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蜀相》教学设计【精选3篇】

《登高/蜀相》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古文《登高》中蜀相的形象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境和语调朗读古文《登高》。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意图和主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蜀相的形象特点和情感表达。

2. 运用适当的语境和语调朗读古文《登高》。

3. 分析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意图和主题。

教学准备:

1. 课文《登高/蜀相》原文及翻译。

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相关课文分析和解读的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即《登高/蜀相》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 提问学生对蜀相这个人物的印象和了解,激发学生对蜀相的兴趣。

2. 学习《登高/蜀相》(20分钟):

- 分段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确保学生理解。

- 让学生阅读课文翻译,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蜀相的形象特点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分析蜀相在诗中的表达方式,如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意图和主题。

3. 语音语调训练(15分钟):

- 教师示范适当的语境和语调朗读课文,让学生模仿跟读。

- 引导学生注意语调的变化和情感表达的差异,通过多次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总结和拓展(10分钟):

- 小组展示学生对蜀相形象的理解和解读。

- 引导学生思考蜀相的形象特点和情感表达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的联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分析其他古文作品,提升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作业布置(5分钟):

-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蜀相形象特点和情感表达的读后感,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蜀相的形象特点和情感表达,运用适当的语境和语调朗读古文《登高》,并分析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意图和主题。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语音语调训练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变化,避免产生错误的语音习惯。

《登高/蜀相》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分析《登高/蜀相》中的意象和主题。

2. 学生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与《登高/蜀相》相关的作品,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教学重点:

1. 分析《登高/蜀相》中的意象和主题。

2. 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创作与《登高/蜀相》相关的作品。

教学准备:

1. 课文《登高/蜀相》原文及翻译。

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创作相关的素材和范例。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即《登高/蜀相》中蜀相的形象特点和情感表达。

- 提问学生对蜀相的意象和主题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欲望。

2. 分析《登高/蜀相》中的意象和主题(20分钟):

- 分组讨论学生对《登高/蜀相》中的意象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并总结意象和主题。

3. 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15分钟):

- 教师介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形式,并给出相关例子。

- 学生尝试使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登高/蜀相》的情感和思想,并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4. 创作与《登高/蜀相》相关的作品(15分钟):

-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与《登高/蜀相》相关的诗歌、散文、绘画等作品。

-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并交流创作成果,教师提供指导和评价。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

-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登高/蜀相》对自己的影响和启发,扩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6. 作业布置(5分钟):

-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创作过程和体验的反思文章,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分析《登高/蜀相》中的意象和主题,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创作与《登高/蜀相》相关的作品,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通过创作和分享,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登高/蜀相》教学设计 篇三

《登高/蜀相》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高/蜀相》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目标

  学习《登高》了解咏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参照对比,学会鉴赏作品,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意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设想

  1、通过比较、涵咏,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风格特征。

  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4、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诵读感知

  觅得诗趣

  【投影】课前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提问】知道他是谁?熟悉他的诗吗?请几位同学读一句你最喜爱的杜甫写的诗。

  【讲述】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今天我们通过他的两首诗作《登高》和《蜀相》,一起走近杜甫,去领略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去体会一位天才诗人的艺术天赋。

  【板书】蜀相登高

  【投影】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唐]元稹

  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

  ——[宋]秦观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下面请大家一起诵读两首诗,要求:先读《蜀相》,后读《登高》。

  教师做朗读指导。指名读,范读。

  若干学生逐一背诵一句自己喜爱的杜甫的诗,要求不能重复。

  诵读一

  学生按要求诵读两首诗。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会诗中的意境。

  利用媒体营造氛围,通过对熟悉的杜甫诗作的背诵,意在唤起学生的回忆,引逗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诵读是欣赏诗歌的出发点,引导、启发学生多读,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读出形象。

  蜀相

  登高

  创作时间

  760年

  767年

  季节

  春天

  秋天

  抒情特点

  借古人抒怀抱

  (咏史诗)

  借登台遣郁闷

  (咏怀诗)

  情景关系

  乐景写哀

  景中含情

  感情基调

  感伤、叹惋

  孤愁、悲苦

  参照比较

  探得诗心

  1、感性的比较

  【讨论】读了两首诗以后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

  2、理性的比较

  【投影】两首诗对比表格

  【讨论】

  1、说出两首作品写作的时间和作品反映的季节。

  2、研讨两首诗不同的抒情方式。

  明确:咏怀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多为今昔感衰、人事沧桑之感;咏史多因声兴感、抚事寄慨,所寓多为对历史人物的见解态度或历史鉴戒。

  3、指出写景句,讨论诗句中情与景的关系。

  体会“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的感觉:凄凉萧条。

  抓住“自”和“空”,体会于春色好音中隐含的寂寞苍凉之情。

  4、比较两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伤叹惋/孤愁悲苦

  指名回答。实话实说。

  学生相互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填写表格。

  诵读二

  学生反复推敲两首诗中的写景句子:

  《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体会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的特色。

  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不断提升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景与情是抒情诗的关键,对此作重点突破,处理好点面关系。

  涵咏字句

  品出诗味

  在领会了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后,以这样的感情进行集体诵读。

  【讨论】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寻:事实上,诗人难觅真正的蜀相,诗中的“自”“空”和末一句可以说明;

  悲: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

  2、结合杜甫生平,理解寻与悲的关系。

  【板书】

  《蜀相》《登高》

  沉郁顿挫

  寻悲

  因“寻”生悲,悲由“寻”来

  【总结】

  从两首诗看杜甫的人生悲剧,理解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诵读三

  学生回答,抓住关键词语“寻”、“悲”,作适当讨论。

  选择一个字来理解全诗,一方面是为了让分析能落到实处,避免架空。另一方面旨在传达出古典诗歌凝练传神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字句,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迁移训练

  总结评价

  1、迁移训练:拟写对联。

  教师出上联:寻蜀相英雄无觅几多愁

  集体诵读两首诗

  2、布置作业

  【投影】杜甫肖像

  【总结】请大家再注目这位伟大的诗人,他有热烈的感情,但不是屈原式的殉情主义者;他有自己的理想,但又不是李白式的幻想主义者。因此他无论遭受多大的困难,承受多大的委屈,他都能够坚韧自持,而不会步屈子后尘,痛苦绝望,投江自杀;也不像李白一样,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诗人是这样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录相】

  在一段杜甫生平纪录片中结束。

  学生相互讨论,尝试拟写,然后请一二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参考:登高台孤客空叹万里悲

  诵读四

  【作业】

  请将两首诗中写景的两联(《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分别改写为400字左右的写景散文。

  联语是提炼思想,概括内容十分有效的语言训练形式。有些迁移训练可以放在课外。

  再次回溯杜甫生平,对他作多层次的比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板书设计

  《蜀相》《登高》

  沉郁顿挫

  寻悲

  诵读感知,觅得诗趣。

  参照比较,探得诗心。

  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3篇】

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
教学资料2011-07-06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3篇】

《免疫》的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

教学设计思路: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来设计这节课。一方面是从我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我所任教的高06级3个班为年级的中差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不牢,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这节内...
教学资料2014-02-04
《免疫》的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预案(精彩3篇)

[教学目的与要求](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认识普遍存在的信息,体验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2)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3)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感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能够知道计算机技术是...
教学资料2016-05-09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预案(精彩3篇)

五年级《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选6篇)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以下就是应届毕业生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资料2018-02-05
五年级《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选6篇)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精简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辨认方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资料2019-01-07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精简3篇】

《风筝》的教学实录【经典3篇】

一、导入:师出示风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风筝。师:我们一起来写写。板书:风筝。师:读一读,看谁不仅用嘴巴在读,而且也用眼睛在读。师:你们放过风筝吗?当时什么心情?生1:快乐生2:高兴师:带着这种...
教学资料2019-09-08
《风筝》的教学实录【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