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推荐3篇)
平型关大捷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篇一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初期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然而,这个战役在历史上鲜为人知,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将为您揭开平型关大捷背后的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平型关位于中国山西省阳泉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关隘。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企图占领平型关,以便向中国内地进军。中国军队意识到平型关的重要性,决定坚守这一战略要地。
1933年9月,日军开始进攻平型关。当时的中国军队由于装备不足、训练不充分,处于劣势。但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赵登禹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果敢的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成功地抵御了日军的进攻。
平型关地势险要,中国军队利用地形优势,设下了一道道铁丝网和火力点,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前进。而日军则在火力的压制下,遭受了重大伤亡。尽管日军屡次发起猛烈的攻势,但始终无法攻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在战斗的最关键时刻,中国军队派出了一个特种部队进行夜袭,成功地摧毁了日军的重要据点,使日军陷入混乱。随后,中国军队发起了反攻,一举击溃了日军的防线,最终取得了平型关的胜利。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不仅仅是中国军队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象征。这场战役的胜利,鼓舞了整个中国人民的士气,也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奠定了基础。
然而,尽管平型关大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这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抗日战争的历史在中国长期被封锁,许多战役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都未被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平型关大捷被其他更为著名的战役所掩盖,例如武汉会战和淞沪会战。
然而,平型关大捷的重要性和背后的历史故事不容忽视。它代表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也展现了中国军队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智慧。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晓,以便我们铭记历史、汲取教训,更好地维护和平与稳定。
平型关大捷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篇二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重要胜利。然而,这个战役在历史上鲜为人知,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将为您揭开平型关大捷背后的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3年9月,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平型关地处山西省阳泉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关隘。日本军队企图占领平型关,以便向中国内地进军。
当时的中国军队由于装备不足、训练不充分,处于劣势。然而,中国军队的指挥官赵登禹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果敢的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成功地抵御了日军的进攻。
平型关地势险要,中国军队利用地形优势,设下了一道道铁丝网和火力点,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前进。而日军则在火力的压制下,遭受了重大伤亡。尽管日军屡次发起猛烈的攻势,但始终无法攻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在战斗的最关键时刻,中国军队派出了一个特种部队进行夜袭,成功地摧毁了日军的重要据点,使日军陷入混乱。随后,中国军队发起了反攻,一举击溃了日军的防线,最终取得了平型关的胜利。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不仅仅是中国军队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象征。这场战役的胜利,鼓舞了整个中国人民的士气,也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奠定了基础。
然而,尽管平型关大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这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抗日战争的历史在中国长期被封锁,许多战役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都未被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平型关大捷被其他更为著名的战役所掩盖,例如武汉会战和淞沪会战。
然而,平型关大捷的重要性和背后的历史故事不容忽视。它代表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也展现了中国军队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智慧。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晓,以便我们铭记历史、汲取教训,更好地维护和平与稳定。
平型关大捷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篇三
平型关大捷是发生于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大同平型关对日军的一场伏击战,但有些故事却很少人了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平型关大捷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八路军急赴前线
老将军们最惋惜的是,这一仗的指挥原是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北路前敌总司令的傅作义,但国民党“熊”了,没敢放一枪,否则战果会更辉煌。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
1937年7月7日,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和热河、冀东后,突然向北平城西南的中国进攻。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抗战。陕北的红军将领集体致电蒋介石,强烈要求开赴山西前线。中共中央派高级领导人周恩来等人飞赴庐山,与蒋介石商谈共同抗日。但蒋介石仍想对日媾和,一拖再拖,直到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马上要打到南京了,他才不得不同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提出红军改编六个师,蒋介石只同意编四个师。为使国共谈判迅速成功,周恩来表示同意。8月25日,中央军委下令陕甘宁地区的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按战斗序列改称
第18集团军,辖115、120、129三个师,每师1.5万人。自8月22日起,八路军第115师等部陆续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开赴抗日前线。
2.坡陡,战士下来推火车
115师由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5军团和红军第74师等部编成,分为343旅和344旅。因战事紧急,115师没改编完就上了前线。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在出发后,冒大雨骑马到了西安。接着,林彪坐火车到潼关,再坐木船渡过黄河。聂荣臻陪周恩来去太原,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协商115师进入山西的路线。“小气”的阎锡山当然不欢迎八路军,不过蒋介石都同意了,他也就没办法了。
9月上旬,115师从晋西南的侯马陆续乘火车北上。同蒲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自大同经太原、侯马至蒲州镇以南的风陵渡)被洪水冲断,只好修一段走一段。在太原和忻口间,铁路坡度太大,又超载,火车上高坡时战士们只好下来推火车。9月20日,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待命。
同样是在9月20日,日军第5师团长、中将板垣征四郎率21旅团一部占领灵丘县城,逼近平型关。板垣征四郎出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时曾策划“九一八事变”。阎锡山和板垣征四郎曾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1936夏天,板垣作为日本关东军代表特意到太原拜访阎锡山。板垣征四郎很“鬼”,他乘汽车从察哈尔绕蔚县、代县进入山西,还不时徒步,借机侦察地形。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和河北交界,地势险要,自古就是长城南端的重要隘口。为什么这位中国通偏偏选择对进攻不利的平型关呢?答案是因为这是进攻雁门关的必经之路,穿过平型关可以尽快实现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此时的阎锡山雄心勃勃,制定将日军放进平型关内加以围歼的决战计划。他任命傅作义为总指挥,以一个师加两个旅作为总预备队,以8个团的兵力从内长城外侧公路向东、西跑池、小寨间迂回,侧击日军右侧背。八路军115师的任务是从平型关东边的山地夹击日军,断敌后路。
3.林彪三次侦察地形
战事紧急,刚到大营的林彪没休息,马上给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发电,报告作战计划。9月23日,聂荣臻率344旅和师司令部从五台山绕小路,过龙泉关,经阜平北面过来。先到的林彪等不及,三次到平型关侦察地形。据林彪的警卫员杨兴桂回忆:“林彪带着团干部侦察,他穿着一件破褂子,随便扎根布腰带,头上戴一顶毡帽,活像当地的农民。路上没饭吃,他和大家一起吃生地瓜。回来大家都很累了,我半夜醒来,看见林彪还盯着地图。”
平型关东侧的乔沟是通向灵丘、涞源的公路,仅能通过一辆汽车。沟深数丈,只有老爷庙前有一个缺口。南北沟岸也比较平坦,便于隐蔽和发挥火力优势,是设伏的好地方。林彪决定埋伏在乔沟至东河南镇两侧,来个瓮中捉鳖。
9月23日,八路军总部接到阎锡山关于平型关的作战电报后,立即命令115师9月24日拂晓进入阵地。115师在上寨小学召开连以上的干部会议,进行战前动员。这时国民党第二战区来电,通报日军先头接近平型关。此时已是9月23日15点,距发起攻击的时间只有10多个小时了。
115师迅速出发,电台正要关机,突然收到八路军总部的特急电报:“据第二战区电,他们不能按时抵达平型关地区,傅作义决定推迟一天。”林彪只好派骑兵通信员向正在行军的传达。当夜115师主力进至离平型关30余里的冉庄待命。在阎锡山的平型关作战计划中,林彪只是一个小小的师长,他的直接上级还不是傅作义,而是国民党第六集团军副司令孙楚。也幸亏推迟了一天,如果115师在9月24日进入伏击区,很可能与日军主力不期而遇,不仅很难大捷,弄不好还要遭受较大损失。
4.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9月25日7点多,“鬼子”来了!轰隆隆的马达声越来越响,快接近老爷庙时,叭叭两颗信号弹跃上天空,685团打响第一枪,接着炒豆般的枪声响成一片,机关枪、迫击炮、手榴弹砸下去,好几辆汽车中弹起火。大摇大摆的日军傻了,他们在中国还没受过这般打击!顿时乱了套,车撞车,人碰人,好一阵才清醒过来,趴在车下还击。
在115师摆出的“长蛇阵”中,平型关左面的“蛇头”是陈正湘的685团;右面的“蛇腰”是李天佑、杨勇的686团;“蛇尾”是徐海东的687团。688团作为预备队,杨成武的独立团和刘云彪的骑兵营负责打援。日军被“砍”成三段,最前面是百余辆装满日军的汽车,后面是200多辆满载辎重的骡马大车。因为日军还未完全进入包围圈,战斗就打响了,徐海东的687团竭力不让押车的敌军骑兵逃走。
八路军的武器差,射程短,冲锋号几乎没断音,战士们挥起大刀,和日军搏斗,那首着名的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就出自这里。日军单兵作战的顽强大大超出估计,许多身经百战的老战士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么激烈的战斗。
打得最艰苦的是686团,副团长杨勇主动要求带三营争夺老爷庙。冲上公路后,三营伤亡很大,九连干部全部牺牲了,杨勇和三营营长也负了伤。至今平型关一带的老乡还流传着杨勇和鬼子拼刺刀的故事。在与日军白刃格斗争夺制高点时,来了两架日军飞机,一看双方绞在一起,没法扔炸弹,转了两圈悻悻飞走了。
5.林彪和聂荣臻聊到天亮
可惜115师的“胃口”太小,要想吃掉4000多日军不太可能,林彪盼着阎军迅速出击。可是眼看战斗快结束了,阎军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林彪派司令部二科科长苏静以特派员的身份,两次“请”他们配合一下八路军作战。阎军指挥官说上边不让“轻举妄动”。不过还不错,阎军堵着北面的山岭,没脚底板抹油。林彪在东跑池一带用红笔画了三个重重的红圈。阎锡山关于平型关的出击计划多么好啊,五支红箭头除了担任正面防御外,8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平型关西、北方向出击。可是到了下午,平型关的日军都逃走了,对面的阎军却还在坐山观虎斗。
685团团长回忆:“狡猾的日军发现东跑池没有枪声,就从那里突围了,我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跑掉。”作战科科长王秉璋回忆:“幸好我们115师是侧击,否则日军突围,那我们的伤亡可就大了。”按照林彪的作战计划,平型关战斗本不算结束,第二天还要再打个大仗。可阎军放弃了平型关正面的制高点团城口大山,黄昏降临,115师不得不撤退了。老将军们认为,如果阎军也同时出击,那平型关的战果肯定会更大。
对于被包围的日军板垣第五师团的情况,115师并不清楚,他们也是战后从缴获的战利品和作战地图上才了解到的。在战事结束后,对战果的统计也不太统一。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是:115师毙伤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我方伤亡500余人。
据当时的115师代参谋长孙毅回忆:“平型关大捷的那天夜里,我和林彪、聂荣臻住在距平型关几里路的小山村。我们睡在一个土炕上,一向寡言的林彪和聂荣臻竟聊到天亮。”
6.五台山的和尚也庆祝
平型关大捷前,不要说国民党军,连山西老乡也看不起“土八路”。日军在中国如入无人之境,突然被狠狠地“当头一棒”,日本国内也晕了头。平型关击毙的日军军官最高是个营级,可第二天的日本报纸竟登出板垣征四郎的“死讯”。
9月26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等,祝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首战告捷。全国的贺电雪片一样飞来,蒋介石兴奋得一天连发两封嘉奖电。阎锡山的抬着猪羊来慰问,国民党的文艺团体也来了,还拍了电影。老百姓更是高兴极了,连五台山的和尚也加入了敲锣打鼓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