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故事简短【精彩6篇】
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篇一:曹操与貂蝉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三国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貂蝉则是曹操身边的知名美女,她的美貌和智慧使得许多人为之倾倒。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是魏国的首领,他统一北方,一统天下的野心远远超过了其他人。他在政治上非常聪明,军事上非常勇敢,但是他在感情方面却一直有些迷茫。
有一天,曹操听说有一个美女貂蝉,她的美貌堪比天仙,聪明伶俐,真是人见人爱。曹操对貂蝉的美貌和才智非常感兴趣,于是他派人去请貂蝉前来。
当貂蝉知道曹操请她去见面时,她感到非常惊讶。她知道曹操是一个权力强大的人物,但她并不想成为他的玩物。于是,她想出了一个计策。
在见面的时候,貂蝉表现得非常谦虚和聪明。她与曹操谈笑风生,但始终保持着距离。曹操对貂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貂蝉是一个独特的女人,与众不同。
然而,貂蝉并没有立即答应曹操的请求。她说,她需要一些时间来考虑。曹操虽然有些失望,但他也知道貂蝉是一个聪明的女人,所以他决定等待。
过了一段时间后,貂蝉决定去见曹操。她给曹操带来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诗经》。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里面包含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智慧的言辞。
曹操拿着这本书,仔细阅读了起来。他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生活的启示录。他被书中的诗句所打动,对貂蝉更加佩服。
从那时起,曹操对貂蝉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他不再只是想要她的美貌,他更加欣赏她的智慧和才华。他开始尊重貂蝉,并且给予她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最终,曹操和貂蝉成为了一对伟大的情侣。他们共同建立了魏国的基业,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美貌和智慧的结合是最有吸引力的,也是最持久的。
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篇二:刘备与诸葛亮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创始人。而诸葛亮则是刘备身边的知名谋士,他的智慧和才能使得刘备能够取得一系列的胜利。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他一直梦想着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他非常聪明和善良,但是他缺乏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经验。
有一天,刘备听说有一个人叫诸葛亮,他是当时著名的智者和谋士。刘备非常想见诸葛亮,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于是,他派人去请诸葛亮来见面。
当诸葛亮知道刘备请他去见面时,他感到非常惊讶。他知道刘备并不是一个有实力的人,但他决定去见一见他。诸葛亮想通过这个机会测试一下刘备的才能和品德。
在见面的时候,诸葛亮向刘备提了一个问题。他问刘备,如果他只有一半的兵力,而对方有两倍的兵力,该怎么办。刘备经过一番思考,回答道:“如果敌人有两倍的兵力,那我就用我的忠诚和智慧去打败他们。”
诸葛亮对刘备的回答非常满意。他认为刘备虽然没有实力,但他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于是,诸葛亮决定帮助刘备,成为他的谋士。
从那时起,刘备和诸葛亮一起经历了许多战争和艰难的时刻。诸葛亮用他的智慧和才能帮助刘备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刘备也对诸葛亮深表敬意,并且给予他高度的权力和地位。
最终,刘备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君主,建立了蜀国的基业。而诸葛亮也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领导者需要有智慧和诚信,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出色的团队来支持他。
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篇三
唐代诗人崔护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没有考中。于是,他在城中借了间房子,刻苦攻读,准备第二年再考。
到了清明时分,人们纷纷去郊外踏青。崔护也暂时忘了考试落榜的不快,兴致勃勃地往城南游览。
崔护一边走,一边欣赏沿途的美景。他游玩了大半天,觉得口干舌燥,看到附近花木丛中有一幢房子,就上前敲门,想讨杯水喝。可是等了很久,却没有人开门。崔护心中不免很失望,正想离开,只见一个年轻的姑娘打开了门,瞧了崔护一眼,问:“你是谁呀!干吗敲我家的门?”
崔护拱手说:“我是来长安应试的举子,名叫崔护。今天偶出踏青,口渴了,想讨杯水喝。”
姑娘见崔护长得一表人材,举止彬彬有礼,便利索地搬了张椅子,请崔护坐下休息,然后端来一杯清茶递给崔护。
这户人家的庭院中种着不少桃树,桃花盛开,那姑娘倚在一棵桃树下,羞怯地注视着崔护。在桃花的映衬下,姑娘美丽的俏脸更显得抚媚动人。崔护见了,顿生爱慕之心,与姑娘拉起了家常,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心。姑娘没正面回答他,但从她那含情脉脉的眼神中,崔护知道姑娘也很喜欢自己。
不知不觉,太阳快下山了,崔护见时光不早,便告别姑娘,动身回城。
这以后,崔护忙于读书应考,没有再去。直到第二年清明节,他又去寻访自己心爱的姑娘。他来到姑娘家的庭院前,不料铁锁把门,不见人影。他非常失望,就在门上题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并在最后署上崔护之名,恋恋不舍地离去。
那么,这一天姑娘哪儿去了呢?原来,清明那天,姑娘跟她父亲到亲戚家去了。几天后,姑娘回到家中,看到了崔护的题诗,才知道崔护来访不遇。她感到再也见不到崔护了,不由失声痛哭。一连几天,她卧床不起,茶饭不思,精神恍惚,最后竟昏死过去。
过了几天,崔护又到南郊寻访。他刚来到姑娘家的门外,就听到门内有老人的哭声,不由非常惊异,忙上前敲门。一个老翁出来开门,问清他就是崔护,便把自己女儿因为思念他而死去的消息说了。
崔护悲恸欲绝,请求再见姑娘一面。老翁同意了,崔护便来到姑娘房中,哭着说:“姑娘,崔护来迟了!来迟了!”
他抱起姑娘的头,枕在自己的臂上,眼泪落到姑娘的脸上。突然,姑娘慢慢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暂时昏迷,并未真正死去。崔护和老翁都喜出望外,老翁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崔护。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后来,“乞浆见女”这一典故,用来指艳遇或遇艳之人,又表示未遇的惆怅和感叹;而用“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篇四
典出《晋书·王羲之传》:(萧)子云近世擅名汇表,然仅得成法,无丈夫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梁朝的萧子云,自幼喜欢书法。他的书法虽出于近世,却独具一格,因而是闻名于长江一带。但当时有人却有不同看法,认为萧子云的书法“仅得成法,无丈夫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意思是:只能说他会写字,他的字没有骨气,每行字都象春天的蚯蚓,每个字都象秋天蜷曲的蛇。)
后人用“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言其字象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的行迹一样,弯弯曲曲的。
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篇五
典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喜欢喝酒,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他曾在自传体散文《五柳先生传》里说自己生性最爱好饮酒。但隐居山乡,家境贫困,不是常常都有酒喝的。亲朋故旧知道他的嗜好,有时便备办了酒菜请他去享用。他呢,只要一去,便要一醉方休。尽兴之后,便立即向主人告辞。他性格中的洒脱豪放,也可略见一斑。
有一年的九九重阳节,菊花盛开,南山清晰可辨,秋风吹拂,飞鸟翩然。这么美好的佳节,本是喝酒的好日子,但这天陶渊明家中一滴酒也没有。他只好无聊地坐在房屋外的菊花从中,有意无意地一把把摘取菊花,以此来消磨时光。正在百无聊赖之时,陶渊明远远望见一个穿白衣服的人向他走来。走近一看,此人手里还抱了一大坛酒。原来,这个白衣人是刺史王弘家的仆役。他受主人的差遣,给陶渊明送来一坛酒。陶渊明真是喜出望外,他连忙向白衣人表示对朋友王弘的谢意,收下了这坛酒。
白衣使者刚走,陶渊明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坛盖,阵阵酒香向他袭来,他立即开始喝了起来,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方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屋里。
后人用“白衣送酒”形容赠酒、饮酒。或咏重阳风物。
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篇六
典出《晋书·王羲之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晋王羲之,字逸少,山阴人,他很聪明,不但文章好,字也很好,十三岁时,已有名气。在拜谒周凯以后,他的名气更大了,因为当时周凯的声誉很高,士人们只要得到他称誉一句,身价就会很高。当时太尉郗鉴,有一个女儿,不但美慧而且很有才学,一时找不到适合足以匹配的世家子弟。后来,想起了王家,郗太尉就派一个门生先到王府去观察,看看是否有适当的人。那位门人到了王府,向家长王敦说明来意,王敦叫他自己到东厢去观察。王氏子弟,个个生得眉清目秀,都是一表人才,他们听说郗家遣人前来相亲,不禁都紧张起来,大家装模作样,态度都不很自然;只有一个青年,袒露着肚子,盘坐在东边的床上吃东西,意态自如,旁若无人的样子。那位相亲的门生把这情形回去告诉了郗太尉,郗太尉说:“那位毫无矫揉造作,意态自如坦腹东床的青年,正是我心目中的佳婿。”于是就把女儿许配给那个人;那位佳婿就是王羲之。
由于郗鉴择婿的故事,后来人们凡是称谓女婿,就叫坦腹东床,也有人称“东床快婿”,这句话含赞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