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大全【精彩3篇】

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篇一

宁可玉碎,不可瓦全——屈原投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典故都是由历史人物的真实经历演化而来。而其中一则备受瞩目的典故就是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楚国的政务方面具有很高的声望,但却因为被楚怀王的权臣所排挤而被迫离开楚国。

屈原在离开楚国后,心灰意冷,感到自己无法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他深感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黑暗,对此深感痛苦。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离骚》。

然而,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并未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敌人散布谣言,诽谤他是一个叛国贼,屈原遭到了楚怀王的冷遇。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屈原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根据传说,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他将自己的身体用石头和玉石装饰起来,然后跳入了汨罗江。当屈原投江后,人们纷纷划船去寻找他的遗体,但却找不到。于是,人们纷纷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屈原投江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他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遭受更大的苦难。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佩,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篇二

金蝉脱壳——曹操的演义

曹操,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以其智勇和政治手腕闻名于世,被后世视为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英雄形象。而曹操的金蝉脱壳则成为了一则家喻户晓的典故。

金蝉脱壳的典故源于《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描写。据说,在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时,东吴的孙权派出了庞德等人来迎战。庞德是东吴的大将,武艺高强,声名远播。曹操的部将夏侯渊在与庞德交战时陷入了困境,形势十分危急。

曹操得知夏侯渊被困后,立刻派出了许褚前去解救。许褚身材魁梧,武艺高强,被誉为曹操的“虎痴”。他迅速赶到了战场,并用自己的力量将夏侯渊救出。然而,在许褚将夏侯渊救出后,曹操的部队仍然处于劣势,面临着东吴军队的猛烈攻击。

此时,曹操立刻下令撤退。他命令部队保持战线,同时派出假军引诱敌军追击。而曹操本人则乘机率领主力军突围。曹操的部将于禁为他挡住了追兵,曹操成功逃脱。

曹操的金蝉脱壳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他在敌军围困之下,采取了机智的行动,成功地摆脱了困境。曹操的决策展现了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在困境中要保持冷静和机智。

这些历史典故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篇三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历史典故故事,这些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感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大全_中国经典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老骥伏枥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诸侯四起,天下大乱。其中以曹一操一最有远见,他想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会。

曹一操一自从“挟天子令诸侯”,许昌屯田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一操一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一操一更加雄心勃勃。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一奴一隶制时代。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对此,曹一操一决心征讨乌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一操一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当时曹一操一已年过半百。古人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衰老阶段。这点曹一操一心里也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胸怀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作战,曹一操一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一操一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在返回的路上,曹一操一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一情澎湃,赋诗一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首诗表现了曹一操一热一爱一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一精一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后起之秀

出处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秀”,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语也称“后起之秀”。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着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着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东山再起

【出处】《晋书?谢安传》。

【释义】再起:再次出来做官。比喻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恢复力量或重新得势。

【历史典故】

谢安是东晋时期陈郡一一夏人,出身士族,年轻时就注意修身养一性一,喜欢读书一习一艺,才气隽秀,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但他不愿做官,而是在上虞的东山筑庐蛰居,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有才干的人。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东山面请,痛陈社稷危艰,国势衰微,亟须良将谋臣匡扶,谢安才悚忧而起,应一召出山。其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既然“东山再起”,受命于危难之际,谢安宵衣旰食,不敢懈怠,开始了他中年以后二十年的奋作。

公元383年,苻坚亲率八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伐晋。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益州的水军也沿一江一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一江一南一逼一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慌了神,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审时度势,自己坐镇建康,指挥众人配合作战。因为他指挥得当,晋军以少胜多,最后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鞠躬尽瘁

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鞠躬尽瘁,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量。尽瘁:竭尽劳苦。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故事: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

,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出处: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投笔从戎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历史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将军,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外一交一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非常孝顺。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而和母亲一起来到洛一一。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家中比较贫寒,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一床一,直到很晚才睡。

有一天,他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觉得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狠狠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一交一作贡献,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一浪一费生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人,曾经出使西域,立下无数功劳。自此,班超决定学一习一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一奴一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朝廷采取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相关文章

纺纱机(通用3篇)

人类最早期的纺纱工具十分简单,只包括一个纺锤和一根卷线棒。使纺锤像陀螺那样旋转,就可以把松散的纤维捻紧成纱,然后缠绕在卷线棒上。这种原始的工具经印度人改良后制成了纺车,以机械替代手工旋转纺锤,但还是只...
故事2011-07-08
纺纱机(通用3篇)

初中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及哲理【经典6篇】

每个小故事中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细细品读,也许其中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你的处世观点,一个小故事就可以完善你对生活的态度。很多成功者都曾从哲理小故事中获得人生启示,激发无限潜能。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
故事2016-07-02
初中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及哲理【经典6篇】

猫怕老鼠寓言故事【最新3篇】

卫国有个姓束的,没有别的嗜好,专爱养猫。他家养了一百多只大大小小、颜色不同的猫。这些猫先把自己家的老鼠捉光了,后来又把周围邻居家的老鼠捉光了。猫没吃的,饿得喵喵直叫。束家就每天到菜场买肉喂猫。几年过去...
故事2016-09-04
猫怕老鼠寓言故事【最新3篇】

彩虹童话故事(精选6篇)

篇一、彩虹童话故事一场雨过后,彩虹出现了,她看着自己有五颜六色的裙子,觉得她很美丽,想和小草比美,彩虹说:“小草,咱俩比美好不好。”小草谦虚地说:“我哪能和彩虹姐姐比,你有五颜六色的裙子,而我只有一件...
故事2014-08-08
彩虹童话故事(精选6篇)

别太认真(实用3篇)

从前有一只狼,为饥饿所逼,它只好离开森林,想去为母狼和小狼找点吃的东西。它来到—所孤零零的农夫院子,悄悄地围着屋子转来转去,指望能找到什么可吃的东西。突然,它听到—个小孩的哭声,接着又听到小孩的母亲说...
故事2017-08-08
别太认真(实用3篇)

经典哲理启发小故事(精选3篇)

哲理故事,是一种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作者通过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哲理启发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
故事2018-06-06
经典哲理启发小故事(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