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余角与补角一课的教学设计【精彩3篇】
初中数学余角与补角一课的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2. 掌握计算余角和补角的方法;
3. 能够应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和性质;
2. 余角和补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两个角度,并询问学生这两个角度是否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Step 2 讲解与示例
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余角和补角的计算方法,并讲解其推导过程;
2. 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计算方法。
Step 3 练习与巩固
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4 应用与拓展
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应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Step 5 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余角和补角的重要性;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拓展:
1.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余角和补角的应用领域;
2. 学生可以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锻炼余角和补角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余角与补角一课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2. 掌握计算余角和补角的方法;
3. 能够应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和性质;
2. 余角和补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两个角度,并询问学生这两个角度是否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Step 2 讲解与示例
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余角和补角的计算方法,并讲解其推导过程;
2. 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计算方法。
Step 3 练习与巩固
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4 应用与拓展
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应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Step 5 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余角和补角的重要性;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拓展:
1.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余角和补角的应用领域;
2. 学生可以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锻炼余角和补角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余角与补角一课的教学设计 篇三
初中数学余角与补角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会运用解题;
2、经历观察、操作、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应用方程的思想解决有关余角和补角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带领同学们领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的壮观景象,并思考:斜塔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和它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加为多少度?(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1)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直角剪成两个角,
∠1和∠2,问:∠1和∠2的和为多少度呢?
∠1+∠2=90o,我们把具有这种关系的∠1、∠2称为互余,
其中∠1叫做∠2的余角,∠2叫做∠1的余角。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演示试着说出余角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比萨斜塔的现实情境和剪纸这一实际操作引出余角概念,既调起学生的兴趣,又直观易懂。)
二、新知探究
1、 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o(直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2、(动手操作2)
(1) 拿出和的两个角的纸板拼成一个直角,问:“这两个角互余吗?”
把其中一个角移开,“这两个角还互余吗?”
注意事项1:两角互余只与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继续提问:直角三角板的和的两个角互为余角吗?老师在前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班长在后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吗?
(2) 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其剪成三个角,分别标上∠1、∠2、∠3,问:
“∠1、∠2、∠3是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注意事项2:互余是两角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余角的两个注意事项,通过举例、现场操作,让学生说出错误观点,然后以纠错的方法得出,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3、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平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4、游戏一:找朋友
环节一:老师把事先准备的标有度数的角的卡片发给一些同学,并介绍了游戏规则:当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说要找余角(补角)朋友时,拿到它的余角(补角)的同学请立刻起立,并说:“我是一个____度的角,我是你的余角(补角)朋友!”
环节二:将班级同学分成左右两个大组,参与的同学可以向另外一组的同学提出考验:“_____度的余(补)角是多少度?”另一组的同学要立刻回答,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答得又快又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让学生学会熟练地求解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三、例题精讲
已知: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COB=,求:
(1)图中互余的角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2)图中互补的角是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
(3)图中相等的角是________与_________。
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分析:若设这个角是,则它的
补角是(),余角是(),再依据题设中的等量关系“补角=4余角”,便可列出方程求解。解:设这个角是,则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这个角的度数是。
点评: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运用方程的观点列方程求解。
【变式】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这个角是多少度?
四、能力拓展
(小组探究)思考:小明在计算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时,由于粗心大意,将看成来计算,这对计算结果有影响吗?为什么?
(提示)1、算一算:的补角比余角大______度;
的补角比余角大_______度;
所以,这对计算结果_________影响。
3、 思考:如果小明把看成来计算,对计算结果有影响吗?
4、再思考:一般地,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______度,你能证明吗?
【牛刀小试】:
1、已知一个角的余角为,则这个角的补角为___________;
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为,则这个角的余角为__________;
3、已知一个角的余角与它的补角的和为,则这个角的余角是多少度?
(设计意图:本探究及其3道配套练习题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和演绎推理。)
五、收获广谈
这节课我学会了……
六、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和拓广探索三组分层练习,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4.3.3余角和补角课后作业
(要求:全班同学做到第8题,学有余力的同学争取做到第10题。)
一、复习巩固:
1、 已知,则的余角为_______,的补角为_________;
2、 已知∠A=62°23′,则∠A的余角为_______,∠A的补角为________;
3、 若∠1=,则∠1的余角为____________,补角为_____________。
4、 若一个角的余角为,则它的补角大小为_________;
5、 若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则这个角为________度。
二、综合运用:
6、如图,点O在直线上,∠1与∠2互余,,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7、若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度数比为3:2,则这两个角是( )
A、 B、 C、 D、
8、已知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等于,求这个角的度数。
三、拓广探索:
9、如图,已知∠COD与∠DOA互余,且∠COD比∠DOA大,OB是∠AOC的平分线,求∠BOD的度数。
10、(1)如图(a)所示,∠AOB、∠COD都是直角,试猜想∠AOD与∠COB在数量上存在相等、互余还是互补关系?你能用说理的方法说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吗?
(2)当∠COD绕着O不停地旋转(比如旋转到图(b)的位置),你原来的猜想还成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