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故事【精选3篇】
严复的故事 篇一
严复,字伯升,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翻译家,也是中国翻译史上的开山鼻祖之一。他翻译了《圣经》、《唐诗三百首》等许多重要作品,为传播西方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严复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经历过许多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坚定地走在了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严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在他年幼的时候,家族遭到了逆境的打击,财产和地位都一落千丈。尽管如此,严复并没有被困境击倒,他相信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能够改变命运。他勤奋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严复开始了自己的翻译事业。当时,西方文化正逐渐传入中国,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严复看到了这个机会,决心将西方文化翻译成汉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它们。然而,他的努力并不被人们所理解和认可,很多人对他的翻译成果持怀疑和嘲笑的态度。
严复并没有被外界的质疑和困难所打败,他继续坚持自己的翻译事业。他深入研究西方文化,努力掌握外语技能,改进自己的翻译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严复的翻译成果开始受到人们的认可,他的名声也逐渐传扬开来。他的翻译作品为中国人打开了通往西方文明的大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世界。
严复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放弃,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和信仰。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严复的坚持和努力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故事也将一直激励着我们追求知识和追求卓越。
严复的故事 篇二
严复,字伯升,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翻译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严复曾经历过许多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在翻译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严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由于家族的逆境,严复的生活并不富裕。在年幼的时候,他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然而,严复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改变命运。他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严复二十岁的时候,他开始了自己的翻译事业。当时,西方文化正逐渐传入中国,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严复看到了这个机会,决心将西方文化翻译成汉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它们。然而,他的翻译成果并没有立即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人对他持怀疑和嘲笑的态度。
严复并没有被外界的质疑和困难所打败,他继续坚持自己的翻译事业。他深入研究西方文化,努力掌握外语技能,改进自己的翻译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严复的翻译成果开始受到人们的认可,他的名声也逐渐传扬开来。他的翻译作品为中国人打开了通往西方文明的大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世界。
严复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严复的故事将一直激励着我们追求知识和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严复的故事 篇三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着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下面是有关他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874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报朝廷,请求建设3支近代海军部队。
朝廷批准了李鸿章的建议,并命令由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由沈葆桢创建南洋水师。
建设近代海军部队谈何容易?坚船利炮,还可以耗费巨资从国外购买;操纵舰船的海军人才,又从哪里来呢?因此,在李鸿章等人的建议下,清朝政府派遣了一批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的年轻学子,到欧美学习军事。其中,有6个人到英国学习海军。
这6个人里面,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叫严复。
你没听错,他就是后来的着名翻译家严复。
严复是福建侯官人,晚清名臣林则徐也是从福建侯官走出来。严复,字又陵,生于1854年。严复祖父辈都是从事中医,他父亲病逝后,家道中落,便不得不结束了走科举正途的计划。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建了福州船政学堂。这是中国第一家采用西方教学制度和方法的新式学校。学校创建的第二年,13岁的严
复就进入读书,学习舰船驾驶技术。从这一刻开始,严复就与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严复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了4年,于1871年毕业,成为这所学校第一批毕业生。随后,严复先后在由福州船政局制作的“建威号”驱逐舰和“扬武号”巡洋舰上实习。由于严复表现非常优秀,不但取得了选用道员的资格,还被朝廷第一批选派到英国留学,向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英国学习海军技术。
这一年,是1877年;这一年,严复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
到英国后,严复进入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创建于1863年,是英国培养海军初级军官的主要院校,被誉为英国海军军官的“摇篮”。严复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学习时间只有短短1年时间,但他与同学们“深知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各怀奋发努力,期于穷求洋人奥秘,冀备国家将来驱策,虽七万里长途,均皆踊跃就道”,勤奋学习各种海军知识。
网上有人传言,伊藤博文与严复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同学,严复的学习成绩比伊藤博文好。可是,后来在甲午战争中,严复被伊藤博文打败了。
这纯属虚构。据日本史权威着作《伊藤博文传》记载,伊藤博文等“长州五杰”是在1863年到英国留学的,他们的确是想去英国学习海军。但是,由于他们的英语太差了,不够资格进入任何海军学校学习,只是通过友人介绍的方式,寄宿在伦敦大学化学教授家补习英文。第二年6月,伊藤博文就匆匆离开英国赶回日本了。
1880年,严复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随即回国,先是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随后来到天津,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
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一呆就是10年,从洋文正教习升任为总办(相当于校长)。这一切,都离不开李鸿章的赏识和提拔。
然而,严复始终没有进入北洋水师。这与李鸿章的“小算盘”有关。李鸿章所创建的淮军,以陆军见长,海军不是其长。北洋水师创建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福州船政学堂出来的将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李鸿章有意识地在北洋水师高级将领中选用安徽人,排挤福州人。于是,从来没有学习过海军知识的丁汝昌,成为了北洋水师的提督(总司令)。系统学习了5年海军知识的严复,却连进入北洋水师的门都没有。
严复很失望,不再谋求进入北洋水师,而是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翻译。
1898年,严复翻译了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着《天演论》。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接二连三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和耶方斯的《名学浅说》等西方名着。这些书籍,对开启民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的翻译风格和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着名翻译家。
鲁迅先生就称赞严复是“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有意思的是,严复早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成年后,他多次参加科考。甚至当他已经是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和复旦大学校长了,还一再参加乡试。只是,这些考考试都无一例外失败了。
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赐予严复文科进士出身,他才不再参加乡试。【参考资料:《船政奏议》《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