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3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学习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并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欣赏(15分钟)

播放《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故事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可以使用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4.分角色排练(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排练。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合适的乐器或者其他音响器材来模拟乐器声音。

5.整体排练(20分钟)

各小组进行整体排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音乐表演,展示故事中不同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

6.展示与总结(10分钟)

各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音乐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评价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内容。

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音乐表演的形式,更好地体验和表达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时间限制,学生在分角色排练和整体排练过程中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由于学生对乐器的选择和演奏技巧了解有限,可能无法完全还原原曲中的音乐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并鼓励学生研究乐器和乐器演奏技巧,提升音乐表演的质量。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学习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并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欣赏(15分钟)

播放《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故事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乐器和音乐如何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创作乐曲(20分钟)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伯牙绝弦》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尝试创作一段音乐。可以使用乐器、声音合成器或者其他音响器材来创作音乐。

5.分享与展示(20分钟)

学生依次分享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各自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对学习的感悟和收获。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不仅对《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音乐创作的形式,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技巧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创作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其次,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音乐创作可能显得匆忙和欠缺深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音乐创作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音乐形式和规则。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以下就是应届毕业生小编整理的《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变通地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理解“知音”的真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信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对“知音”会有更深的理解。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初读。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

  2、检查预习情况。

  (1)写两个主人公的姓名。

  (2)听写词语“善鼓琴”“善听”,解释“善”字。

  (3)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和语速。

  3、师范读,全班齐读。

  三、初识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说一说古文大意。

  请几个学生说说解意,并询问他们是读了几遍后才了解其意。

  三、感悟知音

  用故事串起文章,体会伯牙子期相遇相知的经过。

  一天,伯牙乘船路过汉江,船至汉口遇大雨天气,与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钟子期偶遇,两人相谈甚欢。于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瑶琴,鼓起曲来……

  1、教学“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必得之”。

  (1)指导朗读“善哉”,男女分读。

  (2)伯牙的琴声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之外,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请模仿课文第2名,练习表达。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

  (在表达前,师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第2、3两句中所描述的都是美好的景物,表达时都是以AABC的形式出现。而类似的词语还有:悠悠白云、袅袅炊烟、绵绵春雨、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皑皑白雪等)

  (3)这就是文中所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知音的含义就是和自己心心相通,情投意合的人。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子期却能心领神会。于是,他们整整畅谈了一宿。

  (4)两人偶然相遇,子期虽只是一个樵夫,但伯牙所念他必得之,在这样一个无眠的夜晚,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5)议议:当时的伯牙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唯独把子期当做知音呢?听到不着边际的恭维性的赞美时,伯牙的心情如何?他内心渴望什么?

  次日清晨,二人面对青山结拜为忘年之交,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汉口洒泪而别。

  (6)此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人约定来年今日在此相聚。

  (7)指导朗读。

  2、教学“子期死……终身不复鼓”。

  一年后,伯牙如约来到汉江口,谁知迎接他的却只有一块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导朗读。

  (2)再解课题。

  (3)为什么世上谓可无伯牙,却不能没有钟子期,子期死,伯牙此时的心情如何?

  (4)议议: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5)无人理解,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琴弦吗,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6)体会伯牙的悲痛欲绝,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5句。

  (7)面对痛苦与绝望的俞伯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四、深悟“绝弦”

  1、出示“伯牙在子期墓前的悼词”,深悟绝弦。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得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情境朗读。

  五、课堂小结

  1、背诵。

  2、师总结:子期死,俞伯牙又回到了以前那无人能理解、无人能分享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让人们去真切地感受着真知己的境界。

  3、学生用心欣赏《高山流水》。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钟子期

  善鼓琴 知 ︳音 善听

  所念 ∣ 必得之

  绝弦 (悲痛欲绝) 死

  (情深意重)

  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所以上课之前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复诵读。然后,我又上网搜索了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高山流水的故事、相关音乐等。

  由于小学生接触古文甚少,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自然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诠释。我首先由音乐导入新课,初识大意,初步感悟知音深情,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活动,穿插相关故事,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所具有的特定意象和内涵。因此,我把预设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情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上。

  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这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个故事,抓住“读”为突破口,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学生初识文言文,朗读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读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教学中,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我也注重了朗读的结合体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在教学尾声,继续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并试着背诵

  教学中,我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依依杨柳,绵绵春雨,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拓展说话,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学生对伯牙、子期的相关阅读链接无法通过自主预习做到,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延伸阅读方面内容,我补充了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我给学生讲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并决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同时让学生深情朗读伯牙所做短歌,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绝弦”。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讲求师生合作的同时,是否也该重视生生间的合作,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生生互动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学中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使学生从与他不同的观点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第二,学生初识文言文,朗读不是很到位。尽管我给学生范读了,学生也尽量模仿了,但这篇课文中有两处停顿难点:“哉”“兮”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延长、停顿一下,颇有音乐美。学生还是未能更好地体会这种美,表现这种音乐美。

  第三,在教学中,我觉得我的教学语言的精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有的导语的设计还不够细致、到位,影响了课的精彩。

  老师评价:

  韦老师的课,不仅让学生对故事有了深入的认识,也让学生对人性、对社会的交往、对群体的生活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把语文与生活嫁接一处,语文课堂便有了广度。此时在加上课后拓展环节,课堂就有了张力。全课设计以““三品知音””为线索贯穿前后,一气呵成,既让孩子扎扎实实地接受了一次语言文字训练,又在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滋养,课堂的语文味浓重,学生学习效果凸现。

相关文章

天经地义成语故事【实用3篇】

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
故事2015-08-06
天经地义成语故事【实用3篇】

简单的四年级科学小报内容【经典3篇】

学生对科学是充满了好奇心,为此四年级的学生专门做了科学小报来宣传科学的常识。小编专门收集了科学小报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简单的科学小报 科学小报内容 焦耳的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
故事2019-02-09
简单的四年级科学小报内容【经典3篇】

消毒剂(经典3篇)

消毒剂 在利斯特提倡采用消毒剂之前,病人接受外科手术是极其冒险的事,经常发生病人因手术伤口感染而死亡的情况。 约瑟夫·利斯特 1827年出生于英国。1865年,在得知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
故事2011-02-08
消毒剂(经典3篇)

猴子分桃子【优质3篇】

猴妈妈领着三个小猴到山里采野桃。母子四人采了一上午,采了一篮子,数了数,共20个。妈妈对三个小猴说:“桃子这样分:我拿一个,老大分总数的一半,老二分总数的一半的一半,老三分的比二少1个。但不准切开分。...
故事2011-02-08
猴子分桃子【优质3篇】

仓颉造字的故事(精选6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仓颉造字的故事(通用5篇),希望大家喜欢。  仓颉造字的故事 篇1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
故事2019-02-03
仓颉造字的故事(精选6篇)

睡前哄女朋友甜甜故事【精选6篇】

睡前故事就是专门睡觉之前讲的故事,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听睡前故事,不仅仅是因为温馨治愈,还能接触更多的知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睡前哄女朋友甜甜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睡前哄女朋友甜甜故事1熊妈...
故事2013-08-05
睡前哄女朋友甜甜故事【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