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赵云的故事(推荐6篇)
历史人物赵云的故事 篇一
赵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三国时期为蜀国效力,以其勇猛善战的形象被后人称为“子龙”。赵云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其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一代英雄。
赵云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才华。年幼时,他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身手和决然的勇气。有一次,他看到一只老虎正在袭击村民,毫不犹豫地挥起手中的木棍与老虎搏斗,最终成功击退了老虎。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村庄,赵云的英勇事迹引起了人们的赞赏和钦佩。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云的勇猛战斗精神不断得到锤炼和提高。他最初在刘备的麾下为部将,展示出了出色的才能和军事天赋。在战斗中,他常常率领部队冲锋陷阵,决不退缩。一次,当他的部队被敌军围困时,他毫不犹豫地冲入敌阵,单枪匹马与敌人搏斗,最终杀出了重围。这样的英勇行为赢得了刘备的赏识和信任,他被任命为刘备的亲卫队长。
赵云不仅勇猛善战,还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精神。在刘备临终前,他交托给赵云照顾刘备的儿子刘禅,并请求赵云帮助刘禅继承蜀国的江山。赵云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并在刘备去世后尽心尽力地保护刘禅,帮助他稳定政权并防止内乱。赵云严守忠诚,对刘禅百般呵护,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刘禅的安全,他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赵云一生都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的勇敢和忠诚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他的名字被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朽的英雄。
历史人物赵云的故事 篇二
赵云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军事将领之一,他在三国时期为蜀国效力,以其英勇善战的形象被后人称为“子龙”。赵云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一代英雄。
赵云的战斗才能在年轻时就开始展现出来。据传,他曾经在一次打猎中遇到了一只猛虎,他毫不犹豫地迎战并成功击退了猛虎。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村庄,赵云的英勇事迹引起了人们的赞赏和钦佩。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云逐渐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他在刘备的麾下担任重要职务,多次参加战斗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无论是在长坂坡的战斗中,还是在定军山的战斗中,赵云都发挥出了非凡的能力和勇气,为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赵云不仅勇猛善战,而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精神。在刘备临终前,他交托给赵云照顾刘备的儿子刘禅,并请求赵云帮助刘禅继承蜀国的江山。赵云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并在刘备去世后尽心尽力地保护刘禅,帮助他稳定政权并防止内乱。赵云严守忠诚,对刘禅百般呵护,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刘禅的安全,他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赵云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使他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他的名字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他的故事被后世传颂,他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赵云虽已逝世千年,但他的形象仍然熠熠生辉,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历史人物赵云的故事 篇三
赵云是三国时的一位将军,是刘备最相信的人,被派去镇守江州。
赵云来江州后,有一天到临江门附近游耍。走到江边,就听到有人在喊救命,原来有人跳水啦。赵云看到大家光是喊,喊的又都是些女人家,喊天吼地的,光是喊没有哪个敢下水,周围一个男人都没得。他一看到啊,就把外面的衣裳一脱,跳下水去。他还会两手,一下去就把那个人拉起来啦。
被救的那个人叫黑子,赵云把他拉起来后,弄在临江门这边,把他倒放起,把水倒干。有的人问死了没有,有的人又问得不得活。赵云哪,亲自把他一阵整,这个人就活转来了。赵云就问在场的人:“这个人为啥子要跳水?”
侧边看热闹的人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跳水的这个人哪,是他想不通呗!”
“赵云将军把他老子打死了,他去告官哪,处处都是官官相卫,案子告不准,他想不通才跳水的格!”
恁个一说啊,弄得赵云莫名其妙的。心想:我住重庆以来,没有出手打过哪一个呀?未必然是我手下的那些士兵干的?他当场就跟那些人说:“我就是赵云,这个案子我来承担,由我来查办!”
当场的人听赵云恁个一说,那还有啥话可说嘛,就看他这个案子啷个查法,看他究竟啷个办。
等黑子苏醒转来,心头清亮啦,一问呀,他老汉硬是被赵云那个马夫赵彪打死的。啷个打死的喃?原来这个赵彪是个不务正业的人,赵云把他带到江州来的,他就依仗赵云的势力,专干欺压百姓的坏事。他来江州以后,吃喝嫖赌样样都沾手。他认为赵云与他同姓,都是自家人,想啷个做就啷个做。
那天他把那马一拴起就没照闲,晚上就去闹院房了。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大天白亮起来一看,马跑不在了。他就出去找,找到临江门的河边,就看到一个人在打他的马。这打他马的人是哪一个喃?是黑子的老汉,生豆芽卖,卖点小菜呀那些。那马是饿慌了的,头天晚上就没给它上料,没得东西给它吃。它打脱了缰,跑起出来了。
临江门那些豆芽,是在河沙坝上生的。黑子他们老汉儿,扯起来装在那里一阵洗,洗干净了好弄起来卖,他洗啊装啊,就见那马跑起来吃他的豆芽,他就拿起秤杆杆去吆:“瘟牲,给我吃了恁个多!”正要追呀,就遭赵彪看到了:“嘿!你这家伙,还胆子大,敢打我们赵将军的马。”谁都说打生畜不欺主,赵彪不依,他拿起秤砣,照到老头就是几下,把他甩进印豆芽那个池子头,一身打个浇湿。老头就冷啊冷啊,眼看快死了,这才把他弄到草药摊子去医。那个时候还没得医院,草药医生给他简单的拿点药,给他擦一下,收拾一下。老头又冷、又饿又
有伤,当晚就死了。老头要死的时候,喊他那个儿,一定要到衙门去告。告哪一个喃?告赵云。早几天他们就听说赵云带了人马到了江州,也听说有个马夫万恶得很,老头子要黑子给他申冤。
老头子死后,那个黑子硬是去告状了。黑子到县衙门、府衙门都告了一遍呀,没得哪一个理他。赵云刚来江州,也还不知道这个事情,那些地方官哪个敢过问这个事嘛?黑子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气之下就投了江。
赵云把赵彪弄来查问这个事情。一开先赵彪还不大肯说,赵云就把那些看到这个事的老百姓弄来对证。一查呀,确实是赵彪打死的。本来赵彪在赵云手头,是个很有功劳的人,要是碰上不正直的官啊,就不会把赵彪啷个的,也不会查办。赵云却把赵彪处了死刑,这件事后,江州的老百姓都说赵云正直。
历史人物赵云的故事 篇四
历史上的赵云和阿斗的故事,你听过吗?
长坂坡大战中,赵云负责保护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战争混乱赵云与之走散,于是带领三、四十随从回去寻找,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却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赵云把二人送到长坂桥,险些被张飞误解其背叛刘备,亏得简雍解释澄清事实。于是赵云把甘夫人托付于张飞后又回头寻找阿斗。
但此时只有他孤身一人,没有一个随从。乱军之中赵云又刺死了夏侯恩,并夺得了由其佩带的曹操的宝剑”青罡”,后于一堵矮墙边,寻到了糜夫人及其怀里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伤行走不便,把阿斗托付于赵云后不顾赵云劝阻跳入一口枯井自尽。赵云把阿斗背于身上,幸得曹操爱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赵云才得以在数十万大军,中背负阿斗安全杀出重围。
冲出重围后与刘备会合,刘备非常生气,才有了:“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的歇后语。赵云成为了刘备的五虎上将,与刘备建立了蜀国立了汗马功劳。
以上是赵云鹤阿斗的故事。
历史人物赵云的故事 篇五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是三国时期刘备属下一位著名将领,以在当阳长坂坡救阿斗的忠勇行为而扬名,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历任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等职,封永昌亭侯。
他九岁的时候,有一个拜师学艺的故事。
赵云自幼丧父,家中贫寒,无以生计,全靠母亲纺纱织布维持生活。父亲去世前,赵云也读过书,学过字,但他最喜欢的还是舞枪弄棒。每当艺人来到村中表演,他便去看,看会几招,回家就练。每每听说哪个村中有会武术的,他便登门求教,然后自己苦练。久而久之,到他十岁左右的时候,虽然不懂系统的武术套路,但也掌握了不少武功招数。
有一天,他正在门口练习,忽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道路过这里,被他那刻苦练武的精神所感动,便停下观看,看到好处,也不由得拍手叫起好来。
这一叫好,赵云便停了下来,他认为老人是个内行,便上前施礼问道:“道长,您会武功吗?如会,就请您教我两招吧!”
老道长见赵云对学武功如饥似渴,便笑着对他道:“孩子,很抱歉,我不会武功。不过,我却认识一位武林高手,你若经他指点,保准能学到天下第一流的武功!”
赵云一听大喜,急问道:“请问道长,这位高人现在何处?我一定前往拜师求教。”
老人说:“离这里很远,你这么小的年龄,怎么能去得了?”
赵云说:“不怕,再远也不怕。我一个月走不到,就走两个月,两个月走不到,就走三个月,直至一年,甚至两年,一直走到为止。”
老人见他决心如此之大,就对他说:“那好,我告诉你,此人就是太行山玄武洞的玄真道长,你就去拜他为师吧!”
赵云听后,立即回到家中告诉了母亲。母亲因他年龄尚小,开始不同意他去。后见他主意已定,再三央求,也就不再阻拦,给他做了些干粮,还让他带上盘缠,便送他上路了。
一路上,赵云风餐露宿,饥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困了睡在破庙里、小路边。鞋子磨破了,脚上起了很多血泡,走路一拐一拐的,他不叫苦,不喊累。不久,干粮吃光了,盘缠花完了,他便沿途乞讨,继续前行。就这样,经过千辛万苦,赵云一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来到了太行山玄武洞。
可是,当他来到玄武洞后,只见洞门大开,却不见人影,急得他高声喊道:“玄真道长,您在哪里?赵云求您收做徒弟来了!”但是,回答他的,只有山间回响。赵云此时又饿又累,加之连日奔波,又见没人应声,便在洞门口蹲了下来,准备休息一会儿再说。不料,他这一蹲,竟蹲在山洞门口睡着了。
赵云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洞中的一个床上了。他忽然发现,在他身旁坐着一位道长,正是在自家门口遇到的那位老人,不由得惊喜万分,赶紧下床跪倒在地说:“道长,就请您收我为徒吧!”
玄真道长说:“孩子,你经过千难万险,来到这里,我一定会教你武功的。不过,你先休息几天再说吧!”
赵云着急地说:“师傅,我不累,您现在就教我吧!”
道长见赵云学武心切,不忍再拒绝,便答应了他。
从此,赵云在玄真道长的精心教导下,勤学苦练,从不懈怠。两年后,他终于练就了一身武艺,后来投靠刘备,成了三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战将。
历史人物赵云的故事 篇六
一直以来,民间总把赵云称为常胜将军,虽说不被治学者所认同,但老百姓的这种质朴情感却不无道理,毕竟小说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正史。
赵云为什么会常胜根据《三国演义》的叙述来看,赵云单独带兵的机会极少,仅有的几次败仗,也无法算到他的头上,如夷陵之败,他未参加,街亭之败,诸葛亮是统帅,马谡才是原罪者。而但凡赵云参加的战斗,哪怕战局处于劣势,他亦能临危不乱,独自断后,收拾残局,斩将杀敌,表现不俗,难怪常胜将军之名深入人心。
要分析赵云的常胜之道,愚以为得从“截江夺阿斗”这个桥段着眼,以管窥豹,结合前人述评,或能找出一二干货。
见机快,处置迅速
小说第61回,由于刘备入川的消息被东吴君臣侦知,顾雍进言乘机收复荆襄,遭遇吴国太的强烈反对而作罢。张昭于是退而求其次,设计了一个骗局,派周善为使,以国太病重为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作为换回荆州的人质。赵云“截江夺阿斗”的桥段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
按说孙夫人回娘家,不算啥大事,但是阿斗的去留问题,就值得计较了。旧体制是家天下,刘备为主公,他不在,那么阿斗就是小主公,诸葛亮以下都得听他的,因为阿斗幼小,所以一切事务均由诸葛亮做主。比如孙夫人的第一反应也是“须使人知会军师,方可以行”。偏偏诸葛亮此时在外巡察,不在军中。
事情万分紧急,赵云来不及找张飞商量,只能独自决策了。若是换了一般将领,肯定是先请示汇报,找不到领导的话,起码也得找几位同事商量商量再说,但如此一来,恐怕黄花菜都凉了。刘备曾赞扬赵云“一身都是胆儿”。但常胜之道,凭胆气是没用的,张飞胆儿小吗?守下邳还不是一样败于吕布。可见临危决断才是致胜的根本。作为负责一方的领导,决断力是必须的素质。
面对突发事件,能否迅速的做出分析、判断及处理,能否有勇气去承担决断后的结果,是成败的关键。这方面,赵云绝对是个榜样。无论是长坂坡的七进七出,还是街亭之败后的“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无不体现出他超强的决断力和敢于担当的`勇气。
巧周旋,有理有节
四五骑对五百人,实力如此悬殊,胜败难料,但赵云还是追去了,因为他有另一个素质,那就是善于周旋,讲道理,重分寸。
小说这样写道:赵云入舱中,见夫人抱阿斗于怀中,喝赵云曰:“何故无礼!”云插剑声喏曰:“主母欲何往?何故不令军师知会?”夫人曰:“我母亲病在危笃,无暇报知。”云曰:“主母探病,何故带小主人去?”夫人曰:“阿斗是吾子,留在荆州,无人看觑。”云曰:“主母差矣。主人一生,只有这点骨血,小将在当阳长坂坡百万军中救出,今日夫人却欲抱将去,是何道理?”夫人怒曰:“量汝只是帐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云曰:“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夫人喝曰:“汝半路辄入船中,必有反意!”云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
这是一位“掌内事”的官员与领导家属的言辞交锋,读来煞是有趣。面对孙夫人蛮不讲理的呵斥,赵云不卑不亢,并不正面回答,而是通过巧妙的一步步的反问,将孙夫人带入无理的尴尬境地,如不让诸葛亮知道,是违制,带刘备唯一骨血走,是夺情,等等,理由相当充分。当孙夫人诬其谋反时,他也充耳不闻,不反驳,不争辩,只求达到目的,堪谓有理有节。
周旋,是决胜的过程,善于周旋,则是权谋的制高点了。
所谓“气势勿倚尽,留些厚道;锋芒勿露尽,留些深敛”。显然,赵云所考虑的是,倘若孙夫人将来回到刘备身边,毕竟还要相处的,那么,此时的周旋就显得尤为必要,既不完全得罪,又不能让自己失职,取中正是留余地。
兵家吴起曾说:“不和与战,不可以决胜。”这个“和”字,是指上下和顺、知己知彼、诸事准备充分之意,亦可引申出巧妙周旋的意思。
领导干部遇事不思考,不积极疏解民怨,没有耐心与民众化解矛盾,那么,想志在必克,恐怕是徒劳的。冲冠一怒,雄心期决胜,而忽略周旋的过程,不失败才怪,又怎能做常胜将军?!
不放弃,坚持到底
当然,决断力、处置能力仅仅是决定胜败的前提条件,而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昨夜西风凋碧树”,能否“望尽天涯路”,就看你是否敢于“独上高楼”了。赵云夺了阿斗之后,面对的是怎样一种境地?
“欲要傍岸,又无帮手;欲要行凶,又恐碍于道理,进退不得。夫人喝侍婢夺阿斗,赵云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剑,人不敢近。周善在后梢挟住舵,只顾放船下水。风顺水急,望中流而去。赵云孤掌难鸣,只护得阿斗,安能移舟傍岸。”实际上出现这种局面,他事前并非没有料到,而是没有时间准备而已。
在水上不比岸上,杀人行凶不行,船又不能靠岸,可可不是万事皆休?但赵云没有放弃。我们说,坚持是一种态度,一种毅力,更是一种胸襟。中途放弃,才是真正的万事皆休。
想想之前的七进七出救阿斗,想想夷陵之战前他对刘备的苦苦劝谏,想想与曹操争夺汉中期间的沔阳斗智,赵云的这种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是可以写就一本书的。没有了这种精神,哪来的常胜将军赵子龙?也正是因为赵云的坚持,事态终于出现了转机,救星来了。
正在危急,忽见下流头港内一字儿使出十余只船来,船上磨旗擂鼓。赵云自思:“今番中了东吴之计!”只见当头船上一员大将,手执长矛,高声大叫:“嫂嫂留下侄儿去!”原来张飞巡哨,听得这个消息,急来油江夹口,正撞着吴船,急忙截住。当下张飞提剑跳上吴船。周善见张飞上船,提刀来迎,被张飞手起一剑砍倒,提头掷于孙夫人前。夫人大惊曰:“叔叔何故无礼?”张飞曰:“嫂嫂不以俺哥哥为重,私自归家,这便无礼!”夫人曰:“吾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报,须误了我事。若你不放我回去,我情愿投江而死!”
张飞可没有赵云那样懂得权衡,该杀人杀人,该无礼无礼,莽张飞可不是白叫的。从张飞的及时出现,也颇能说明赵云的临济决断、巧妙周旋与不懈的坚持,都是有依据的,那就是张飞绝不会不知晓,知晓后绝不会不管不顾,有这个强援做后盾,“截江夺阿斗”的成功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就决断力而言,张飞确乎不如赵云。小说随后写道:张飞与赵云商议:“若逼死夫人,非为臣下之道。只护着阿斗过船去罢。”乃谓夫人曰:“俺哥哥大汉皇叔,也不辱没嫂嫂。今日相别,若思哥哥恩义,早早回来。”说罢,抱了阿斗,自与赵云回船,放孙夫人五只船去了。
你看,他作为“三叔”,遇到这种家务事,还需跟赵云商量,足见在张飞日常的意识里,赵云的见地是高于他的。
对于赵云的常胜之道,姜维的评说可谓中肯,他说赵云“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怎么理解呢?“执事有班”是指严守法度,不逾越职司范围,看似死板教条,其实不然。领导人的所作所为,若失去了法律与制度的底线,那么,任何决断、处置或坚持,都是无效的,非法的,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而“柔贤慈惠”就是执行力的范畴了,示人以仁义道德、气度胸怀也好,示人以忍辱负重、顾念大局也罢,只要人民群众满意,就当得起一个“顺”字。
唐代贺朝《从军行》有一句“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他将“龙韬”作为决胜的先决条件,乃真知灼见也。试问,刘备若不是以仁义这个“龙韬”混世,焉能成一代帝业?同样的道理,赵云若不是具有上述三种素质,焉能成常胜将军之美名?朱黼在《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里论赵云:“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