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典故(优质3篇)

退避三舍的典故 篇一

退避三舍,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重耳被迫逃亡到曹国,曹国国君曹沬听说了重耳的事迹后,决定退位让位给他,以示对他的尊重和敬意。这个典故被后人形容为退避三舍,意味着为了让位给有才能的人,主动退让三步。

在中国古代,退让三舍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它不仅体现了对他人才能的尊重和欣赏,还表明了主动退让的胸怀和谦虚之心。退让三舍的行为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退让三舍的典故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会退让,放下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私心,为了更大的利益和整体的和谐退让一步。这种退让并不是软弱和妥协,而是一种智慧和胆识的表现。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争议,如果我们能够学会退让三舍,就能够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退让三舍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谦虚和宽容之心。当我们主动退让时,我们不仅是在尊重他人的才能和价值,也是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这样的退让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激励,激发了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此外,退让三舍还能够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当一个团队中的成员能够主动退让,为他人让位时,他们将会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团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在现代社会,退让三舍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个典故,将其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退让的胸怀和智慧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退避三舍的典故 篇二

退避三舍的典故,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重耳被迫逃亡到曹国,曹国国君曹沬听说了重耳的事迹后,决定退位让位给他。这个典故被后人形容为退避三舍,意味着为了让位给有才能的人,主动退让三步。

退避三舍的典故告诉我们,退让并不是软弱和妥协,而是一种智慧和胆识的表现。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争议,如果我们能够学会退让三舍,就能够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退让三舍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谦虚和宽容之心。当我们主动退让时,我们不仅是在尊重他人的才能和价值,也是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这样的退让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激励,激发了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此外,退让三舍还能够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当一个团队中的成员能够主动退让,为他人让位时,他们将会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团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退避三舍的典故不仅告诉我们要有胸怀和智慧,还教会我们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待人处事的原则。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学会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利益,主动退让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退避三舍的典故所传达的胸怀和智慧,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学会退让三舍,以智慧和胆识去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同时,退让三舍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谦虚和宽容之心,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以及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具备退让三舍的智慧和胸怀,我们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退避三舍的典故 篇三

退避三舍的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内乱,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了十几年。这期间,重耳有一段时间住在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宾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会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你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你的福,果真能回国当国君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后退九十里

。如果这样还是得不到你的原谅,我再与你交战。”与他们一同饮酒的楚国大将子玉听了重耳的话,知道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建议楚王杀死重耳,以除后患,却被楚王拒绝了。

  几年过后,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众将士们纷纷表示反对,晋文公则说:“行军打仗理直气壮方能获胜,如今我们主动后退,楚国便输了理。他们再主动进攻,我们的士兵反击时,必定心中有气,士气高涨,何愁打不赢这一仗呢!”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拓展阅读:成语解释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造句】:这种恶霸出现,任谁都要退避三舍。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相关文章

九方皋相马的寓言故事(优选3篇)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故事2019-08-05
九方皋相马的寓言故事(优选3篇)

破财免灾【最新3篇】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两则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进行阅读欣赏,...
故事2011-01-03
破财免灾【最新3篇】

圣徒的寓言故事(经典3篇)

“陛下,”仆人向国王报告说,“圣徒纳罗塔姆不愿屈尊到您的王族的寺庙里去。“他在大路边的树林下唱着赞美上帝的颂歌,寺庙里札拜的人们全跑掉啦。“他们都围在他的身边,像一蜜蜂围着白莲,而撇下盛满了蜜的金缸,...
故事2013-06-07
圣徒的寓言故事(经典3篇)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精选6篇】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故事2011-04-01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精选6篇】

狐狸送葡萄的寓言故事【优质3篇】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婆。他们家里养了六只鸡,两只羊,还有一口大肥猪。有一天,一只想偷鸡吃的狐狸,给老两口送来了一串甜葡萄,狐狸说:“我现在只吃葡萄,再也不偷鸡吃了。我看吃葡萄比吃什么都好...
故事2014-08-01
狐狸送葡萄的寓言故事【优质3篇】

晋武帝司马炎的五则历史故事【经典3篇】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
故事2015-08-02
晋武帝司马炎的五则历史故事【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