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设计(经典3篇)

《关雎》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理解《关雎》这首古文诗的内容和背景。

2. 掌握《关雎》的基本词汇和诗句。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

1. 《关雎》的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 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教学准备:

1. 复制《关雎》的全文和注释,以便学生参考。

2. 准备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古代音乐和舞蹈形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关雎》的背景。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展示一些古代音乐和舞蹈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音乐和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导入《关雎》:

1. 分发《关雎》的全文和注释,让学生先自己阅读一遍。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关雎》的意思。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1. 介绍《关雎》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平仄、对仗、比喻等。

2. 通过诗句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韵律和修辞手法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探究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1. 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如鸟、舞蹈等。

2. 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关雎》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1. 介绍《关雎》的历史背景,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舞蹈文化。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如婚姻制度、社会风俗等。

拓展活动:

1. 分组让学生创作一首类似于《关雎》的古体诗,表达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想法。

2. 学生可以选择用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创作。

总结回顾:

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2. 回顾《关雎》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以及对古代音乐舞蹈文化的理解。

结束语:

1.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关雎》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关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2. 掌握《关雎》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

1. 《关雎》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诗歌中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 诗歌中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教学准备:

1. 复制《关雎》的全文和注释,以便学生参考。

2.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古代礼仪和文化背景。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展示一些古代礼仪和文化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礼仪和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导入《关雎》:

1. 分发《关雎》的全文和注释,让学生先自己阅读一遍。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关雎》的意思,特别是其中的比喻和象征。

分析诗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1. 介绍《关雎》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鸟、舞蹈等。

2. 通过诗句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对诗歌表达的深层意义。

探究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1. 分析《关雎》中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如韵律、句子结构等。

2. 通过诗歌的朗诵和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性和节奏感带来的美感和情感。

了解诗歌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1. 介绍《关雎》中涉及的社会和人性问题,如婚姻制度、人情世故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社会和人性问题,并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和思考。

拓展活动:

1. 分组让学生创作一首类似于《关雎》的现代诗歌,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性问题的思考和感受。

2. 学生可以选择用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创作。

总结回顾:

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2. 回顾《关雎》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结束语:

1.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财富。

《关雎》教学设计 篇三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雎》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多媒体显示:

  关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夜长长相思不断,

  在河心小小洲上。尽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条条,

  哥儿想和她成双。长和短水边荇莱,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莱长短不齐,好姑娘苗苗条条,

  采荇菜左右东西。弹琴瑟迎她过来。

  好姑娘苗苗条条,

  追求她直到梦里。水荇莱长长短短,

  采荇人左拣右拣。

  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条条,

  睁眼想闭眼也想。娶她来钟鼓喧喧。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相关文章

《我的课余生活》的教学实录【精选3篇】

一读:检查朗读能力、学生语感 师:我知道同学们学习很认真,朗读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朗读《爬天都峰》第六自然段(齐读) 师:能不能背起来?生:能 全体学生站起来背,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起来 生:写爬天...
教学资料2014-03-03
《我的课余生活》的教学实录【精选3篇】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推荐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传统...
教学资料2011-03-07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推荐6篇】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优质6篇)

语文是我们的国语课程,也是高考考试的三大科目之一。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前来查阅,仅供参考哦。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讨论”这种口头交际...
教学资料2013-05-02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优质6篇)

《荷叶·母亲》优秀教学设计(精彩3篇)

《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以下是yjbys小编搜索整理的一篇关于《荷叶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借鉴,希望...
教学资料2016-02-03
《荷叶·母亲》优秀教学设计(精彩3篇)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及反思【精彩3篇】

教学构想: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渗透学生的课外生活,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重点,切实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实地观察枝城长江大桥、白水桥(石拱桥)以及自己身边形形...
教学资料2012-07-04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及反思【精彩3篇】

《枫叶如丹》教学实录【最新3篇】

教材分析《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红红的枫...
教学资料2012-08-05
《枫叶如丹》教学实录【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