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优秀的教学设计(经典6篇)

《伯牙绝弦》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一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而《伯牙绝弦》这个经典的故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下面我将介绍一种基于《伯牙绝弦》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伯牙和子期的友情和音乐的魅力。通过故事的铺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音乐与情感、人生的关系。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欣赏《伯牙绝弦》的乐曲。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版本,比如古筝演奏或者交响乐团演奏的版本。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感知乐曲中的情感表达,比如忧伤、悲哀、激动等等。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比如绘画、写作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伯牙绝弦》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幅画或者写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样的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音乐分享会。学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对《伯牙绝弦》乐曲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分享会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音乐欣赏和表达的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综上所述,《伯牙绝弦》这个经典故事可以很好地用于音乐教学中,并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音乐与人生的关系。通过讲述故事、欣赏乐曲、创作活动和分享会,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美,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升华。

《伯牙绝弦》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4、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5、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自读自悟、讨论理解;教师运用课件点拨、引导学生感悟。使用教材的构想:引导学生在读中进入情境,展开想象,体会人物情感。通过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内心,感悟知音境界。欣赏乐曲、配乐诵读,感悟艺术魅力。

  教学流程:

  一、古琴古韵解题意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出示xx琴(篆书琴),学生根据字形说说(猜猜)这是什么字。

  2、(出示古琴图片)师叙述:这是一架古琴。琴上面那七根会发音的线就是弦。再看“琴”字的上面有两个“王”字,如果把这两个“王”字连起来,就像丝丝琴弦了。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就是用象形的办法,把琴弦标注出来了。可见,弦对琴来说是多么重要,它是琴之魂。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4、师启疑:伯牙,这个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著名的乐师,竟然不再弹琴了,这究竟是为了什么?相信通过学习,你一定能走进伯牙的内心,体会到那动人的情。设计意图:抓住“琴”字的字形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弦”的字义,进而理解课题“绝弦”的意思。这样以课题为切入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明晰文章题目和文章内容的联系。

  二、同文同法品韵味

  1、回顾学法

  (1)请学生回顾五年级学习《杨氏之子》时采用的方法。

  (2)根据学生回答,师概括:读(读正确、流利,注意停顿恰当),解(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悟(抓住关键语句,联系相关资料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整体读文自由练读xx指名读(随机点评)xx同桌互读xx齐读

  3、初知大意

  (1)学生默读,动笔标注。

  (2)小组交流互助。设计意图:“习得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利于巩固旧知,掌握新知。通过四个层次的朗读,逐步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读思品悟知知音

  1、抓住中心,了解知音。

  (1)朗读、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2)课文中有具体的描述,大家找一找。(生默读,画出句子。)

  (3)交流汇报。(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朗读出赞叹的语气,进一步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展开想象,体会知音。

  师:善鼓的伯牙,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出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xx,钟子期曰:“善哉,xxxx!”志在xx,钟子期曰:“善哉,xxxx!”)学生以排比的句式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3、语句对比,读懂知音。

  A、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B、伯牙所鼓,钟子期必得之。设计意图:抓住“所念”“必得之”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想象、诵读、体验,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内化融为一体。运用句式对比的方法,学生进一步体会伯牙靠琴声抒发自己的情怀,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更是读懂了心声,进而对“知音”的理解向深处更迈进了一步。

  四、一喜一悲悟“绝弦”

  1、资料引入,遇知音之喜。

  (1)师讲述故事: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绘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是淋漓尽致。但是,他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以后,连连摇头说:“弹得太嘈杂了,换首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曲《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早已喝得酩酊大醉,有些甚至在琴声中昏昏睡着了。

  (2)学生听后,体会伯牙当时的心情。

  (3)当遇到子期时,伯牙又是怎样的心情?(朗读前四句,感悟知音相遇的快乐与激动。)

  2、创设情境,失知音之悲。

  (1)(播放悲伤的古琴乐曲)师简介: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带着满心的欢乐与激动携琴赶来会见子期时,得到的却是子期因病而死的噩耗。学生朗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师: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所以xx学生接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所以xx学生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师介绍:伯牙不堪承受痛失知音的痛苦,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破琴绝弦”表达自己的感受。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故事,收录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

  4、(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视频)再次齐读全文。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引入、音乐效果的烘托,使学生充分了解遇知音前后迥然不同的心境,感悟知音的境界,文言文的魅力。

  五、课后延伸惜友情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名言和相关故事。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悟知音xx心灵相通的美妙境界,感悟祖国文化的魅力。

  当堂训练与达标检测: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

  展示:

  一琴一鹤 人琴俱亡 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 焚琴煮鹤 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

  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

  (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牙绝弦

  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

  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伯牙绝弦》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它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改变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一文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所以需要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议、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课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时效,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教学策略及教法: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在感受伯牙与钟子期的纯真友谊的环节,我重点抓住“绝弦”、“知音”,紧扣文本,并插入两人相识相知的小故事。最后还是通过配乐深情朗读体会“破琴绝弦”的悲痛,一是再次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二是再次感受两人深厚的友谊。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节奏美和韵味美。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了解文言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抓住对人物的描写,结合课外补充资料,感受觅得知音的畅快和失去知音的痛苦;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抓住子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学习作者通过生动的文字将音乐艺术具体化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资料收集,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刚才那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高山流水》)大家知道吗?《高山流水》背后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板书:25 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学过哪篇文言文吗?(《杨氏之子》)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并顺理成章引出课题。)

  二、解题。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注意节奏。(伯牙/绝弦)知道伯牙是谁吗?(板书:伯牙)(相传为春秋时代人,琴技高超,是著名的音乐家)绝弦是什么意思?(绝:断绝)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注释)所以说,学习古诗文,我们都可以借助注释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现在让你再读课题,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悲伤)齐读课题。设疑:伯牙为什么绝弦?请大家打开语文书137页,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三、初读课文,理解“绝弦”。

  1、出示课文,有节奏自读课文。

  25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并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齐读课文,伯牙为什么绝弦?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齐读句子,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出示)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2)当时伯牙的心情怎样?(痛失知音、摔琴,极度哀伤)我们都说知音难寻,现在子期死了,我们能通过朗读,将伯牙的心情读出来吗?齐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3、你知道子期是谁吗?(板书:钟子期)他与伯牙是什么关系?(板书:知音)什么是知音?(知己,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为什么说他们是知音?请在文中找出来。

  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善鼓 善听 所念,必得之)齐读句子,读出知音的关系。

  (设计意图:以“绝弦”引入,初步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心情,有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知音”。)

  四、再读课文,理解“知音”。

  1、过渡:俗语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对伯牙来讲,得到子期这一位知己,一定十分愉快、满足。因为虽然赞赏他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懂他的只有子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对知音欢聚的情形,请大家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2、理解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示)

  (1)这里的“善”是什么意思?(出示:擅长、善于)

  (2)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理解“知音”。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齐读句子,读出一个善鼓,一个善听。

  (2)换位体验:如果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通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请结合注释理解。

  出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

《伯牙绝弦》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操练

  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

  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

  峨峨泰山洋洋江河

  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

  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

  齐声朗读。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教师在黑板中上板书课题,生食指书空。)

  2.齐读课题。

  教师加节奏,再读,注意节奏。

  “绝”是什么意思?(断绝)面对这个“绝”字,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要“绝”?什么时候“绝”?……)

  是呀,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一)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如有必要,个别难句如“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可带读(视情况而定)。

  3.教师范读课文。

  4.说说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试着用“/”标记。(教师在黑板右板书“/”)

  (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

  5.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

  练读后再指名读,教师评价。

  全班齐读,教师评价。

  (二)读懂课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自己琢磨……)

  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你们看,这位同学,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追问:那课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于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掌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3.再读全文。

  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板书:子期欣喜万分伯牙悲痛欲绝

  2.默读全文。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

  派生问题思考: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想象说话)

  3.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

  教师引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正因为钟子期听懂了自己的琴声,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4.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

  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

  指名回答:(3人)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

  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用课文里的句子说,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

  5.“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来,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轮读课文的1—4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

  1.配乐,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

  2.请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3.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绝!

  4.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请再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请听: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学生齐读。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好一个“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同学们,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断了自己的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断了自己的希望……)

  3.对话伯牙。你是怎么看待伯牙这一举动的,怎样评价俞、钟二人这一段友谊的?

  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学生齐背课文)!

  五、课外作业,巩固运用

  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一道完成):

  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

  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

  五星级: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附:板书

  25伯牙/绝/弦

  喜知音悲

  子期伯牙

  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全文只有77个字,5句话;说它很难吧?它又很难,因为这77个字里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又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注释进行理解,因此我认为理解文意不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知音”上。理解伯牙摔琴之举及其次举背后隐喻的含义——子期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故破琴绝弦。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感语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会上。通过诵读、体念、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故事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应该怎么做。这一环节我觉得不能少。然后从课文题目入手,理解课题含义,抛下悬念是什么原因让一代弹琴高手痛下这样的决心呢?

  其次,在读诵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两个问题,一是你读懂了什么?二是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的一句话。让学生找“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知音,一个善听一个善弹,这就是知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呢?

  三是引导学生品味知音之情,这是难点。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在备课时我花费的时间最多,也是最用心的一个环节,怎样让学生理解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情投意合,我设计了几个情景教学:

  (一)是伯牙听不到子期的赞美和听到了子期的赞美心情分别是怎样的?让学生品味出伯牙遇到知音后狂喜的.心情;

  (二)是如果你是子期听到伯牙弹琴你是怎样赞美的?让学生体会子期和伯牙心灵相通,是一对情感共鸣的知己。

  (三)是师生扮演伯牙和子期的一段对话游戏伯牙(师扮演读),子期(学生扮演读)老师与学生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这种知音欢聚的融合与快乐。伯牙琴技高超,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流水,你如何赞美?指导学生练习读钟子期赞叹的句子。在读中感悟互为知音的喜悦,较好的升华了“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一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高山流水,那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训练学生以排比的句式仿造课文说句子,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中让学生明白知音就是世界上最懂你、知你的那个人。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伯牙那份知音难求的情怀,我还搜集到了子期死后,伯牙写给子期的一首挽歌,在一曲《高山流水》乐曲中,师朗读这首短歌,再次升华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尾声时,通过欣赏《高山流水》乐曲,让典雅流畅的琴声浸润学生的心灵。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师切切实实地做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才能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的穿越,自由的飞扬,这才是灵动的课堂。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不敢说这节课我有什么闪光点,但让我感到很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会给人以种走马观花的感觉,有些词语和句子的处理有点浅显,有的甚至一带而过,今后我会在自己的课堂中好好反思,努力把遗憾降到最低。

相关文章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反思(优质3篇)

课题选择背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大力推进,必然引起一场学习物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
教学资料2011-07-0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反思(优质3篇)

第二学期一年级英语教学总结【通用3篇】

此刻,让人恋恋不舍的毕业歌在耳畔回响,蓦然发现,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又悄悄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一年级一至六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一个学期以来,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为人师表。时刻要求...
教学资料2016-04-06
第二学期一年级英语教学总结【通用3篇】

乐器公开课后反思【精简3篇】

这学期的家长开放日结束了,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虽然两节课的展示不能全部表现我平时的工作,和反映出孩子们的全部,但做到最好的,让家长们满意,是我的目的。 公开课我上过不少,可乐器公开课我还是第一次上...
教学资料2013-03-08
乐器公开课后反思【精简3篇】

信息技术教学述职报告(精简3篇)

时光飞逝,转眼间来北园已是第二个学年了!回顾这一学年,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我收获颇多!现简单的总结下这一学年来我所做的工作。 一、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平常在...
教学资料2016-04-05
信息技术教学述职报告(精简3篇)

《可爱的汽车》美术教学反思【优选3篇】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的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体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由兴趣出发到回忆生...
教学资料2012-06-04
《可爱的汽车》美术教学反思【优选3篇】

小学音乐《古朴的黎族民间乐器》教学设计【推荐3篇】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内容: 黎族传统乐器取材于大自然的各种竹木、畜兽皮等原料,经过手工加工而成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气息,是人们崇尚自然的生动体现,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黎族乐器不少...
教学资料2012-02-09
小学音乐《古朴的黎族民间乐器》教学设计【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