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推荐4篇)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自行车是孩子们喜欢的交通工具之一,他们喜欢在阳光下畅快地骑行,感受自由和快乐。那么,为何不把数学教学融入到自行车里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有趣且实用的自行车数学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自行车的速度和距离来进行数学运算。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骑行一段距离,并记录下他们所用的时间。然后,通过计算速度的公式v=d/t,让学生计算出他们的平均速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骑行能力,还可以学习到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自行车的轮胎和齿轮来进行数学测量。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测量自行车轮胎的直径,并利用πr2计算出轮胎的面积。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不同齿轮组合下自行车的齿比,并观察不同齿比对骑行速度的影响。通过这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自行车的行驶轨迹来进行几何学的教学。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开阔的场地上骑行,并记录下他们的行驶轨迹。然后,通过观察和测量,让学生认识到轨迹是由一系列的曲线和直线组成的,进而学习到几何学中的曲线和直线的特性。通过这种实际观察和实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几何学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自行车的经验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自行车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比如,如果一个人每天骑行10公里,那么他一个月骑行的总里程是多少?如果一个自行车轮胎的直径是50厘米,那么它每转一圈行驶的距离是多少?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

通过将数学教学与自行车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这种有趣且实用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骑上自行车,开展一场富有创意和乐趣的数学教学之旅吧!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自行车是孩子们喜欢的交通工具之一,骑行自行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将数学教学融入自行车骑行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有趣且实用的数学教学活动。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自行车的速度和时间来进行数学运算。比如,我们可以设置一个骑行目标地点,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骑行到达目标地点,并记录下他们所用的时间。然后,通过计算速度的公式v=d/t,让学生计算出他们的平均速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骑行能力,还可以学习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自行车的轮胎和齿轮来进行数学测量。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测量自行车轮胎的直径,并利用πr2计算出轮胎的面积。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不同齿轮组合下自行车的齿比,并观察不同齿比对骑行速度的影响。通过这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自行车的行驶轨迹来进行几何学的教学。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开阔的场地上骑行,并记录下他们的行驶轨迹。然后,通过观察和测量,让学生认识到轨迹是由一系列的曲线和直线组成的,进而学习到几何学中的曲线和直线的特性。通过这种实际观察和实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几何学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自行车的经验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自行车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比如,如果一个人每天骑行10公里,那么他一个月骑行的总里程是多少?如果一个自行车轮胎的直径是50厘米,那么它每转一圈行驶的距离是多少?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

通过将数学教学与自行车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这种有趣且实用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骑上自行车,开展一场富有创意和乐趣的数学教学之旅吧!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并应用”基本过程,获得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学习知识应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本节课拟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自行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咱们班的同学有多少人会骑自行车啊?(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你们知道自行车里也含有数学问题吗?老师准备了一俩自行车,谁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知识?(三角形的知识、圆的知识等)

  师:其实自行车里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板书课题)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师:大家知道自己的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直接测量。

  师: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对同一辆自行车蹬一圈所行的路程进行了独立测量,请他们来汇报一下测量结果。

  生甲:我蹬一圈行了6.5米。

  生乙:我行了5.7米。

  生丙:我行了8.8米。

  生丁:我只行了5.4米。

  生:········

  师:这些同学的测量结果差距很大,说明测量这种方法不太准确,误差很大。有没有准确一些的方法呢?

  生:计算。

  师:怎么算?

  生:看看蹬一圈,车轮转几圈,再用车轮转的圈数乘车轮的周长。

  师:蹬一圈是谁转动了一圈?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谁的圈数?

  生分组操作,师注意引导,讨论交流后汇报。

  (1)蹬一圈是指脚踏处的齿轮转一圈

  (2)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后齿轮转动的圈数

  师:照这样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师:怎样才能知道前齿轮转一圈时后齿轮转的圈数呢?

  生:数一数。

  师:我们就来数一数。

  通过实践,学生发现数的圈数也不准确。

  师: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呢?大家注意观察,这两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前齿轮转动一个齿,链条怎么动?后齿轮怎么动?(师慢慢转动前齿轮,生观察、讨论。)

  生:前齿轮转动一个齿,链条移动一小节,带动后齿轮转动一个齿。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如果前齿轮转动2个齿,后齿轮怎么动?如果前齿轮转动5个齿呢?10个齿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1:前后齿轮转动的齿数始终一样。

  生2:我知道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和转的圈数成反比例关系。自行车的前后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也相当于两个咬合的齿轮。所以,前齿轮的齿数乘圈数等于后齿轮的齿数乘圈数。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根据“前齿轮的齿数×它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圈数”,前齿轮转一圈时,后齿轮转的圈数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说师板书: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归纳解题思路: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车轮的周长

  分组搜集数据,代入数学模型,求出答案。

  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蹬一圈能走多远

  前齿轮齿数:26

  后齿轮齿数:16

  车轮直径:66厘米

  2、小英家离学校680米,她骑车上学大约要蹬多少圈?

  四、研究变速自行车的问题

  1、出示变速自行车的主要结构图: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分组探究(1)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师巡视并指导有困难的小组

  2、汇报第一个问题:12种方案。

  3、汇报第二个问题:当“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比值最大时,走得最远。

  五、思维拓展

  一位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时要经过各种路段,你觉得上坡时应怎样搭配前后齿轮?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7页。

  学习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

  2.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3.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

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

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哪些自行车的种类?”

  出示各种自行车的图片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先给出学生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二、新知讲授 (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

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融入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应用 1、已知:前齿轮齿数为: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cm。问: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远?②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两题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相关文章

《走进小康时代》复习课课后教学反思【优选3篇】

这是我上的一节中考复习研讨课,现我就这节复习研讨课进行课后反思。《走进小康时代》是八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其主要涉及小康、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内容,从近年中考来看,这...
教学资料2011-04-09
《走进小康时代》复习课课后教学反思【优选3篇】

三年级的音乐教学总结【推荐3篇】

本学期我兼任三年级的音乐课,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性格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好动、好玩、好奇和好胜。他们上课时不能一动不动的“安分守己”,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一切感到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他们常常会争...
教学资料2015-01-03
三年级的音乐教学总结【推荐3篇】

生物《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
教学资料2017-01-04
生物《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

初一语文教学总结5篇(优秀3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初一语文教学总结,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初...
教学资料2012-06-04
初一语文教学总结5篇(优秀3篇)

《山行》教学设计(精简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山行》教学...
教学资料2019-03-04
《山行》教学设计(精简6篇)

《牛郎织女》教材分析讲解(优选3篇)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 在封建社会孤儿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人做妻子吗?启发思考后孩子们的答案当然会是否定的.怎么办?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实现不了的理想只有*...
教学资料2013-01-06
《牛郎织女》教材分析讲解(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