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事(经典4篇)
一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事 篇一
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大师,被誉为一代传奇。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坚持,用他的杰出才华和无与伦比的表演艺术征服了无数观众。梅兰芳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追求梦想和克服困难的故事,他的成就不仅是对中国京剧艺术的贡献,更是对人类艺术的独特贡献。
梅兰芳生于1894年,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从小,他就展示出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并且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然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作为一个男性演员,他在京剧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歧视。当时,京剧更多地是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而梅兰芳却想要挑战这一传统,成为一个真正的男性角色演员。他的决心和才华最终赢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梅兰芳的表演风格独特而又精湛。他注重细节,对每个角色的表情、动作和音调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演技成为了京剧界的翘楚。他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赞誉。他的演出风格和表演技巧受到了许多西方艺术家的赞赏和学习。
然而,梅兰芳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技艺,致力于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他的坚持和毅力启发了许多人,使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梅兰芳不仅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致力于培养年轻的京剧演员,传承和发展京剧艺术。他的影响力超越了他个人的成就,他的精神和艺术观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梅兰芳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才华和毅力让人们相信,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一切。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不仅是对中国京剧的贡献,更是对人类艺术的独特贡献。
一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事 篇二
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大师,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追求梦想和传承文化的故事。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推动京剧艺术发展的先驱。
梅兰芳的艺术才华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来。他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从小就接受严格的训练。他继承了家族的艺术传统,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他对每个角色的细节和情感表达都非常用心,使得他的表演更加生动和真实。他的演出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然而,梅兰芳的职业生涯并不一帆风顺。作为一个男性演员扮演女性角色,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他的决心和坚持最终赢得了观众和同行的认可和尊重。他的表演风格和技艺成为了京剧界的典范,对后来的演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梅兰芳不仅在舞台上表现出色,在推动京剧艺术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京剧文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年轻演员。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被广泛采用,并且对京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梅兰芳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他的艺术成就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认可。他的表演风格和技艺受到了许多西方艺术家的赞赏和学习。他的成功证明了京剧艺术的普遍性和跨文化的魅力。
梅兰芳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是无国界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传承文化和推动艺术发展的故事。
梅兰芳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对自己梦想的追求。他的才华和坚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使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梅兰芳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艺术和追求梦想。
一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事 篇三
梅兰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卓越的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被邀请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国文联和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
他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从事艺术研究,还认真培养青年 演员。他的学生,不但有京剧演员还有不少地方戏的演员。同时,他仍然经常演出。全国各地都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那里演出。他理解人民的要求,在十年的时间里,走了十九个省,让观众实现了 “看看梅兰芳”的愿望。
1959 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梅兰芳排演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新戏:《穆桂英挂帅》。那年,他已经是六十五岁的高龄了,可扮演出的穆 桂英仍然是神采奕奕,为建国十周年增添了喜庆气氛。
梅兰芳在晚年患有心脏病,可他不顾这些,一心要为更多的人演戏。1961年夏天,六十七岁的梅兰芳应邀到新疆参加铁路落成典礼,并进行演出。
一想到此生能到大西北为人民演戏,他很激动,做好了各种准备。不料就在这时候,他的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新疆去不成了,他十分着急。
8月4日,周恩来总理来医院探视梅兰芳,对他说:“梅先生,我正在北戴河开会,听说你病了,特意赶来看你。”
梅兰芳有些着急地说:“新疆有条铁路刚刚落成,约我参加通车典礼,火车票都买好了,可我却去不成了……”
“不要急,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养病。等病好了,还愁没有工作干吗?”周总理安慰说。
不幸,四天之后,梅兰芳因病去世了。他为中国人民创造的艺术精品永远是民族的瑰宝。
一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事 篇四
愤然毁画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艰难求生
梅兰芳断了经济来源,生活自然拮据,他只好挥泪出卖北京的房子,接着又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尽管这样,后来还是举债度日,向亲友借了一笔钱。有的好友得知他家生活陷入绝境,便解囊相助。老画家叶誉虎提议与他合作,办一个国画展览,突出梅、竹的主题,以扩大社会的影响。
沦陷区的上海,一片混乱恐慌,不是停水停电,就是空袭警报,市民生活得提心吊胆。梅兰芳在这种艰苦环境里作画,克服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画技大有长进。经过八个月的苦战,他一个人就画了170多件,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仕女、佛像、花卉、松树、梅花等,同叶誉虎的作品一起,于1945年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展出,受到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展览结束后,梅兰芳为了生活,被迫将其中大部分作品卖掉,所得收入一是还债,二是安排家庭生计,三是资助剧团里生活更困难者。梅兰芳苦涩地回忆着这几年的沧桑历程,心境忧闷地对朋友说:“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感恩胡适
1928年,我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前,当他得知胡适曾在美国留学七年,对那里非常熟悉,便几次前去拜访,向胡适了解情况。胡适也热情地接待了梅兰芳,把美国的风土人情、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
、美国剧院的状况等都对梅兰芳做了详尽的介绍,胡适也都积极地为梅兰芳出谋划策。当梅兰芳结束美国访问演出,回来后见到胡适,他首先毕恭毕敬地深鞠了一躬,说:“适之先生,这次多亏蒙您指教,我的美国之行才会如此顺利,真是太感谢您了!”接着,他又详细向胡适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访问演出的'种种情况,言谈之间,洋溢着真挚的感激之情。
后来,梅兰芳旅居上海,胡适则在北京任北大教授。偶尔,胡适出差到上海,梅兰芳总要热情宴请一番。一次,胡适要去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定在那天深夜2点在上海登船。梅兰芳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傍晚,距离开船时间仅有几个小时了,自己却还在外地演出。顾不得多想,他当即推掉一切事务,连夜赶回上海。当他站在送行的岸边,向胡适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臂时,因为一路上赶得急,口中还忍不住气喘吁吁呢。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梅兰芳的感恩之心着实令人钦佩。
艺术影响
梅兰芳京剧改革及其对戏剧文化的影响
京剧改良运动从1900年至1918年十年间,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文人志士、演艺界人士参加,京剧改良理论重视戏剧的内容,要求戏剧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反对脱离现实,只演旧事,不知当今的旧戏剧观,指明戏曲的美丑高下不仅在于表演形式,更在于表演内容,批判极端形式主义倾向。其次,特别强调戏剧的教育感化作用,突出和提高京剧和演员的社会地位。
梅派这一份难得的戏曲遗产,不仅对梅兰芳京剧表演体系的总结至关重要,而且丰富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值得后人深入总结研究。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上海演出,善于琢磨创新的他受到上海京剧改良运动的感染,同时,也在上海的实际演出中体会到上海京剧改良运动的某些不足,回到北京后立即着手京剧改革。经历各方面改革尝试,终于成为京剧改革的第一人。1914年7月,梅兰芳首次尝试编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在北京地区产生很大影响。继《孽海波澜》以后,他又陆续编演了《宦海潮》《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新戏。
梅兰芳是京剧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表演艺术家,他完成了京剧的一个巨大转变。将京剧旦角、也就是青衣的表演艺术推向成熟。极大地拓宽了京剧旦角的表演空间,丰富了京剧旦角的表演手段,使京剧旦角的剧场魅力、对观众的吸引力达到了顶峰。京剧有了老生和青衣这两个成熟的大行当,在男性角色、女性角色的唱腔和表演方面,都能发展出有其特色的经典剧目,才最终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剧种。所以梅兰芳这一代人不光为其行当的成熟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也为百年来京剧影响力的急剧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
梅兰芳成功的对京剧的全方位改革,是对京剧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先导、示范、启发等巨大作用,在京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部篇章。梅派这一份难得的戏曲遗产,不仅对梅兰芳京剧表演体系的总结至关重要,而且丰富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值得后人深入总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