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故事(推荐3篇)
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故事 篇一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将和政治家,他以其忠诚和智慧在楚国政治和军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他过昭关的故事尤为脍炙人口。
公元前506年,楚国君王楚庄王去世,其子楚共王继位。楚共王母亲的亲弟弟伍子胥原本是楚庄王的亲信大臣,但楚庄王去世后,楚共王却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贬为庶人。伍子胥非常愤怒,他决定离开楚国,寻找机会报仇。
伍子胥离开楚国后,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他经历了艰苦的环境和各种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楚国的忠诚和复仇的决心。终于,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听说楚共王在昭关举行盛大的宴会,他立刻看到了机会。
伍子胥深知昭关是楚国的要地,也是楚共王的重要据点。他决定利用这次宴会,深入敌人内部,为复仇做准备。为了成功渗入昭关,伍子胥扮成一个卖酒的商人,背上一大篮酒进入宴会场地。
当伍子胥来到昭关时,他看到关口守卫森严,武装到了牙齿。他知道自己必须想办法骗过这些守卫。于是,伍子胥走到关口前,摇晃着篮子,装出醉醺醺的样子,对守卫们说:“我是个卖酒的商人,这篮子里的酒是我亲手酿造的,味道非常醇美。你们快尝尝,肯定会爱上的。”
守卫们闻到香气,忍不住流口水。他们接过伍子胥手中的酒,一饮而尽。这时,伍子胥趁机说:“我还有更多的好酒,你们不如让我进城,就能尽情享用。”
守卫们听了,觉得伍子胥说得有理,于是纷纷同意了他的请求。伍子胥得以顺利进入昭关,继续他的复仇计划。
伍子胥成功渗入昭关后,他秘密与一些支持他的楚国官员联络,商讨对策。最终,在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后,伍子胥发动了一次成功的政变,推翻了楚共王的统治,自己成为了楚国的掌权者。
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故事 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也显示了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复仇的决心。他的行动不仅改变了楚国的命运,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和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故事 篇三
来源
春秋时代,楚国武将伍奢与太子建守城父(今河南宝丰县)。国君楚平王不明是非,宠用小人,听信谗言,要废掉太子建。楚平王先把伍奢、伍尚父子杀掉,然后派人到城父杀太子建。
伍奢次子伍子胥得到凶信,连忙逃亡,想到吴国去借兵报仇。一天,他到了陈国的昭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陈国是楚国的属国,与吴国相毗邻,只有出了昭关,才能够到吴国去。
昭关坐落在两座大山当中,有官兵把守着,并且早已挂了通缉伍子胥的画像公告。凡有出关的人,都得经
过官兵仔细盘查。伍子胥躲在隐士东皋公家里。东皋公说要找一位友人帮他过关。伍子胥担心不能逃出昭关,狐疑不决,夜间寝不能寐,卧而复起,绕室而走,直至东方发白。这时,东皋公叩门而入,见了伍子胥,大吃一惊,说:“足下须鬓为什么会变白?”伍子胥取过镜子一看,便抱头痛哭,说:“天啊我的大仇未报,怎么双鬓斑白了!”东皋公劝慰他说:“足下不要过于忧虑。你须鬓变白,改了容貌,一时难于辨认,可以混过俗眼过后,东皋公的友人皇甫讷打扮成伍子胥的模样,假装逃犯,慌里慌张地要过昭关,把守关官兵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伍子胥乘机蒙混,逃出昭关。后来,伍子胥做了吴国的宰相,领兵打败了楚国。这时候,楚平王早已死了,伍子胥掘坟鞭尸,替父、兄报了仇。释义
“伍子胥过昭关”,比喻人忧虑过度,使人显得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