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班的历史故事精选三则【经典3篇】
关于鲁班的历史故事精选三则 篇一
传说中的木工大师——鲁班
鲁班,中国古代木工技术的创始人,被誉为传说中的木工大师。他精通木工技艺,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鲁班的三个历史故事。
故事一:鲁班梦中之灵感
据说,有一天鲁班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看到了一只老鹰在飞翔。醒来后,鲁班灵感大发,仿照梦中的老鹰形状,制作了一把独特的锯子。这把锯子切割的效果非常好,很快就在木工界引起了轰动。从此以后,鲁班的名字越来越响亮,成为了古代木工技术的代名词。
故事二:鲁班的木工技艺
鲁班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木工师傅,他的手艺精湛,制作的家具无论在工艺上还是在造型上都非常出色。据说,鲁班制作的椅子非常舒适,而且结构非常稳固,不仅可以坐,还可以躺。这种椅子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被称为"鲁班椅"。除了椅子,鲁班还制作了许多其他家具,如桌子、柜子等等,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故事三:鲁班与木匠徒弟的故事
鲁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木工师傅,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他有一位聪明的儿子,名叫鲁商,他也非常喜欢木工技艺。鲁班非常欣赏儿子的天赋,便亲自教导他木工技艺。鲁商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成为了一位出类拔萃的木工师傅。鲁班非常自豪,将自己的手艺传给了儿子,并让他继续发扬木工事业。
这些关于鲁班的历史故事,展示了他的木工才华和教育家的一面。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培养出来的木工人才身上。鲁班的传奇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推动着中国古代木工技术的发展。
关于鲁班的历史故事精选三则 篇二
鲁班与中国古代建筑
鲁班是中国古代建筑事业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木工技术上,还体现在他对建筑的贡献上。下面,我们来看看鲁班与中国古代建筑之间的关系。
首先,鲁班的木工技艺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他精通木工技术,制作的家具和建筑构件结构稳固,工艺精湛。鲁班的木工技艺在当时非常先进,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标杆。他的作品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民居等建筑中,为这些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鲁班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还体现在他的教育工作上。鲁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木工师傅,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他将自己的木工技艺传承给了许多学徒,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木工师傅。这些学徒们继承了鲁班的技术和精神,将鲁班的木工技艺发扬光大,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鲁班的木工技艺也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他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建筑技术,还创新了许多新的建筑构造和装饰手法。他提出了许多新的建筑理念,如"以木为骨,用石为肌肤"等。这些创新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更加优美、实用和稳固。
总的来说,鲁班对中国古代建筑事业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木工技艺为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他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木工师傅,他的创新思维推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鲁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对后人的激励和启迪上。他的传奇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推动着中国古代建筑事业的繁荣。
关于鲁班的历史故事精选三则 篇三
鲁班,姓公输,名般。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鲁班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鲁班造伞的故事
从前,世界上并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顶着个大太阳,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下雨天呢,衣服给淋得湿漉漉的。后来,鲁班动了好多好多的脑筋,终于发明了伞。
鲁班从小就跟着爸爸学木工。他很聪明,又很用功,学了几年,就会造房子了,还会造桥。造桥,造房子,都是露天的活儿。他想:我们做工,难免雨淋日晒,那出门赶路的人,就更苦了。要是能做个东西,又遮太阳又挡雨,那才好呢。鲁班开始动起脑筋。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们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吧。
还得再想办法!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得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非常轻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过了一会儿,他们上岸来,都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小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一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一丝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式样,扎了个架子;又找了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了起来:“这玩意儿挡雨遮太阳,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他妻子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顶着这个玩意儿走路,可就不方便啦。要是能把它收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于是他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玩意改成一个可以活动的东西,用着它,就把再它撑开;用不着,就再把它收拢起来。这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今天人们所用的伞。
鲁班和石礅的故事
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匠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像个小集市。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雕刻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高了兴还跟石工门扯上几句,就连那工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几句。大伙都说这个老头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老石匠把石碓窝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石料,我再给你打个石墩,坐着舂粮食多方便。”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
打这个石墩时,老石匠别提多细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问他:“一个石礅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干什么?”
老石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干活。
石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圈要合龙门。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块石头碰不上茬儿。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一场大雨,几个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石工们和掌管工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大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老石匠又遛了来。他看了看缺口,对工程人员说:“我那里有一个石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儿合适不。”
石工们听了,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来,往中间一放,竟一丝一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
大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高兴。当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谢时,可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见碓窝子跟前,有一张大红字条上写:
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
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
看了字条,人们才知道那个石匠老头是鲁班暗地里帮助皇家工程。
官员们按鲁班吩咐,赏给打石碓窝儿的那家二十两银子。
鲁班仿草造锯子的故事
有一次,鲁国的国君要鲁班负责修建一座大宫殿,并且必须限期完成,否则,就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接受任务后,鲁班抓紧时间准备一切用料,其中需要大量的木材。他就召集起他的徒弟上山去采伐。当时,采伐木头用的是斧头。砍呀,砍呀,徒弟们砍了许多天,直累得腰酸背疼,还是没砍下多少棵树。
鲁班的心里非常着急。如果木料供应不上,就不能按期完工,这样,不仅自己要受到处罚,还要连累徒弟们。
“能不能想个什么办法加快伐木的进度呢?”鲁班为此绞尽了脑汁,还是想不出好办法。
这天上午,他又心事重重地到山上去察看。
为了抄近路上山,他决定沿着陡坡的羊肠小道上去。山路陡峭,草木茂盛。他用手攀着树枝、杂草,使劲地往上爬。爬着爬着,他脚下一滑,差点儿摔下去。由于太使劲,手被握着的茅草划破了,鲜血从手心流了出来。鲁班伸手一看,只见手上有几道细细的口子,感到很惊奇:“几根柔软的小草竟也这么厉害,我倒要看个究竟!”于是,他又抓住小草,用力一抽,只见手掌又被划了几道口子。鲁班顾不得
疼痛,也顾不得擦去手上的血,拿起小草左看右看,琢磨着草上有什么名堂。终于,他发现了茅草的秘密。原来茅草叶子的边缘上,有许许多多排列得很整齐的小齿儿。正是这些锋利的细齿割破了鲁班满是茧皮的手!“哈哈!有了!”鲁班心里一亮,心想;“如果仿造茅草的样子,在铁片上打出细齿来,不就能把树弄断了吗?”
鲁班找来了铁匠,让铁匠打了一批带有细齿的铁片。用这种“铁草”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