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的历史故事【优选3篇】

城濮之战的历史故事 篇一

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中国春秋时期,是鲁国与齐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城濮(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南)一带,是鲁国和齐国两大势力之间的一次较量。

当时,鲁国的国君是公子纠,他是鲁国君主季孙氏的儿子。而齐国的国君则是齐桓公,他是齐国君主嬴姓的一位贤明君主。鲁国和齐国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两国之间一直存在着争斗和竞争。

城濮之战的起因是因为鲁国的公子纠对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心存不满和嫉妒。齐桓公以其睿智和出色的统治能力,使得齐国强大起来,并且与其他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鲁国的公子纠则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决定发动一场战争来削弱齐国的实力。

公子纠在城濮一带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准备对齐国发动进攻。而齐桓公得到了情报,知道了鲁国的阴谋,于是也准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准备迎战。

双方在城濮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鲁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组织,士气也不高。而齐军则由齐桓公亲自指挥,士气高昂,战斗力强。经过几天的战斗,鲁军节节败退,最终被齐军击溃。公子纠被俘,鲁军大败而归。

城濮之战的结果对于鲁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失败。这场战役使得鲁国的实力大大削弱,也让齐桓公的威望更加提高。齐桓公借此机会巩固了齐国的势力,并且通过联合其他各国,使得鲁国在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城濮之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鲁国和齐国之间的一次战役,也是春秋时期各国争夺霸权的一部分。它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同时,它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齐国在春秋时期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同时也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

城濮之战的历史故事 篇二

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中国春秋时期,是鲁国与齐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这场战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揭示了当时诸侯争霸、国家间纷争的复杂形势。

城濮之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鲁国公子纠对齐国国君齐桓公的嫉妒和不满。齐桓公以其聪明和出色的统治能力,使得齐国强大起来,并且与其他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让鲁国的公子纠感到了威胁,他决定发动战争来削弱齐国的实力。

公子纠在城濮一带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准备对齐国发动进攻。而齐桓公得到了情报,得知了鲁国的阴谋,于是也准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准备迎战。双方在城濮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城濮之战的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鲁军人数众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组织,士气也不高。齐军则由齐桓公亲自指挥,士气高昂,战斗力强。经过几天的战斗,鲁军节节败退,最终被齐军击溃。公子纠被俘,鲁军大败而归。

城濮之战的结果对于鲁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失败。这场战役使得鲁国的实力大大削弱,也让齐桓公的威望更加提高。齐桓公借此机会巩固了齐国的势力,并且通过联合其他各国,使得鲁国在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城濮之战的历史故事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局势。各国之间的争斗、纷争不仅仅是为了争夺领土,更是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这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城濮之战也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城濮之战的历史故事 篇三

  城濮之战对于楚国的影响很大,楚国的势力差不多已经蹂躏了整个中原,当因为此次的战役的失败,楚国失去了先机。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城濮之战的历史故事吧!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最先崛起的是东方的齐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已,霸业遂告中衰。公元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经武;对外高举“尊王”旗帜,争取与国,从而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而围绕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陈、蔡多国联军进攻宋国,围困宋都商丘。宋成公于危急中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救。晋国大夫先轸认为这正是“报施救患,取威定霸”的良机,力主晋文公出兵。但是,当时晋、宋之间隔着曹、卫两国,劳师远征,有侧背遇敌的危险;况且楚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也无必胜把握。正当晋文公为此踌躇犹豫之际,狐偃进而向晋文公提出建议:先攻打曹、卫两国,调动楚军北上,以解救宋国,这样就坚定了晋文公出兵的决心。

  晋军攻打曹、卫两国,原来的意图是想引诱楚军北上,然而楚军却不为所动,依然全力围攻宋都商丘。于是宋国又派门尹般向晋告急求援。这就使得晋文公感到进退为难:如不出兵驰援,则宋国力不能支,一定会降楚绝晋,损害自己称霸中原的计划;但若出兵驰援,则原定诱使楚军于曹、卫之

地决战的战略意图便将落空,且己方兵力有限,在远离本土情况下与楚军交战恐难以取胜。为此,晋文公再度召集大臣进行商议。先轸仔细分析了形势,建议让宋国表面上同晋国疏远,然后由宋国出面,送一份厚礼给齐、秦两国,由他们去请求楚军撤兵。同时晋国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赠送给宋国,以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楚国同曹、卫本来是结盟的,如今看到曹、卫的土地为宋所占,必定会拒绝齐、秦的劝解。齐、秦既接受了宋国的厚礼,这时便会抱怨楚国不听劝解,从而同晋国站在一起,出兵与楚国作战。晋文公对此计颇为赞赏,马上一一施行。楚成王果然拒绝了齐、秦的调停,而齐、秦见楚国不给自己面子,也大为恼怒,便出兵助晋。齐、秦都是当时的大国,他们放弃中立立场,使得晋、楚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楚成王看到晋、齐、秦三大国结成联盟,形势明显不利于己。就主动把楚军撤退到楚国的申地,并命令戍守谷邑的大夫申叔迅速撤离齐国,要求令尹子玉将楚军主力撤出宋国,避免与晋军冲突。他告诫子玉,晋文公非等闲人物,不可小觑,凡事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知难而退。但是子玉却骄傲自负,根本听不进楚成王的劝告,仍坚决要求楚成王允许他与晋军决战,以消弥有关他指挥无能的流言,并请求楚成王增调兵力。楚成王优柔寡断,同意了子玉的决战请求,希冀他侥幸取胜;但是又不肯给子玉增拔充足的决战兵力,只派了西广、东宫和若敖之六卒等少量兵力前往增援。

  子玉得到了楚成王增派的这部分援兵后,更加坚定了他同晋军作战的决心。为了寻找决战的借口,他派遣使者宛春故意向晋军提出了一个“休战”的条件:晋军撤出曹、卫,让曹、卫复国,楚军则解除对宋都的围困,撤离宋国。子玉这一招不怀好意,实际上是要让晋国放弃争霸中原、号令诸侯的努力。但晋文公棋高一着,采纳了先轸更为高明的对策:一方面将计就计,以曹、卫同楚国绝交为前提条件,私下答应让曹、卫复国。另外扣留了楚国的使者宛春,以激怒子玉来寻战。子玉眼见使者被扣,曹、卫叛己附晋,果然恼羞成怒,倚仗楚、陈、蔡联军兵力的优势,气势汹汹地扑向晋军,寻求战略决战。晋文公见楚军向曹都陶丘逼近,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诱敌深入,后发制人,遂下令部队主动“退避三舍”,撤到预定的战场——城濮一带。

  介绍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1.

2.

3.

4.

5.

相关文章

粉红兔子国(通用3篇)

兔子国的公主是一只千年不遇的粉红色兔子,兔子国的老百姓都很敬仰她,因为她是一只高贵的粉红色兔子。兔子公主却因为自己是粉红色的而苦恼。为什么呢?因为全兔子国只有她一只粉红色兔子,人们见了兔子公主都要避让...
故事2019-01-01
粉红兔子国(通用3篇)

要钱不要命(精简3篇)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讽喻和比况,具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它所写的人或人格化了的物,大都是反面的或性格有缺陷的;不注重形象的具体描绘,篇幅短小。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两则富...
故事2019-04-05
要钱不要命(精简3篇)

秦蒙恬攻匈奴之战历史战争故事(优秀3篇)

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战国时期,居住在中国北部的匈奴,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占有今内蒙古、宁夏一带的广大草原地区。当时,...
故事2017-09-02
秦蒙恬攻匈奴之战历史战争故事(优秀3篇)

三国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故事(经典3篇)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典故,你知道有什么著名的典故吗?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著名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著名的典故: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
故事2018-03-07
三国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故事(经典3篇)

必须谈恋爱校园故事【优选3篇】

爱情像是会传染似的,刚刚大二下学期,寝室里四个女孩儿,已经有两个名花有主了,最近又有一个被爱情撞了一下腰,单身的就只剩下丁令一个人了。从二比二到三比一,原来还躲躲藏藏的爱情话题,一下子就变得光明正大起...
故事2019-02-02
必须谈恋爱校园故事【优选3篇】

不为五斗米折腰成语故事【最新3篇】

释义原指不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后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故事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41岁...
故事2015-06-06
不为五斗米折腰成语故事【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