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优选3篇】

《风筝》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设计目标:

1. 学习理解小说《风筝》的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入风筝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

2. 阅读小说《风筝》: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逐章节地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使用问答、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文学分析:带领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让学生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作或演讲等方式展开。

4. 写作练习:以小说《风筝》为素材,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说的结局、写一篇读后感或写一篇与小说主题相关的文章等。

5. 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班级讨论或写作比赛等方式进行。

教学设计亮点:

1. 通过引入风筝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阅读和讨论做好铺垫。

2.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问答、讨论、角色扮演和写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能力。

3. 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在文学分析和写作练习环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4. 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风筝》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设计目标:

1. 理解小说《风筝》的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风筝相关的艺术品,如绘画、雕塑和音乐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让学生观察、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阅读小说《风筝》: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逐章节地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使用问答、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艺术创作:以小说《风筝》为灵感,设计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进行绘画、写诗、编舞或制作手工等。可以要求学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或创作与小说主题相关的作品。

4. 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可以通过展览、演出或评选等方式进行。

5. 总结和反思:带领学生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成长和提高。

教学设计亮点:

1. 通过展示艺术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问答、讨论、角色扮演和艺术创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能力。

3. 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艺术创作环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4. 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5.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提高。

《风筝》教学设计 篇三

《风筝》教学设计

  在《风筝》中体会鲁迅先生有愧于亲人而表现出的忏悔、自责的内心世界,学习鲁迅先生善于自省、勇于改过的精神,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2、感悟误解中所体现的亲情,深刻体会鲁迅先生有愧于亲人而表现出的忏悔、自责的内心世界,学习鲁迅先生善于自省、勇于改过的精神。

  3、运用圈点勾画和质疑批注的学习方法,初步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感悟亲情,深刻体会鲁迅先生忏悔、自责的内心世界,体会新兄弟之间的手足深情。

  教学难点:多角度地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风筝》。鲁迅先生,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初中阶段,以后我们还会学到他写的《藤野先生》《雪》《孔乙己》《故乡》等文章,今天我们学的《风筝》,描写了人间的至爱真情,充满柔情,透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伟大作家的心灵世界。请打开书,我们来深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1、2自然段,3、4自然段指名读,5、6自然段齐读,7、8、9指名读,10、11自然段齐读,12自然段老师范读。

  教师简评朗读情况。设计意图:开课简洁,定下基调,深情读文。语文课堂传出琅琅书声。

  二、课堂活动一:给本文再命个题目。

  教师提示:根据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再给课文命个题目,也可以从课文中提取有关词语。命的题目要简洁、扣题、有文采。

  学生思考,交流,师生评议。老师预设的几个参考题目:

  兄弟亲情难忘故乡的风筝 永久的悔

  无怨的恕精神的虐杀 久经逝去的春天

  躲到严冬去吧 我?弟弟?风筝童年故事沉甸甸

  绝望 那一次,是我伤害了你 自责,也是爱

  设计意图: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内容。

  三、课堂活动二:勾画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

  (1)学生再读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就此提出疑问,在小组内研究,解疑。(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适当的予以点拨、启发、释惑。 老师尽可能地把问题考虑到,以灵活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生成的意料之外的问题,要沉着引导,灵活地智慧地处理。研读文本要读得远,读得深。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一种“惊异和悲哀”?

  2、“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这“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精神”的“虐杀”?

  3、既然弟弟已全然忘却了那件事,“我”的心为什么依然沉重?

  4、课文结尾说“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什么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5、“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一句太拗口,应如何解释?

  6、“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一旦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严冬”?

  7、“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这句话中运用了“不幸”一词,按正常理解,此处应是很

  幸运才对,一本书纠正了他的一种错误思想,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8、为什么把第五、六自然段分开?

  9、“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说“浮动”,而不是“飘着”或“飞着”?

  10、“去讨他的宽恕”,用“讨”好还是用“求”好?“我还能希求什么呢”中的“希求”可否改成“奢求”?

  (2)学生所提问题肯定还有很多,但涉及全文主旨的要害问题(整体性的而非细节性的)无非是前三个问题,弄懂这几个问题,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不可能穷尽所有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讨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上课时,请同学们再次速读一遍课文,整理自己的读后感受,看有没有新发现。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商讨后确定几个需要共同研究的关键问题,即上述前三个问题。

  四、深入理解与探讨

  围绕三个关键问题依次展开研讨,逐层深入,理解全篇。让小组同学发言:提出你组中你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采用“问一问”与“帮一帮”的活动形式。

  1、“悲”从何来,是否仅仅因为“我”不喜欢风筝?

  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着眼于全篇来寻求答案,树立阅读的整体意识。

  明确:眼前的风筝勾起了我沉重的心事,二十年前“我”曾粗暴地阻止弟弟制作和放飞风筝,“我”为自己犯下的过失而“悲哀”。

  2、“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精神”的“虐杀”?

  这是课堂研讨的核心部分,宜逐步展开。

  ⑴紧承上一问题的探讨,得出结论:“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指二十年前“我”粗暴地阻止弟弟制作和放飞风筝,具体内容指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放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回忆当年的这一幕。

  明确:忏悔自责。

  ⑵为什么把这一幕称为“精神的虐杀”?不就是毁掉一个风筝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我”实施的“虐杀”之“虐”?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小兄弟”遭受到的无情的“虐杀”?

  读书、圈点,师生讨论明确:遭到粗暴践踏的不只是一只风筝,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我”:折断、掷、踏扁、傲然;“小兄弟”:惊惶地站、失了色瑟缩着、绝望。

  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如果小兄弟的那只风筝能完工,那将是怎样的一件工艺品?请你描绘一番。(意在通过想象,进一步体验这种精神虐杀的残酷。)

  ⑷你自己有没有这种虐杀他人精神或遭受他人精神虐杀的经历?请描述一番。

  (打开“文本语文”与“生活语文”的通道,使它们互相丰富和支持。)

  以上四步不应机械进行,宜视具体情况而定。

  3、既然弟弟已全然忘却那件事,“我”的心为什么依然沉重?对弟弟的“全然忘却”,“我”究竟持怎样的态度?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允许发表不同观点。不过,依照本文的具体语境,及鲁迅先生一以贯之的观念(国人的劣性──精神的健忘及其可怕的遗传)来看,“我”的悲哀显然是典型的“鲁迅式的悲哀”,这种“悲哀”既是为当年的“精神的虐杀”而悲哀,更是为被虐杀者的健忘而深深地悲哀。“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给“我”寒威和冷气的不仅是“严冬”,更是那种可怕的精神健忘,那种难以拔除的集体无意识。教学时应相机阐发,不可硬性灌输。

  4、教师小结,对问题稍作分类归纳,指导、补充、强调学生探究过程中所反映的共性问题。

  五、课堂活动三: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亲情。

  过渡语:刚才大家通过探究质疑,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又深一步理解了课文。美的文章需要我们含英咀华,慢慢地细读细品。接下来,我们用给语言做批注的方法来体味语言。

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教材分析【推荐3篇】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处于以“热爱生命”主题单元教材的第三篇文章。在紧接着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引导学生们通过感人的故事从思想和行动上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病学会关心别人的生命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和认识...
教学资料2012-06-08
《生命生命》教材分析【推荐3篇】

《客人到我家》说课稿(精简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客人到我家》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教学资料2013-03-07
《客人到我家》说课稿(精简3篇)

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优秀3篇)

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基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正在更新,面向全体...
教学资料2019-01-05
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优秀3篇)

课后反思的七要(通用3篇)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
教学资料2019-02-09
课后反思的七要(通用3篇)

灯光课后反思【优秀3篇】

这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单元的一片主题课文,文章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课前我让学生充分的预习。上课时,通过检查生词...
教学资料2015-09-05
灯光课后反思【优秀3篇】

《加一加》优秀教学设计【精简3篇】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字。在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汉字的趣味。 2. 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教学资料2012-06-08
《加一加》优秀教学设计【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