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励志故事【优选6篇】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篇一
梅兰芳,中国京剧大师,被誉为“国剧之父”。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最终成为了一代艺术巨匠。
梅兰芳出生在一个戏曲世家,从小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父亲却并不赞成他从事戏曲行业,认为这个行业没有出息,希望他能够追求更好的生活。面对家庭的反对,梅兰芳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京剧艺术作为自己的人生道路。
年轻的梅兰芳刻苦学习,精益求精。他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虚心向他学习演艺技巧和表演经验。梅兰芳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进行多次排练和反复的演出,以磨炼自己的演技和形体。他不断去观摩其他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吸取他们的优点,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表演风格。
然而,梅兰芳的坚持并没有给他带来顺利的发展。在他刚开始演出的时候,观众对他的表演并不买账,认为他的演技还不够成熟,无法与其他老艺术家相比。但梅兰芳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去提升自己的演技。他通过观看录像回放自己的演出,并请教其他老艺术家,不断改进自己的表演。
经过多年的努力,梅兰芳终于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赏。他的演出越来越精彩,技艺越来越高超。他的名字渐渐传遍了全国,成为了京剧界的一颗新星。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追求艺术梦想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坎坷的道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最终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梅兰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篇二
梅兰芳,中国京剧大师,他的励志故事不仅仅体现在他对艺术的追求上,还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奉献上。
梅兰芳一生致力于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他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导演。他经常到各地的学校和剧团进行讲座和指导,传授自己的表演经验和艺术理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京剧人才,为京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梅兰芳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曾多次参加慈善演出,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筹款,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和接受教育。他还参与了多个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仅应该有出色的表演技艺,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艺术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过程,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个人奋斗的故事,更是一段对艺术和社会的热爱和奉献的故事。他的一生是对艺术梦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回馈的完美结合。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品质和精神。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坚定自己的梦想,为艺术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篇三
1952年,梅兰芳在武汉大舞台演出《凤还巢》,京剧演员王琴生和徐元珊在前台楼上观摩他的演出。戏词中有一句“何况那朱干岁甚是不端“,每当唱到这时,一向都有叫好,但那天却没有。王琴生和徐元珊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晚上回到旅馆吃夜宵时,王琴生跟梅兰芳提起此事。梅兰芳很认真地问:“什么缘故?“王琴生说:“您往常唱到这句,脸都朝外,今天却冲老旦去了,给观众一个偏脸,声音也传到后面去了,所以观众既听不清您的声音,也看不到您的表情,因而没有掌声。“
梅兰芳认为很有道理,第二天在演出时,纠正了头天的错误,果然赢得了一个满堂彩!
一次,梅兰芳在某地大戏院演出他的拿手好戏《杀惜》,场内喝彩声不断。可是,梅兰芳却在满场赞许声中注意到一个衣着朴素、年近六旬的老先生,一直在摇头,从没赞扬过一声。梅兰芳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来不及卸装,就用包车将老人请到家中,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乃吾师也!先生必有高见,请一定赐教。“这位老先生见梅兰芳如此诚恳谦虚,十分感动,说道:“梅先生饰剧中人阎惜姣上楼与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可你为何却演成八上八下?请问这是哪家传授的?“梅兰芳听了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的疏忽,连声称谢不止。
以后,梅兰芳每到该地演出,一定要请这位老先生到戏院前排就坐,看戏指教。而且对他的批评指正,梅兰芳总是虚心接受,细心揣摩,使自己的演技精益求精,完美无疵。
学艺需要指导,需要帮助,因而需要老师。许多人以为只有那些对自己在艺术上循循善诱和赞扬宣传的人才是自己的老师。梅兰芳不是这样,他有一句名言:“说吾孬者,乃吾师也。“表现了他在学艺过程中的态度与宽阔胸襟。
正是梅兰芳先生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才使他的表演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好看,也最终成为一代京剧大师,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塑造的天仙美女、贵妃宫姬、名门闺秀、巾帼英雄等艺术形象无不形神兼备,被尊称为中国的京剧艺术大师。他还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不断有创造性的发展,形成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梅派“。其唱腔嗓音宽、亮、响,音色甜、脆、圆、润、水五色俱全,因而“梅派“风格具有“富丽堂皇“之称。把京剧带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代表人物就是他。
愈是有本领的人,愈是懂得谦卑的人!与人相处时,要懂得谦虚,不必自吹自擂,那样只会遭人白眼,使你身边的朋友离你而去。谦卑者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正与提高,这其实是成长的一个捷径!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篇四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搜索,艺名兰芳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这就需要刻苦练习。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就放弃了他。
梅兰芳脸红了。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您别这么说。”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有些人总以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天赋条件好,其实应主要归功于他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唱红了梅兰芳从十岁起就登台演戏了。十四岁那年,他搭喜连成的戏班,正式参加演出。
“喜连成”后来改名叫“富连成”,是我国最有名的京剧科班,培养了许多京剧名演员,像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等。梅兰芳和这个戏班一起演戏,又学了不少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经验。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篇五
上世纪二十年代,京剧《霸王别姬》红遍中国,梅兰芳饰演的虞姬惟妙惟肖,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一次,梅兰芳演出时,有位老者在台下喝起倒彩:“什么名角,舞剑都走了样,还敢登台!”随后,便起身离开了。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问起此事,有人劝解道:“一个老头胡言乱语,您何必在意!”梅兰芳没有多言,而是托人打听到了老者的住处。
这天,梅兰芳来到老者住处,一见面便鞠躬说:“我戏演得不好,特来向您求教。”
老者却一口回绝:“您可是名角,我哪敢指教。”
梅兰芳又鞠了一躬,说:“晚辈一心想弘扬国粹,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老者还是摇摇头,梅兰芳继续鞠躬恳求,老者这才说:“看你如此有诚意,我就指点一二吧。其实你演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你舞了男人的剑法,这与虞美人的身份不符啊!”梅兰芳听完,当即跪拜,向老人求教。
那之后,梅兰芳跟老者学习了男女不同的舞剑方法,并应用到表演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们都夸梅兰芳谦逊好学,他说:“我知道自己剑术不佳,有人批评指正,当然要虚心学习。”
一个人在风光无限时,也要保持谦虚的品格和冷静的头脑,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篇六
1953年,豫剧《穆桂英挂帅》来沪演出。得知马金凤会亲自登台表演,梅兰芳喜出望外,一连买了三场戏票。每当马金凤扮演的穆桂英披挂上台时,他就细心揣摩她的一招一式,以及唱腔、身段和表演,甚至连一个表情也不放过。
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梅兰芳走进后台恭贺马金凤演出成功,同时邀请她去家中做客。此消息传遍了整个豫剧团,师兄师妹无不羡慕万分。有人说:“能去大师家真是三生有幸啊!”还有人说:“去了之后一定要虚心求教!”
第二天下午,马金凤登门拜访。一见面,她便深鞠一躬,嘴里说:“还请梅大师多多指教”。梅兰芳忙扶起她,笑着说:“今天可不是我指教您,而是请您指教我的。”马金凤大吃一惊,心想自己不过在豫剧界稍有名气,而眼前的人则是享誉全国的京剧大师。论舞台经验、唱腔,任何一点都堪称戏曲界的标杆,自己怎么敢班门弄斧呢?想到这里,她一边后退,一边摆摆手道:“实在不敢当。”
梅兰芳见状,诚恳地说:“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将豫剧《穆桂英挂帅》改编为京剧。早年间我曾扮演过小穆桂英,但中老年穆桂英还从未尝试过,尤其是她挂帅上阵这个阶段。您演的穆桂英很出色,所以我真心向您請教。”听到这里,马金凤原本惴惴不安的心平静了许多,她不再推让,而是大胆地将自己扮演穆桂英时的心得向梅兰芳一一分享,例如老年妆如何表现,声音、语速怎样把控,服装、道具有什么特点等。
为了塑造好一个角色,梅兰芳撇下身份虚心求教。在他的努力下,京剧《穆桂英挂帅》一经推出便场场爆满,最终成为梅派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