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精简6篇)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以《人与环境》这一课为例,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观察和小组研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环境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我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反思和调整。在每次教学结束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我发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在课堂上展示出了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思考和探索。他们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更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科学实验》这一课为例,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设置了一个实验场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科学实验室中,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我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实践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反思和调整。在每次教学结束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我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展示出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思考和探索。他们也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更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粉刷匠》。

  2、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3、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感受体验歌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并即兴表演,体验随意做动作的感受。

  2、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粉刷匠》,并进行表演,再次感受劳动的快乐。

  3、通过轻松愉快的音乐形象,表现出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时的喜悦心情,让学生懂得劳动就要不怕脏,不怕累的道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创编表演。

  教学方式:

  体验、听唱、探究、聆听。

  教学教具:

  VCD,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1、呼吸、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XXXX┃ XXX ┃ XXXX ┃ X— ┃

  二、新课学习:

  (一)欣赏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初听,启发、引导学生边听边辨别歌曲中所唱的内容,想到什么?

  2、说一说:手能做什么?

  3、复听,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即兴表演。

  (二)歌曲《粉刷匠》。

  1、谈话导入。

  2、听赏歌曲,感受节拍、情绪、内容。(看VCD)

  3、说一说: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些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

  4、复听歌曲范唱,再次感受劳动的快乐。

  5,手位模唱曲谱。

  6、按节奏朗读歌词。

  7、跟琴学唱歌词。

  8、跟音乐有表情地唱歌。

  9、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10、综合表演。

  三、小结。

  板书设计:

  粉 刷 匠

  2

  1= C 中速,活泼地

  4

  5 3 5 3 5 3 1 2 4 3 2 5 —

  5 3 5 3 5 3 1 2 4 3 2 1 —

  2 2 4 4 3 1 5 2 4 3 2 5 —

  5 3 5 3 5 3 1 2 4 3 2 1 —

  注意:歌曲旋律中每小节的强弱节拍处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对歌曲《粉刷匠》的学习演唱,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演唱歌曲及了解歌曲中的知识,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对音乐的创想能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和表示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语;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语,学习张衡优秀品质,初步尝试人物传记写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自主、合作、探究法、提问点拨法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一些文言常识积累不足,人物传记接触不多,必修四第三单元开始涉及,学生阅读鉴赏人物传记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得到提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

  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特殊句式的判断。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一)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作者叙述的重点是在哪方面?

  3.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梳理文章脉络。

  (二)

  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

  四、问题探究

  张衡成为众多领域中的佼佼者,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他成功的?小组合作探讨,结合课文思考回答。

  五、拓展训练:

  1.化用或借用文中的字词写一副对联赠给千年奇才张衡。

  2.选取自己喜爱的人物写一篇传记。注意要符合传记写作特点,选取典型事例,详略得当,写出人物特点,不少于300字。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文言文教学,容易陷入枯燥中。文言知识的又是把握是克服文言文学习困难的基石,基础一定要夯实。在通过写对联,写传记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加深对文章理解外,最终的落脚点还应该回归到基础知识上,督促学生落实基础是关键。

  2.学生写的对联和人物传记环节提前布置后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修改,体现课堂效果。学生写的对联可以提前打在ppt上,给同学直观的感受,看清读懂。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辨声音引入风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听画上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

  ⑴指名回答

  师:对了,是风先生来到我们的教室了。(板书:风)

  师:风不仅能听,还可以写,古代就有诗人写下了许多有关风的诗句,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生背,师评价。)

  2、揭题

  师:其实风还可以画出来。风看不见,摸不着,他藏在哪儿呢?怎么画出来呢?就有三个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不但能找到风,还能把风画出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画)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再把文中这7个认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能做到吗?

  2、学习七个认读的生字

  师:文中的小朋友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来了!(出示课件3)

  ⑴与文中的小朋友打招呼,问声好。

  ⑵师:谁能借助拼音读出哪个小朋友的名字?(指名回答并齐读)谁还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注意:“赵、陈”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

  ⑶出示课件4

  师:没有了拼音,还会读吗?(全班齐读)

  ⑷出示课件5

  师:找一找在生活中“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哪里见过?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吗?

  “陈”:耳东陈(是识字的好方法)

  “涛”:海涛、波涛(哦!“涛”跟水有关系)

  师评:原来这些字你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呀!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个呢?(拿出“显”的卡片,让学生接读)

  ⑸识字巩固环节

  师: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含有“显”字的句子读一读,谁来?(指名读)

  老师这儿有许多精美的卡片,还想要吗?(想)想,就看你们的本领了!

  “赵、宋”:要求学生能说出识字的方法

  “艺、丹”:要求学生能组词

  3、写字教学

  ⑴分析字的结构,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

  ⑵出示范字。

  ⑶范写“艺”。

  ⑷师巡视辅导,相机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初读课文

  师:生字会认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宋涛、陈丹、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还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读完评价)

  (一)理解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过渡:请一位同学说说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

  1、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再指名读

  2、理解赵小艺为什么这样画风?(生反馈)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这时候,她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全班再交流)

  师评价:赵小艺真是个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孩子。所以,她第一个说“我能!”

  师:其实,赵小艺很聪明,他看出风藏在旗子里。

  3、课件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4、先让学生自由填空,而后老师指正,并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二)理解陈丹和宋涛画风的句子

  1、出示课件动画

  师:风先生来了,三个小朋友的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指导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①出示课件: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师:噢!老师听出来了,小树弯弯的!

  ②再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

  ①师:宋涛也把风画出来了,快和同桌一起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②读好“斜斜的雨丝”

  ③小组分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

  (三)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看到风了。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七个认读的生字,还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要想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作业(出示课件)

  五、板书设计:

  旗子飘

  15画风小树弯敢想敢做

  雨丝斜善于动脑

  风车转

  反思: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的风可以通过耳朵听到,可以通过文字写出,以此来引导学生领会,风还可以通过笔画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俗话说:“空穴来风”。风来无影,去无踪,没有形状。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抓住了风力使物体发生变化这一特征,利用找到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不足之处:

  1、语文教学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而我在识字教学中就犯了这一错误。

  2、朗读的目标含糊,应该每次要有明确的指定。

  3、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过于紧张,漏下的板书应在适当时机补上。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六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浮力》这章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也就可以突破难点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而本节所教授知识浮力的概念又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本节的探究浮力影响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因此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的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决定因素的实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2.进行科学探究:每4人一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想进行实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七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3.采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理论讲解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作用。

  4.最后师生共同做一个简短的小结。

  5.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具学具

  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烧杯、水、酒精、浓盐水。

  教学媒体设计

  1. 利用网上资源录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 利用课件展示教学板书结论小结等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1、观看录像:

  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想一想,为什么?

  2、演示:

  把石块、木块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

  教学设计说明:

  在教师引导下,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大量浮力现象并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投影)板书:

  第五节 浮力

  二、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

  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

  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

  (投影)探究一:

  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学生体验:

  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乒乓球最终的情况。尝试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投影)(板书:一、什么是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投影)二、浮力大小的测量

  演示:在弹簧测计的下面悬挂一个石块,把石块浸入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

  (1)明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计划,明确以下问题:

  (2)明确探究所需的材料用具,如弹簧测力计、烧杯 等。

  (3)明确如何测定浮力的大小。

  (4)确定整个实验是否设置对照组及设置方法,是否需要重复及次数。

  (5)选择实验记录表格。

  (投影)结论: 浮力的大小 F浮=(G-F)

  教学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投影)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等因素有关系。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投影)(实验报告的格式)

  学生分组探究: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投影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设计说明: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体验并不断的思考,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进行因素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板书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教学设计说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让学生分别来探究其中的一个因素与浮力的关系。由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要经历一个思索、推导的过程。教师做好引导,这样才符合认知过程。

  (投影)完成课本上的例题。

  三、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并说明自己的收获和可能存在的在疑问:物体的浮沉与什么有关?

  教学设计说明:对整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设置下节课应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讨和研究。

  四、板书设计:

  第五节 浮力

  一、什么是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二、浮力大小的测量

  F浮=(G-F)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响因素的猜想上有学生很多分歧,但采用合并归类的方法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猜想都有所体现,所以得意保证大部分同学都积极的参与进入。合作性的操作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快速进行分析的论证,得出了浮力的两个影响因素,对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自我感觉是一堂较成功的新授课,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本节知识良好。

相关文章

数学《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经典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
教学资料2016-06-08
数学《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经典6篇)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
教学资料2011-07-06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实用3篇)

首先,对于历史科的高考备考,我想应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夯实基础知识,读通读活教材2、补充重要史实史料和基础理论,拓宽知识帮助理解教材3、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时政热点4、搞好历史专题复习5、强化对...
教学资料2016-06-02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实用3篇)

《鼠小弟的背心》课后反思(实用3篇)

自己对于早期阅读绘本教学从未上过,也不知道怎么上。经过选课后,最后觉得《鼠小的背心》一活动,故事觉得很有趣,描写了一只小老鼠与他的朋友们之间发生的一个天真烂漫而又不失幽默的故事。语言简练重复着同样的话...
教学资料2019-05-02
《鼠小弟的背心》课后反思(实用3篇)

教师复习课教学反思(优秀3篇)

即将期末考试,各学科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多数情况下教师讲学生练,学生练教师讲的情景又浮现在我们眼前,教师讲解时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练习时随心所欲等收效不大的结果令教师焦急。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呢...
教学资料2018-04-05
教师复习课教学反思(优秀3篇)

安塞腰鼓的教学实录【优质3篇】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 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自主评价,在补缺中发现,在发现中发展。3、情感与态度: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感知西北汉子的美。【...
教学资料2016-03-06
安塞腰鼓的教学实录【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