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的成语故事【实用3篇】
焚膏继晷的成语故事 篇一
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张岩的学生,他勤奋好学,每天都在灯下苦读,不分昼夜。他的母亲常常担心他过度用功,怕他的身体吃不消,但张岩总是坚持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一天,张岩在家中焚膏继晷地备考。正当他沉浸在书海中时,突然听到了一声巨响。他赶紧跑到窗户前,发现一只小鸟不慎撞到了窗户上,昏了过去。张岩立刻打开窗户,将小鸟抱在手心里,轻轻地摇晃着,希望它能够醒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抚摸,小鸟终于慢慢苏醒过来,它振翅飞起,向远方飞去,仿佛在对张岩表示感谢。
这个小小的插曲让张岩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自己过于沉迷于学习,忽略了与外界的联系。他意识到,虽然努力学习很重要,但与人和自然的互动同样重要。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不再只是焚膏继晷地学习。
从那天起,张岩开始主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与同学和朋友们交流、互助,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他也积极参与学校的义工活动,关心社会问题,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此外,他还开始关注大自然,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公园散步、欣赏花草树木,与自然进行亲密接触。
多年后,张岩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名字广为人知,他的成就被后人所传颂。他的故事成为了一个典范,告诉人们只有焚膏继晷并与外界保持联系,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焚膏继晷的成语故事 篇二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翔的书法家,他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和对书法的热爱。每天清晨,他就会点燃香灯,坐在案前,专心致志地用心描绘每一个字迹。他以自己的笔墨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然而,一天,他的母亲突然生了重病,需要他的照顾。李翔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一方面,他想继续焚膏继晷地钻研书法,追求艺术的极致;另一方面,他不能放弃对母亲的关怀和照料。
最终,李翔毅然决定暂时放下书法的研究,全心全意地照顾母亲。他每天起早贪黑地照料母亲的起居,给她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尽管这些事情很辛苦,但李翔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心甘情愿地陪伴母亲度过每一个艰难的时刻。
经过一段时间的照料,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李翔也得到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他决定将这段时间用于书法的研究和创作。他重新点燃了香灯,坐在案前,用心描绘每一个字迹。他对书法的热情和才华再次展露无遗,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赞赏和喜爱。
李翔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暂时放下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去关心和照顾那些需要我们的人。只有在与家人和社会的联系中,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焚膏继晷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事物。只有在平衡好各个方面的需求,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焚膏继晷的成语故事 篇三
焚膏继晷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焚膏继晷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1
焚膏继晷
【注音】fén gāo jì guǐ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反义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游手好闲
【年代】
古代【例句】他不顾一切地勤奋学习,像中了魔似的'~终于考入北京大学。
焚膏继晷的故事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国其它读书人一般,韩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负与长才。他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但因个性不适官场,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颇有失志之感,〈进学解〉这篇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
文中叙述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因曾十载之间,浮沉于国子博士之职)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质疑的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么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连夜晚都点灯接着白天来读书。结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当政者,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
韩愈藉老师与学生之口,一方面讥讽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