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修日志(优选6篇)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篇一

本次小学数学研修日志主要记录了我在参加数学教学研修活动中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在研修活动中,我参加了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多个讲座和研讨会。首先,我参加了一场有关基础数学概念教学的讲座。讲座中,演讲者结合具体例子和教学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使用教具和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我意识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非常重要,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况下,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我还参加了一场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研讨会。研讨会中,老师们分享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解决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数学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我在研讨会上学到了许多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如逆向思维、模型建立和猜想验证等。这些策略将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讲座和研讨会,我还参加了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参观了一所小学的数学课堂。在这堂课上,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他们通过提出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我在参观中深刻体会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通过这次小学数学研修活动,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也加深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我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篇二

本次小学数学研修日志主要记录了我参加数学教学研修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和感悟。

在研修活动中,我参加了一次关于数学教学实践的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中,我们分组进行了教学案例分享和互动讨论。我有幸与其他老师一起合作,设计了一堂关于分数概念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次合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互相学习的价值。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经验,我们共同努力,最终设计出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分数教学课。这次实践经验让我更加意识到了合作教学的优势,并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动力。

另外,我还参加了一次有关数学游戏教学的研讨会。在这个研讨会上,我们学习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迷宫等。这些游戏旨在通过娱乐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决定将这些数学游戏引入我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次小学数学研修活动,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感悟将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我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篇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眼前一亮,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把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想在此分享一下此次新课标培训中的一些感受:

  一、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与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教学中特别是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二、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用不同的教学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通过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

  当然解读课标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常常进行研读时时体会。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还记得在新课标中的一个很大的新变化就是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当中,除了以前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新增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个新变化对于目前我所执教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也同样受用。小学一年级的看图写算式也就是所谓的读图应用题是低年级数学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我在课堂上,遇到此类题时经常会请孩子描述一下在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让孩子根据已有的数学信息学会去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从而根据这个问题再引导孩子去分析问题,看看是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整个教学思路也传授给了学生在自己独立做这种类型的题时利用此方法去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这是我觉得新课标对于我教学中最大的一个指导,根据此理念,我们班的孩子现在的读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和需要不断完善的细节,所以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通过目前的新课标学习,我想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学目标要放长远,从高处往远处看;教学内容要关注数学本质,使学生学透知识本身;教学活动要给学生多留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施展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篇四

  近段时间我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很多,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网上研修来的很及时,网上研修内容很深刻,网上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实践新课改,新目标,新理论,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下面我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最后,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课堂是教师

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数学教学应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

  三、巧施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是想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多多学习,多多交流,多多总结。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篇五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地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如下情境(课件出示):一只小猴子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颠簸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创设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把学生置于客厅装修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参与设计的欲望,进而思考:我们能解决哪些方面的装修?让学生知道地板的铺设应考虑客厅地面的面积,踢角线的问题要用周长的知识。

  三、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学生具备了敢问和想问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问得有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

  1.注重示范,通过教师的“举一”引导学生“反三”

  教师可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题目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按比例分配”例题教学后,学生很自然地提出质疑:此类题可否用归一法解、用分数法解,以后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吗?通过这样的训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会质疑打好基础。

  2.向常规解法发问

  经常鼓励学生对常规解法质疑、评价、拓展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式。如比较3/4和6/7的大小,一般学生都是毫不犹豫,就用通分的方法去解决,很少学生会提出将3/4变为6/8,判断出3/4比6/7小,所以应鼓励他们积极去探索。

  3.向教师发问,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质疑习惯后,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质疑的状态。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质疑。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张纸的二分之一是半张纸,两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一张纸,四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两张纸,同样是二分之一,纸的张数却不一样?”老师则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拒理力争,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4.向生活发问,提高学生质疑水平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尽可能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搜集相关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发现中质疑,在探究中质疑。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布置学生事先到商店调查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教学“元、角、分”时,创设购物环境,让学生实际运用,用已有数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敢问、想问、善问,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篇六

  课程改革已走过好几个年头,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参与者、实验者,课标理念的践行者,下面我把这些年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更好的体现课标理念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各位老师作一个交流。

  首先,在交流前我们再来重温一遍数学课标,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 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更有效的体现以上课标理念,下面就结合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和老师们作一些交流。

  一、 重视问题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实施建议中首先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因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景能更好的激起学生对新知求知欲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他一定会很好的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好奇心,兴趣是孩子学习的火种,如果这个火种丢掉了,就不可能燃起熊熊之火。

  例如:在刚刚结束的〈相遇问题〉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就很好的创设了一个张阿姨与王叔叔送材料的故事情节,师在边叙述情节就边呈现出两人送材料的路线图,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获取数学信息,最后学生根据创设的情景提出了“他们会在什么地方相遇”,并让学生再次扮演王叔叔与张阿姨送材料的情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学生在再次理解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他们几小时后会相遇?”这样一个情景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其中又培养了学生学会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再如:我在执教《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在认识物体或图形平移了几格这一知识要点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有两只鸟同坐一条船过河,小鹦鹉站在船头,小麻雀站在船中央的旗杆上,当他们行驶到河对岸时,请问他们平移的距离一样吗?”这一问题质疑,同学们出现争论,有的认为不一样,有的认为是一样的。那到底是否一样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平移现象问题就清楚了。这样有效的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俗话说“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巧妙的创设疑问情景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深知识内化

  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学生从“亲身体验”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的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我们教学时应充分地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算一算、折一折、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等一系列活动,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径。

  例如:有这么一节六年级数学课一直让我记忆犹新,这我校张老师执教的一节教研课《圆锥的体积的计算》,课上老师讲到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为了能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圆锥体积是如何转化推导出来的,课中教师利用flash动画课件模拟演示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体积的转化过程,直观、富有动感的flash动画模拟3次倒水过程,实验把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听课老师与学生耳目一新,同学确实也亲眼目睹了转化的全过程,圆锥体积计算公式随之推导出(v=1/3sh),练习反馈效果也非常不错。但课后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课件模拟实验是否可以代替学生的动手探究活动呢?回答是否定的,有这么一句精典的广告词“我听见就忘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动手实践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师利用直观的课件动画模拟“圆锥体积转化”而代替了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学生的形成过程是跟随老师课件预设生成的。这剥夺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亲身体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其实这节课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活动,动手利用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实验器皿倒水或倒沙就能发现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了。这样把单一的以教师一人演众人看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学习,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做中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做中释放充满创造力的慧眼与双手。

  三、 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深化理解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 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大胆地“再创造”。

  例如:教学完加、减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之后,让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我给予这位学生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据——例题:“商店卖出4箱热水瓶。每箱12个,共收入960元。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方法一:960÷(4×12);方法二:960÷4÷12。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列式特点,讨论去发现了“除法的运算性质规律”,并运用除法运算性质出题体会简便运算7200÷25÷4,3800÷(38×25)。学生借鉴先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决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事半功倍。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这样就能激励他们再去自主探索,获得更大成功。

  四、 重视数学生活化,体现数学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例如:求近似数是应用四作舍五入法,但对于什么叫“四舍五入”法,可能当字面上理解是“满五进一,小五舍去”,但对于小学生理解是抽象的。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四舍五入”,例如,一位学生提到有天和爸爸去加油电子计价器上显示92.53元,而收钱只收了92.50元。买菜时也遇到本来是2.95元却收了3.00元。买肉时本来是1.45千克却按1.5千克来算钱等等,通过这样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对知识的理解才是透彻的,鲜活的`,有意义的,易于接受的,并从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再如:我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跷跷板引入,让学生体会到跷跷板的平衡原理,再把这一原理巧妙的揉合到天平称上,创设利用天平称演示秤东西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把生活问题抽象为用数学式子表答。在不断的生活画面切换中,学生通过猜想与推理,用数学式子表达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数量关系,得出有大于小于关系、左右两边相等关系。再通过小组间合作,同学们自主动手按一定标准给以上关系式分类,在分类比较中不断总结各类关系式特点,从而抽象概括出得出一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活动中同学不但让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让学生学会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各位老师课改的路是漫长而艰巨的,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总结中,才能探索出一条适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路。

相关文章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通用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
教学资料2016-09-03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通用4篇)

二年级语文《雪孩子》教学设计(优选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雪孩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资料2014-06-03
二年级语文《雪孩子》教学设计(优选4篇)

《我选我》课后教学反思【精彩3篇】

《我选我》这一课中,讲的是一个王宁的同学自己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文章虽然短,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我选我”,是三个多么简单的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
教学资料2015-09-01
《我选我》课后教学反思【精彩3篇】

月光曲教学课后反思(经典3篇)

《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篇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好课文。课文写了发生在故事过程中的人物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还写了故事中的人物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第九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通...
教学资料2014-09-05
月光曲教学课后反思(经典3篇)

语文教材中与其编撰的策略【优质3篇】

语文教材中的“例文”及其编撰策略 一、好义及功能发挥方式 我国的语文教材向来以“文选型”为主流、为正宗,因而语文教材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便落实为“选文”问题的讨论。而从教材编撰的角度来讨论“选文”,确认...
教学资料2012-06-03
语文教材中与其编撰的策略【优质3篇】

《景阳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3篇】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
教学资料2016-05-06
《景阳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