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优质3篇)
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篇一
【导言】
《会摇尾巴的狼》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狼的摇尾巴行为,告诉孩子们做事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贪图表面的利益。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学习使用插图和上下文信息推测故事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会摇尾巴的狼》。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准备一幅狼摇尾巴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狼会摇尾巴吗?请和同桌交流你们的想法。
二、阅读故事(15分钟)
1. 教师给学生呈现故事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猜测故事的内容。
2. 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三、理解故事(20分钟)
1.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狼为什么会摇尾巴?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看法。
2.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寓意。
四、思考问题(15分钟)
1.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做?请写下你的答案,并解释你的理由。
2. 学生写下自己的答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巩固练习(15分钟)
1. 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并给予指导。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并鼓励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作业布置(2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我懂得了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故事中的道理,写一段自己的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到狼为什么会摇尾巴的道理,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通过思考问题和写作作业,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对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篇二
【导言】
《会摇尾巴的狼》是一篇描写狼的寓言故事,通过狼摇尾巴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做事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贪图表面的利益。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领悟故事中的寓意。
2. 学习运用插图和上下文信息推测故事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会摇尾巴的狼》。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准备一幅狼摇尾巴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狼会摇尾巴吗?请和同桌交流你们的想法。
二、阅读故事(15分钟)
1. 教师给学生呈现故事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猜测故事的内容。
2. 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三、理解故事(20分钟)
1.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狼为什么会摇尾巴?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看法。
2.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寓意。
四、思考问题(15分钟)
1.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做?请写下你的答案,并解释你的理由。
2. 学生写下自己的答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巩固练习(15分钟)
1. 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并给予指导。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并鼓励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作业布置(2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我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中狼的经历比较,写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作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到狼为什么会摇尾巴的道理,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通过思考问题和写作作业,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对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篇三
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一只掉进陷阱的狼,用尽欺骗和威胁的手段,企图让老山羊救它。但是,老山羊从它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上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而没有受骗。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善于识破他们的伪装,不被假象所蒙骗。
运用对话生动具体地表现思想内容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培养学生分辨是非与善恶的意识;二是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对话,初步体会说话语气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狼和山羊的几次对话。从对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狼怎样使尽花言巧语,想出种种办法进行欺骗;老山羊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识破了狼的真面目。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9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招呼、可怜、善良、性情、特别、花言巧语、狡猾、使劲、凶相、恶狠狠、收拾、的的确确等。
2.比较句子,理解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3.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他们的花言巧语,不受蒙骗。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以自制课件。
学生可以复习一下学过的相关寓言和童话,例如《狼和小羊》等。
2.本课的学习,应以狼和老山羊的对话为重点,理解狼的三次花言巧语是难点。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老山羊和狼的性格特点,对它们有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可以借助曾经读过的有关老山羊和狼的故事来认识它们。本课的对话部分篇幅较大,可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阅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时,可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相关题目,在读的同时体会课文的思想意义。
3.关于朗读。
对话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狼和老山羊的几次对话,抓住重点词句,一边读一边想,在朗读中体会狼的狡猾、凶狠的本性;在朗读中体会老山羊善辨真伪的本领。
课文用五次对话写出了老山羊逐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过程。五次对话中,每次说话的目的、心理、动作、神态都不相同,语调也有所变化。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注意有关的提示语,读出老山羊和狼思想感情的变化。第一次狼是“连忙打招呼”,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第二次,狼说话时表现得“又老实又可怜”,要读出它“假装”的语气,从而理解狼的伪装。第三次,狼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装出性情温和的样子。先体会出狼“半闭着眼睛”是在想进一步欺骗老山羊的点子。要把狼费尽心机想出花言巧语的语气读出来。这段对话要读得连贯,因为老山羊是在狼还没有说完的情况下打断了它的.话,要读出老山羊肯定的语气。第四次,抓住“急了”“赶忙”“使劲”等词语,读出狼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勉强用摇尾巴的招数,来继续欺骗的心态。读这一部分时,要与老山羊的话联系起来:“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这是全文最关键的一句话。会摇尾巴就是狗吗?读到这儿便一清二楚了。朗读狼最后的一次话,要读出它凶相毕露的样子。狼已经掉在陷阱里了,它还那么凶狠,老山羊怎么会救它呢?通过朗读,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狼的狡猾和凶残的本性。
4.关于探究性学习。
五次对话中狼和老山羊说话的目的、心态、神情都不相同,前后变化很大。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比如,狼开始为什么那样说?到后来为什么又现出了它凶残的本性?老山羊为什么自始至终都没有被狼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对这些问题,要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议论、探究,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5.关于“思考.练习”。
第2题体现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朗读来理解。比如让学生在小组里先分角色朗读、议论,然后全班交流。开始,狼认为老山羊温顺老实,便用动情的话来哄骗,所以表面上显得非常善良忠厚。到后来,一旦老山羊识破了狼的本来面目,狼便凶相毕露,进行威胁,充分说明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课后第3题是让学生体会准确运用词语,可以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准确,感情色彩更强烈。第一组的第二句加上“怎么爬也”,表示用了很多办法都没能爬上来。第二组的第二句加上“再”,表示狼不管怎样耍花招,也掩盖不了它的真面目。在比较这两组句子的时候,要先让学生读懂每组里各个句子的意思,然后进行比较,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6.关于生字词。
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习生字词,可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还可以利用挂图或其他媒体帮助理解。如“陷阱”,是为捉野兽猎人而挖的坑,上面铺着伪装的东西,踩到上面就会掉下去。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了解陷阱的样子。
“毫不犹豫”,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没有丝毫迟疑,主意一下子就拿定了。
“善”,翘舌音,前鼻韵母。写时注意不要少写一横。“善良”,意思是心地好,纯洁正直。可以和“驯良”作比较,驯良还有非常听从主人使唤的意思。
“收拾”的“拾”读轻声。“收拾”,在本课不是“整理”的意思,而是指惩罚。
“性情”的“性”,后鼻韵母。
另外有一些词语,例如:“骗、狡猾、凶恶”等,可以指导学生自学,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7.利用语文活动课,学生自由组合,经过简单的排练,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
四、参考资料
狼:
哺乳动物,形状和狗相似,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性残忍而贪婪,吃兔、鹿等,也伤害人畜。
山羊:
羊的一种,角尖向后,四肢强壮,善于跳跃,毛不弯曲,公羊有须。有黑、灰等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