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的小故事【推荐3篇】
物理教学的小故事 篇一
初中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实验。他拿起一块木板和一块金属板,让同学们观察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差异。然后,老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同学们纷纷拿起木板和金属板,在桌面上来回摩擦。有些同学发现,木板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而金属板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他们猜测是不是因为金属板比木板更重,所以摩擦力也更大。
老师听到同学们的猜测后,微笑着说:“你们的猜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重量并不是影响摩擦力的唯一因素。”老师接着解释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也有关系。金属板的表面比木板更光滑,所以与桌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摩擦力更大。”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解释,纷纷点头表示理解。为了验证这个观点,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实验,让同学们使用不同材质的物体与桌面摩擦,并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将不同材质的物体分别与桌面摩擦,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结果显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并不完全相关,而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表面粗糙的物体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表面光滑的物体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
通过这个小故事,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摩擦力的概念,还亲自进行了实验,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重要性。
物理教学的小故事 篇二
高中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解光的反射定律。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老师准备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老师拿出一块平面镜和一个小箭头模型。他让同学们观察小箭头模型放在平面镜前的现象,并思考箭头的投影图形。
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发现小箭头模型放在平面镜前时,平面镜中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箭头图像。有些同学想到了光的反射,但仍然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困惑,微笑着说:“这个现象正是光的反射定律的体现。”老师随后拿出一块纸板,旁边画了一条垂直的虚线,并将平面镜放在虚线上。然后,他用手指在虚线上画出光线的路径,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光的反射。
经过老师的解释和示范,同学们终于理解了光的反射定律。他们知道,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才会出现倒立的箭头图像。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个概念,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他们使用一块小平面镜和一束光线,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通过实验,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还掌握了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技巧。他们通过实践,发现了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这个小故事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同学们逐渐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物理教学的小故事 篇三
物理教学的小故事
自登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一定要把每一堂课都尽量上到最佳。在上课时我也努力做了,我相信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会做的很好。
在课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事情,记得在给某个班讲《摩擦力》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究实验操作后提出了实验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其中有个同学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在拉动木块在木板和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是相等的;
2.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由于我事先在实验中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而且经验也表明(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在木板上拉动木块摩擦力必定小于在毛巾面上的摩擦力,我换了别的组的弹簧测力计做,情况是一样的。正在我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时,我突然发现了在拉动木块的同时,木板
和毛巾面也在移动,这样我就知道怎么解决了,于是我及时地对教学进行了调整。师:哪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
学生分组讨论(我用学过的相对运动的原理不时地提醒学生)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
生:这种方法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是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接着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看结论和我们的猜想一致不。结果表明是一致的,我当时就有一种满足感,也许是觉得在课堂上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让自己在众多学生面前觉得尴尬,并且也感谢给我提出问题的那位学生,让我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得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