。
5、孩子们,以往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呢?(交流学习古诗方法:查字典、读课文理解)说得好,这是一篇文包诗,诗句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你们不要看书,只要用耳听,边听边想象画面。(老师配乐朗读全文)
6、刚才听老师读,你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7、是呀,我们一边读一边想画面,就能把课文读出味儿,读出感情来。你们想读读课文吗?(生自由读课文,约2遍。教师巡回指导。)
三、诗文对照,读文悟情
1、刚才你们是大声地朗读课文。这一次啊请大家再来读课文,这次是默读,不出声,边读边想,哪些句子能解释古诗,用铅笔划出来。(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
●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1)课文中有一个句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第一行诗句的意思,你找到了吗?
(生读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15 岁,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是孤身一人离开家乡,不觉已经两年了。一年多少天?(365天)两年多少天?对,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心情是多么难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3)诗人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多么凄凉!谁能读一读这句诗?(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哪些字最能表现王维内心的悲凉?(独、异)请你再读给大家听。
(4)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就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现在你就是那个孤独的王维,让我们一起发出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
●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人们是怎样欢度这个节日的?
(生读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借助课文内容,结合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悟古诗写作是有感而发,尝试组织语言,理解诗歌的写作是有背景和缘由。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指板书) 学生齐读。
2、我们知道这句话出自王维的一首诗,那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出示古诗)谁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齐读。
3、每逢佳节,这里的佳节指的是(生接重阳节),重阳节是哪一天?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4、同学们了解的真多,重阳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日,每到这样的节日,王维会倍思亲。
5、你能说说“倍思亲”的意思吗?(更加思念亲人)我们再来读好它。
二、教学第二小节
1、王维为什么会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故事,走进他的内心。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哦,原来是王维看见长安的人们在欢度节日呀,(出示第二节)再读读这段话,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抓重点字词。
2、重阳节就是这样热闹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指名朗读句子。)
3、让我们一起来读出长安街上的热闹吧。(齐读句子)
三、教学第一节
1、看到别人都是家家团圆,是如此的幸福,可王维怎么样呢?
是的,他(出示: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5岁,只比我们大了6、7岁,跟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孩子呢,却已经离开家乡两年了,700多个日日夜夜,想想看,这两年来,他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想象说话。
2、这么小年纪,本该在父母身边好好地享受父母的关爱,而如今却独自一人在外求学,他的内心是多么孤独呀!(板书:孤独)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3、这就是诗中的(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我们一起来。
谁来读出王维孤独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4、看着大街上热闹的景象,王维的内心是格外的孤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内心世界。老师读第一节,同学们读第二节。
师生合作读第1、2节。
5、在这样的情景中,王维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出示两句诗,齐读。
四、教学第三节
1、王维孤单一人,不由伤感起来,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小节,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第3节
学生练习说话。
2、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
齐读。
3、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就是——思绪万千。
他还想到了什么?
生答:如今我们却一句
是呀,他和兄弟(天各一方)同学们,王维所在的长安,在华山以西,而家乡在华山以东的山西蒲州。一山之隔,千里迢迢,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你能读好这两个词吗?(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4、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
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他们彼此牵挂,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浓浓的思亲之情。(指名读,齐读。)(板书:牵挂)
这真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引读)。
让我们来回味王维无尽的思绪吧。男生读山这头的王维,女生读山那头的兄弟,老师读两者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分角色朗读这一段文字。)
5、那时的快乐,现在的孤独、王维与亲人彼此牵挂,难怪他会“每逢佳节倍思亲”。
五、学习诗
1、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诗题)
(1)同学们,15岁的王维孤身一人,作客他乡,这就是——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在一起去登高游玩的情景让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3)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王维想到兄弟们肯定和往年一样,头插茱萸,携手登高,嬉笑欢乐,可独独少了自己一个人,这就是——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王维将自己浓浓的思念,凝于笔端,写下了这首思乡名诗。就让我们当一回小王维,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配乐指读)
3、多么动情呀!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配乐齐背)
4、但是,到了现在,这个佳节已经不只指重阳节了,而是所有美好的节日,比如:
中秋节,爸爸妈妈出差在外地,他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边防战士守卫边疆,不能回家,他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元宵节,哥哥在外国读书,不能回家,他会深情地吟道:每逢佳节倍思亲。
5、其实,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思乡情。你知道哪些?
《静夜思》《枫桥夜泊》《夜书所见》(指名回答)(你能背诵一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齐读三首诗)
6、老师这里有几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古诗: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感受诗人的情怀。
7、让我们再来好好欣赏这首诗,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习字册上。
8、布置作业:
课后让我们搜集一下,来开一个“思乡诵诗会”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诗歌;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默写词语:
(1)出示词语:异乡异客天各一方思绪万千
重阳佳节一年一度登高聚会
(2)指导自己复习:拿出自备本和铅笔,看屏幕,默看,很简单,确定不会写错的就“过”,觉得有点难的就随手在自备本上写两三遍。
(3)交流容易写错的字。(“异”的竖弯钩要封口,“天各一方”是各自的“各”,指导学生从词语的意思上去理解、记忆,“佳节”同样如此,“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所以是此“佳”而非彼“家”,“聚会”的“聚”字形较难,再集体书空、老师板书一下)
(4)自己背着默写词语(四个四个背着默),默写结束自己对照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4遍。
(5)反馈默写情况。
2、朗读古诗: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创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古诗(画轴)并朗读。
3、谈话揭题: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美文,共同走进遥远的唐代,走进少年诗人王维的心灵,去感受他的诗意诗情。(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
1、揭示品读之“中心问题”
(1)从古诗中知道,文中的“佳节”是什么节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2)简要回顾重阳节风俗。
(3)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少年王维为何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
2、品“思乡思亲”之“孤独伤感”
过渡:重阳节这天,王维人在哪里?
(1)屏示语段:“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
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王维的家乡是山东蒲州)
*结合简笔画,体会路途遥远,理解“山东”含义(华山的东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板书)
(2)你觉得王维这两年的生活一定过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交流,板书:孤独寂寞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结合诗句理解“异乡”“异客”、的意思。
出示字典上“异”字的解释:a:有分别,不相同;b:奇异、特别;c:惊奇、奇怪;d:另外的,别的;e:分开。
指导学生联系整首诗的意思,讲的是王维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京城长安),所以这里的“异乡”是指“别的地方”,即“他乡”,“异客”是指“别的地方来的人”,即“客人”。两个“异”字都当“另外的,别的”讲。
*紧扣“15岁”,“就”体会年纪之小;*抓住“两年”感受离家时间漫长。
(4)体验说话,感情朗读:小小年纪的少年王维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学,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够聆听到父亲的教诲,他不能……他不能……他也不能……他想念父母兄弟却无法相见,他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家,王维和亲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指板书”。感情齐读语段。
(5)齐读语段,结合理解诗句:难以排解的孤独和寂寞使诗人情不自禁吟诵出了这样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指导诵读:诗歌的诵读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节奏的把握,二是情感的品味。这里的节奏应该怎样读?
指导学生读好节奏: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生活,你觉得他一定会感到——
生:孤独,寂寞,忧伤……
指导读出这样的情感。
2、品“重阳佳节”之“热闹快乐”
过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请你认真读一读这几句话,想一想,重阳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出示第二自然段语段:“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交流一:重阳节的热闹。
预设1:结合关键词句和图片、声响体会重阳节街上的“热闹”景象。出示
图片:这就是重阳节那天街上的热闹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车水马龙。读屏幕词语)
(2)交流二:重阳节的快乐
预设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重阳节人们的“快乐”情景。“兴高采烈”(透过“兴高采烈”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人们脸上什么样的表情?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喜上眉梢、喜形于色……读屏幕词语)。
结合理解“扶老携幼”(拆字组词的方法理解,从这个词语你知道重阳节带给人们的是怎样的快乐?享受亲情的温暖和团圆的幸福)。
(3)引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因为重阳佳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每个人都快乐地享受着和亲人在一起的幸福快乐。只有王维一个人——指板书,读“孤独寂寞”,因此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就叫——倍思亲。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齐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3、品王维之“思绪万千”
(1)此时此刻,王维真是思绪万千。(板书)谁来说说什么是思绪万千?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王维想到了些什么?
(2)交流一:想到了以前和兄弟们在一起的快乐。体验王维曾经的快乐:
*屏示语段:“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想象情景说话:王维清楚地记得,在家乡时,他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欢聚一堂,快乐过节的情景——引导想象:他们怎样过节的呢?(比赛爬山、喝酒、作诗、一起游戏)
*感情朗读这两句,体会王维回忆中的“快乐”。
(3)交流二:想到了“如今,他和兄弟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补白省略号。这省略号好似一声长叹,叹今日重阳佳节不能和兄弟们相会,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说话)从省略号里你读出了什么?(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4)交流三:想到了此时此刻,兄弟们也一定在思念着自己。思念的人儿,心灵总是相通的。他还想到了远在华山以东的兄弟们对他的思念:(引读)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聚会,西望长安,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兄弟。是谁呀?——王维。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示诗句后两行,读一读)你觉得王维的兄弟们遥望长安,心情会怎样?他们也有千言万语要对王维诉说——他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是呀,他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是——(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很多。“倍思亲:,他想的最多的还是——(板书:思念家乡、亲人)
王维把浓浓的思念溶进了短短的四行28个字里,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读古诗。
三、整体回归,吟读古诗,抒发共鸣。
1、读着读着,我们读出了诗句中的思念,读出了诗句中的情意。
2、理解运用“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已成为千年传诵的经典名句,它表达了所有像王维一样离开家乡的游子的共同心声。中秋佳节,如果你不能回家和爷爷奶奶团聚,仰望皎洁圆月,你可以深情吟诵——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你的思念之情;今天是圣诞节,邬冰歆不能回新加坡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也可以深情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来遥寄你的祝福……
3、积累思乡诗句:对家乡的热爱、思念,对亲人的热爱,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歌。(出示诗句并朗读积累,在学生朗读时,相机再次进行古诗诵读的指导)
4、同学们,最后,就让我们再次来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名诗,读出每一位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吧。随音乐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各一方 孤独忧伤
思绪万千 思念家乡、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