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优质3篇】
端午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乃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传说。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常见说法。
一说,端午节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中国,是为了驱邪避恶,保佑平安。相传,在很久以前,中国南方的大江大河中栖息着一种凶猛的水神——河神。这个水神喜欢吞食人类,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灾难和困扰。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开始举行祭祀活动,希望能够安抚河神,避免灾难的发生。他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用竹叶包裹饭团,投入江河中,以祭祀河神。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为了救国,尽心尽力,但最终却遭到了背叛和流放。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许多悲愤的诗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据说,当他听说敌军攻破了自己的家乡时,他悲痛欲绝,选择了投江自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人们每年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和食粽子的活动,以纪念屈原的牺牲精神。
无论是哪种说法,端午节都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而屈原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亲手包裹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以表达对屈原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此外,还有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就是在家门口挂上雄黄酒袋,以驱邪避邪,保佑平安。
端午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来历和起源有很多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版本。
一说,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医学文化。相传,在古代,五月初五这一天是病魔最为猖獗的时候。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人们开始举行一系列的预防和驱病仪式。他们会在家门口挂上艾叶和雄黄酒袋,用以驱邪避病。同时,人们还会亲自制作粽子,因为粽子中含有糯米和艾叶等药材,被认为有辟邪驱病的功效。这样一来,端午节就成为了人们祈求健康和庇佑的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正值农田里的稻苗生长迅速的时候,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他们会在农田里挂上艾叶,用以驱虫和辟邪。同时,人们还会在家门口挂上雄黄酒袋,用以驱邪避病。此外,人们还会举行龙舟竞渡的活动,以祈求水神的保佑和丰收的好兆头。这样一来,端午节就成为了农民们庆祝丰收和祈求农作物顺利生长的节日。
无论是哪种说法,端午节都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而且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亲手包裹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以表达对健康和丰收的期盼。无论是医学文化还是农耕文化,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健康和康乐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文化底蕴。
端午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 篇三
在我们的生活中,端午节是我们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它的传说和来历有很多,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于一 种信仰,即:五月为“ 恶 月” ,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因为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 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端午节谚语:
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2、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3、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4、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6、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7、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8、五月节,小哒埠。
9、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10、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11、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12、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13、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14、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1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6、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17、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18、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19、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20、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21、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22、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23、端午节卖菖蒲。
24、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25、蛤蟆蝌蚪躲端午。
26、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27、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28、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端午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
1.端午节的起源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