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和译文(精选4篇)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和译文 篇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是李白的一首诗,描绘了他与侍郎叔一起游玩洞庭湖的场景。下面是原文和译文:
原文:
朝出洞庭东,暮至楚江西。
怀君失我心,心在天南地。
早被白头翁,蓬莱莽苍苔。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志。
孤云野鹤寄,江月寒猿啼。
山行倚天风,江泊听夜雷。
日暮乡关道,风吹独蒿莱。
湘水朝云绿,湘山夜雨开。
谁谓沧波难,有意留星斗。
译文:
早晨出发,东行到达洞庭湖,傍晚时分到达楚江西岸。
思念君子,我心在天南地北。
早已被岁月的痕迹所打动,蓬莱山上苍苔茂盛。
无人理解我的高尚品质,谁来表达我的志向。
孤独的云彩和野鹤寄托着我的思念,江上的月亮和寒冷的猿猴啼叫。
在山间行走,依靠着狂风,停泊在江上,聆听夜晚的雷声。
太阳落山,回家的路上,风吹过独自生长的蒿草。
湘水清澈,朝云如翠绿,湘山的夜雨滋润万物。
谁说波涛汹涌难以驾驭,我有意留下星星和斗柄。
这首诗以李白独特的笔法表达了他对侍郎叔的思念之情。在游玩洞庭湖的过程中,李白不仅欣赏了湖光山色,还思念着远方的朋友。他感叹自己的高尚品质无人理解,但他仍然坚定地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
李白通过描写孤独的云彩和野鹤寄托思念,江上的月亮和猿猴的啼叫,展现了自己对侍郎叔的深深思念之情。他以山行倚天风、江泊听夜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与侍郎叔之间的情感纽带。同时,他也通过描述湘水朝云绿、湘山夜雨开的景象,表达了对侍郎叔的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中的最后两句“谁说波涛汹涌难以驾驭,我有意留下星星和斗柄”,表达了李白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他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侍郎叔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李白作为伟大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和译文 篇二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描述了他与侍郎叔一同游玩洞庭湖的情景。下面是原文和译文:
原文:
朝出洞庭东,暮至楚江西。
怀君失我心,心在天南地。
早被白头翁,蓬莱莽苍苔。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志。
孤云野鹤寄,江月寒猿啼。
山行倚天风,江泊听夜雷。
日暮乡关道,风吹独蒿莱。
湘水朝云绿,湘山夜雨开。
谁谓沧波难,有意留星斗。
译文:
早晨出发,向东行进,傍晚时分到达楚江的西岸。
思念君子,我的心思在整个天南地北。
早已被岁月的痕迹所感动,蓬莱山上的苍苔茂盛。
没有人相信我的高尚品质,谁能为我表达志向。
孤独的云彩和野鹤寄托着我的思念,江上的月亮和寒冷的猿猴啼叫。
在山间行走,依靠着狂风,停泊在江上,聆听夜晚的雷声。
太阳落山,回家的路上,风吹过独自生长的蒿草。
湘水清澈,朝云如翠绿,湘山的夜雨滋润万物。
谁说波涛汹涌难以驾驭,我有意留下星星和斗柄。
这首诗以李白独特的笔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了他对侍郎叔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和自然现象,李白展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的“心在天南地北”表达了李白对侍郎叔的深深思念。他感叹自己的高尚品质无人理解,但他仍然坚定地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孤独的云彩和野鹤,江上的月亮和猿猴的啼叫,都成为他思念之情的寄托。
通过描写山行倚天风、江泊听夜雷的情景,李白展示了自己与侍郎叔之间的情感纽带。他以湘水朝云绿、湘山夜雨开的景象,表达了对侍郎叔的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的最后两句“谁说波涛汹涌难以驾驭,我有意留下星星和斗柄”,表达了李白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他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侍郎叔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李白作为伟大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和译文 篇三
原文: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译文:
最好能铲去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这巴陵浩浩荡荡的江水啊,仿佛都变成了美酒,醉杀了整个洞庭湖地区,你看那满山的红叶,不就是洞庭之秋醉后的容颜吗!
讲解:
这三首诗写于公元759年秋天。这年春天,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不久,李白出游湖南,在岳州遇到了由刑部侍郎贬官去岭南的族叔李晔,于是二人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了三首纪游诗,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第三首构思奇特,想象无比瑰丽,遂成为抒情名篇。
大家都知道李白嗜酒,且酒后往往诗兴更浓,所以有
“斗酒诗百篇”之说。这首诗就是一种带着醉意的狂放想象,一种灵感突发的神来之笔,其大胆瑰丽的构思正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最典型的表现。有些人在解释这首诗的时候,往往把前两句与后两句割裂开来,结果破坏了李白艺术构思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也就破坏了全诗的和谐之美。比如说,一种解释是先讲后两句,说李白由于在巴陵喝了许多酒,结果醉倒在秋天的洞庭湖边了。那么前两句呢,就是李白醉后的胡言。你看,这样一解释,原诗的美感岂不是荡然无存了吗?因此,这实在是一种非常糟糕的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是硬要把前两句与“政治思想”挂上钩,说君山挡住了湘水,就好像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障碍,破坏了他的远大前程,所以他要“铲却君山”,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但是这样一讲,与下文又连不起来了,文气被隔断了。于是只好转个弯解释说:实际上君山是铲不掉的,那就只好拿“杜康”来解忧,喝它个一醉方休了。这种解释给人的感觉是不自然的,很可能是强加于李白的。现在我在“今译”中的解释,依据的是我读书时钱仲联教授的分析,我觉得他这样讲非常精彩。到底如何,同学们可以自己作出判断。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和译文 篇四
庭醉后三首(其三)
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鉴赏: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由三首五言绝句组成。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独特构思的抒情绝唱。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这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遇大赦放还。九死一生,喜出望外,赶忙返至江夏。希望朝廷还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滞留了一个时期,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湘中。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两人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到了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灭,数十年愤懑,一齐涌上心头。因此当两人碧波泛舟,开怀畅饮之际,举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阻挡湘水不能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就仿佛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于是,发出了“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奇想。他要铲去君山,实际上是抒发他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情。希望铲除世间的不平,让能有一条平坦的大道可走啊!然而,君山是铲不平的,世路仍然是崎岖难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还是尽情地喝酒吧!诗人醉了,从醉眼里看洞庭湖中的碧波,似乎洞庭湖水都变成了酒,而那君山上的红叶不就是洞庭之秋的'绯红的醉颜吗?于是又生出了浪漫主义的`奇想:“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两句诗,既是实写自然景色,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表达他实写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解忧的愿望。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有着内在联系,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酒和诗都是诗人借以抒愤懑、豁胸襟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