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树节非常感人的小故事(实用3篇)
关于植树节非常感人的小故事 篇一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棵古老的大树,它见证了整个村庄的兴衰。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的破坏,这棵大树逐渐枯萎,生机渐渐被抽离。村民们深感痛心,他们决定在植树节这一天,为这棵大树寻找一丝希望。
植树节的早晨,村民们早早地聚集在大树旁边。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树苗,希望能够为大树注入新的生命。他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颗树苗。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挖洞、培土、栽苗,他们用心地为大树抚慰。
几个小时过去了,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植树的热烈氛围中。大树的周围围满了活力四溢的树苗,它们像是在庆祝自己的新生命。村民们看着这些树苗,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正当大家欢呼雀跃之时,一个小女孩走到了大树前。她脸上洋溢着微笑,手里拿着一颗小小的树苗。她是村民中最小的一位,只有六岁。大家都好奇地看着她,想知道她准备为大树做什么。
小女孩蹲下身子,轻轻地挖了一个小坑,然后将树苗放入土中。她用手指轻轻拍打着土壤,仿佛在给树苗鼓劲。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瓶水,为树苗浇水。她的动作娴熟而认真,仿佛她已经做过这样的事情很多次。
“小朋友,你是谁的小女儿?”一个村民好奇地问道。
小女孩抬起头,笑着回答:“我是大树的小女儿。”
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他们发现这个小女孩的眼中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坚定和温暖。她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让大家明白了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
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叫小花,她是大树的守护者。每天放学后,她都会来到大树前,给它浇水、拍打土壤,用心地照料着它。她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去爱护,大树一定会恢复生机。
植树节后的几个月里,大树逐渐恢复了绿意,新的树枝和叶子开始长出来。村民们纷纷感叹,这是他们见过最感人的植树节。
小花成了村里的小英雄,她的坚持和努力感动了每一个人。她的故事也传遍了整个村庄,成为了一个永远被铭记的植树节的故事。
关于植树节非常感人的小故事 篇二
在一个城市里,有一片废弃的土地。这片土地曾经是一个工厂的废弃物堆放场,一片荒凉。然而,植树节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植树节的前一天,一家人来到这片土地上,他们是一个父亲和两个孩子。父亲带着他们来到土地上,一边解释着植树的重要性,一边帮助他们准备工具和树苗。
孩子们兴奋地挖坑、培土,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树苗栽入土中,并为它们浇水。他们的动作虽然不够熟练,但他们的热情和努力让人感动。
植树节当天,更多的人加入了这个植树的行动。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树苗和工具,在这片废弃的土地上一起努力。他们来自不同的社区和学校,但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目标: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
整个植树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跑来跑去,玩耍着,他们对植树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大人们则认真地工作着,他们用心地为树苗找到最佳的生长环境,希望它们能够茁壮成长。
几个小时过去了,土地上已经长满了树苗。这片废弃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大家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一刻的感动和美好。
每年的植树节,这片土地上都会有新的树苗被种下。它们成长得很快,一片片绿叶在阳光下摇曳。这片土地已经不再荒凉,它成了人们心中的绿洲。
这个小故事让人们明白了植树的重要性。无论是一个大树还是一片废弃的土地,只要我们用心去爱护,它们都会恢复生机。植树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自然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地球播下希望的种子。
关于植树节非常感人的小故事 篇三
近千年来,岚崮山一直演绎着荒芜的历史,直到本世纪初,岚崮山宛若神话般彻底改变了容颜,而为岚崮山梳妆的主人公———孙维远,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孙维远辛勤耕耘荒山的感人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为圆绿色梦,扔掉“铁饭碗”
1983年春的一天,李店电管站46岁的电工孙维远正和伙伴们维修岚崮山线路。中午吃饭时,这位矮小瘦削的中年汉子突然向伙伴们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电管站我不干了,回家当个体户!”周围的人以为他说笑,谁知老孙真的径直来到电管站办公室,向站长当面辞职。
站长一时愣住了:“电管站的差事是许多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职业,你却辞职不干……”站长决定将孙维远一军:“你要是真的辞职就写个书面申请!”孙维远二话没说,提起笔一挥而就:“我自愿辞职回家当个体户。”一家人和亲朋好友闻讯都以为孙维远疯了,像炸了锅一样指责、劝说他,然而却没有丝毫动摇孙维远的决心,因为在他内心,深藏着一个遥远的梦。
孙家祖祖辈辈生存在岚崮山下贫困的小山庄任屯,他从懂事起就在大山里嬉戏、玩耍、打草、拾柴,是荒凉的岚崮山养育他长大成人。为了谋生,他下过盐滩,进过兵营,在生产队驭牛赶车,又干过裁缝和电工。夜阑人静之时,他常常仰望着黑幽幽的山峦思忖:“有朝一日我要让岚崮山变成绿树成荫、果香四溢的聚宝盆。”
明知改变难,却义无反顾
孙维远心知肚明:要改变岚崮山千余亩荒草、杂树遍地的现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孙维远当时一文不名,积蓄无几,要马上治理荒山那是“画饼充饥”,他只有脚踏实地地从零起步,通过经营积蓄资金,才能实现绿色梦想。辞职后,他托人借了2000元钱,他甚至连宅基地的钱都拿不起,便将平房村十字路口旁的一个臭水湾填平,修建客栈。那些日子,孙维远起早贪黑,拉土填坑,像燕子衔泥似的奔波劳作。周围有人耻笑他“胡闹”,但老孙全然不顾。
700多个日日夜夜,孙维远晒黑了脸,累弓了腰,到1985年,三间客栈终于落成在九龙水库旁。紧接着孙维远靠亲朋好友帮忙,赊来缸、坛、水泥、白灰等货物摆满了房前屋后。开业那天,孙维远买不起鞭炮,雇不起锣鼓,他挥笔在墙上写了首打油诗:“九龙治水水起风,白手建起水上宫,恳请行人来作客,千载共享劳动功。”
这蹩脚的打油诗还真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一时小小客栈热闹起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一场台风裹挟着暴雨,一股脑地将客栈的坛坛罐罐冲了个七零八落,有人讥笑地给他起个外号“水上漂”。孙维远不服输,他从水里捞起坛坛罐罐,重修门面,不久客栈又开了门。凭
着孙维远精明强干、肯于吃苦的拼劲儿,客栈又红火起来,当年他就赚了7000多元。接着他依靠自我积累、自我滚动的资金,相继建起了加油站、旅店、饭店,十几年间孙维远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