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优秀3篇)

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 篇一

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胆识,更传达了他对于人性、礼仪、道德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关于孔子的五个著名历史故事。

第一则故事是《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故事。相传,孔子曾经与两个学生一起走在路上,他们看到一只鸟飞过,孔子指着鸟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耻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的老师,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我们保持谦虚的心态,虚心向他人学习,就能够不断进步。

第二则故事是《论语》中的“子路问君子”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他:“君子何为而可谓之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认为君子不是一个可以用器物来定义的概念,而是与品德和修养相关的。一个人只有在道德和修养上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被称为君子。

第三则故事是《论语》中的“泰伯问政”故事。相传,孔子曾经与齐国大夫泰伯讨论政治问题。泰伯问孔子:“有众而无政,如何?”孔子回答说:“不能如愿,焉得无政?”,并进一步解释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建立在道德和公正的基础上,只有君子才能够真正理解和践行这种道德。

第四则故事是《论语》中的“宰予智”故事。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他:“人而不仁,如何?”孔子回答说:“可以使之道也。不思量,何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一个仁人,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德行,就能够实现自己的道德境界。

第五则故事是《孟子》中的“三年不言”故事。相传,孔子的学生子贡在一次行程中,与孔子相随三年没有说话。最后,孔子对子贡说:“原来你已经懂得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认为沉默和静心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方式,只有在沉默中反思和思考,才能够真正领悟到深层次的道理。

孔子的这五个著名历史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胆识,更传达了他对于人性、礼仪、道德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这些故事至今流传,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 篇二

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胆识,更传达了他对于人性、礼仪、道德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关于孔子的五个著名历史故事。

第一则故事是《论语》中的“为政以德”故事。相传,孔子曾经与他的学生子路讨论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子路问孔子:“如何才能够为政?”孔子回答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以德为基础,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二则故事是《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故事。相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向别人学习,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提高。

第三则故事是《论语》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他:“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吗?”孔子回答说:“恭而无礼,是以不远人。君子笃于亲,小人笃于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尊重他人,不论对方的社会地位或者财富,只有这样才能够与人和睦相处。

第四则故事是《论语》中的“知者不惑”故事。相传,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他:“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仁者不辱。”孔子回答说:“子这样说是对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认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外界的诱惑或者困难所迷惑,他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第五则故事是《论语》中的“言必行”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他:“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听您讲话?”孔子回答说:“言必行,行必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孔子的这五个著名历史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胆识,更传达了他对于人性、礼仪、道德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这些故事至今流传,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 篇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欢迎大家阅读!

  故事一: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故事二:颜回输冠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故事三:树德与树怨

  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刑。

  卫国君臣发生的时候,子羔要逃走,来到城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子羔砍断脚的那个人。

  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从缺口过去。”

  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钻洞逃走。”

  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离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断了您的脚。我现在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

  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当初您审判臣的时候,一开始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判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孔子听说之后说:“善于做官吏的人,尽力树立起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人,总是会多构成怨敌。用公正之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说子羔做到了。”

  故事四:有法律却用不到才好

  鲁国有父子两人打官司,季康子说:“杀掉他们。”

  孔子说:“不可杀。民众不知道儿子状告父亲不是好事,已经很久很久了,这是上级官员的过错啊。如果上级官员有道义,那么这样的人也就不会有了。”

  季康子说:“治理百姓以孝道为本,现在杀掉一人而惩治不孝之徒,不是也可以吗?”

  孔子说:“不先用孝道来教化就采用杀戮的方式,这是暴虐地杀害无辜。三军打了败仗,不可因此而杀掉军兵;诉讼之事处理得不正,不可因此而用刑罚进行惩罚。上级官员先行教化而能使百姓服从善政,那么,百姓就会顺风而从。自身行得端正,然而百姓不顺从善道,然后再设置刑罚来加以惩治,那么,百姓就能知罪了。几尺高的墙,百姓不能越过;几百尺高的山,即使是儿童也可以一步步地登上山顶。这是因为循序渐进。如今的情况是,仁义已经衰落很久很久了,百姓怎会不违背仁义呢?《诗经》中说:‘使民不会迷心性。’当初,君子引导百姓而使百姓不迷失心性,因此可以不用威严暴戾之法,设置了刑罚却可以不使用。”

  于是,状告父亲的儿子听说了此话之后,就请求放弃状告了。

  故事五:虚心接受别人批评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

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说明孔子是个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

相关文章

母亲节的来历故事和意义知识科普(经典3篇)

母亲,是您指引我们走出第一步,帮助我们走向前进的路。母亲你是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好好孝顺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亲节的来历故事和意义,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母亲节由来知识扩展母亲节是在中国...
故事2018-04-08
母亲节的来历故事和意义知识科普(经典3篇)

睡美人幼儿童话故事【优质3篇】

童话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睡美人幼儿童话故事...
故事2012-03-08
睡美人幼儿童话故事【优质3篇】

重阳节的传统故事【经典3篇】

对于我国相对传统的中秋节的传说,想必每位国人都知道一些,比如嫦娥奔月等等。然后对于即将到来的重阳节,是否又知道一些关于此的传说呢?接下来就由小编为您介绍一下关于重阳节的传说。孟嘉落帽盂嘉是我国古代东晋...
故事2017-01-09
重阳节的传统故事【经典3篇】

住在“鸟巢”的松鼠(精简3篇)

一 秋天到了。一天上午,松鼠妈妈正在清理储藏室,她要为储存过冬的粮食做准备。 “妈妈,妈妈,不好了,一只紫貂在那边呢!” 松鼠妈妈忽然听到小松鼠惊恐的喊声...
故事2011-05-08
住在“鸟巢”的松鼠(精简3篇)

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最新6篇)

历史神话传说故事1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
故事2015-06-01
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最新6篇)

哄幼儿睡前简短小故事【精彩6篇】

为了让宝宝更加健康地成长,亲子感情更加融洽,家长们可以选择适宜地开展睡前讲故事来增进与宝宝的沟通交流机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哄幼儿睡前简短小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哄幼儿睡前简短小故事...
故事2012-05-01
哄幼儿睡前简短小故事【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