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的成语故事【精选3篇】
有眼不识泰山的成语故事 篇一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华的年轻人,他聪明机智,博览群书,可是却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自负。他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有才华。
一天,李华听说有一位名叫张山的大师在附近的山上修行,他非常好奇,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这位大师。他想要向大师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大师知道他有多么了不起。
当李华来到山上时,他看到一个正在树下修行的人,他以为那就是张山大师,于是上前故意发问:“大师,请问你知道‘有眼不识泰山’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李华自信满满地等待着大师的回答。
然而,那个人却不是张山大师,而是一个普通的修行者。他笑着回答道:“有眼不识泰山,是指那些眼睛虽然看得见泰山,却不知道泰山的伟大和重要性的人。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自以为是。”
李华听了这个回答,有些愣住了。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傲慢和自负,他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感到非常羞愧,决定要改正自己的错误。
从那天起,李华开始虚心向人请教,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他不再自以为是,而是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导。他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智慧。
几年后,李华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学者,他的才华和智慧受到了众人的认可。他也变得非常谦虚和善良,总是乐于助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有眼不识泰山的成语故事 篇二
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王明的年轻人,他自幼聪明伶俐,家境贫寒,但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有一天,王明听说附近有一位大师,名叫李山,是当地有名的智者和学者。王明非常想去拜访大师,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于是,他决定踏上前往李山大师处的旅途。
在路上,王明碰到了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他向老人询问去找李山大师的路。老人微笑着回答:“我就是李山大师,你找对人了。”王明感到非常惊讶和害羞,因为他以为大师一定是一个容貌非凡、气质出众的人。
王明向李山大师请教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和问题,大师详细地解答了他的每一个问题。王明对大师的智慧和学识感到非常敬佩,他深深地被大师的谦和和善良所感动。
在离别之际,王明向大师表示感谢并问道:“大师,您为什么不让人们知道您的真实身份呢?您的智慧和学识是如此卓越,为什么不展示给更多的人看呢?”
李山大师微笑着回答:“有眼不识泰山,是指那些只看外表而无法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人内在价值的人。我选择隐藏自己的身份,是因为我相信真正的智慧和学识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谦逊的态度。”
王明听了大师的话,深受启发。他意识到自己以前只看重外表和名利,而忽略了内在的重要性。他决定要修炼自己的内心,培养谦逊和善良的品质。
几年后,王明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学者,他的智慧和学识得到了众人的认可。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善良的态度,不忘初心,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有眼不识泰山的成语故事 篇三
有眼不识泰山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有眼不识泰山
【注音】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东京禁军拳棒教头王进的父亲王升曾经棒打小流氓高俅。10年后高俅官至殿帅府太尉,直接管辖王进。高俅为报一棒之仇把王进抓来打一顿。王进连夜携全家逃到史家庄,史进有眼不识泰山,还是史父识英雄,让史进拜王进为师。
【典故】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释义】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
【近义词】有眼无珠、视而不见
【成语例句】
◎ 他有眼不识泰山,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 天老爷有眼不识泰山,故意跟蔡姆成他们作对,放岩泥后久不下雨,社员们就用抽水机抽岩洞的水出来救,可也没有见效,玉米苗一天天枯黄卷叶起来。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
很早以前,泰山前麓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他们连生了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如今妻子又有了身孕,夫妻为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的命运担忧。
后来,一个算命先生对丈夫说:“以后再生孩子,你当晚出大门往北去,碰到什么吉祥的东西就取什么名,不但能保性命,而且准能成器。”
这年进了腊月没几天,妻子就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按照算命先生的嘱咐,当天晚上,丈夫出门往北沿着登山盘路一直走,但除了寒冷的北风和冷冰冰的石头,什么吉祥的东西都没碰到,他只好回家说只看见了泰山和石头。妻子听后,便给孩子取名泰山。
泰山长到10岁时,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来到泰城做活,正巧投宿在泰山家中,泰山的父母便让孩子跟他学习木匠。但泰山似乎无心学习木匠活,而对鲁班的木雕倒是很感兴趣,每当鲁班在那些太师椅、拔步床上描龙绘凤时,他总是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过后再找块木头刻。就这样,泰山跟了师傅将近一年,师傅见他在木工方面确实不入门,就让他先回家,等年龄大些再学。
泰山回到家后,又开
始了天天打柴挖药的活计。一天,他发现挖回来的树根奇形怪状,就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从师傅那里学来的雕刻手艺,反复琢磨,精雕细刻,把那些平常只能当烂柴烧的木头制成了一件件工艺品,然后拿到岱宗坊附近向来游泰山的人出售。几年后,鲁班为造登城云梯,带着徒弟到泰山来选木材。当他来到岱宗坊附近,见到许多栩栩如生的根雕工艺品,不禁连声叫绝。就在他细细品味时,只听摆摊的人连声叫师傅。这时,鲁班才发现,那摆摊的小伙竟是前几年跟随自己学艺的泰山,不禁脱口说道:“你刻的这些东西太好了,当初不该把你送回家,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据说,后来泰山在鲁班的指点下,创造了许多根雕珍品,从那以后,也就有了根雕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