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推荐6篇)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篇一
故事一:卧薪尝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勾践的国王。他的国家被强大的国家吴国侵略了,吴国的国王夫差傲慢无礼,对勾践国的人民进行了残暴的统治。勾践深受了屈辱,但他没有放弃希望,他决心要让国家重振雄风。
于是,勾践决定采取一种非常独特的方法来激励自己和他的臣民。他下令将一根木桩插在自己的床前,每天都躺在上面,以此提醒自己国家的屈辱。他还下令全国人民都要尝胆,意为要铭记吴国的侵略和屈辱,时刻警醒自己。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勾践国终于发展壮大起来,准备报仇。在战争开始前,勾践召集了他的臣民进行集思广益。大家纷纷献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计划。最后,勾践采纳了一个叫“啮臂之计”的计策。
“啮臂之计”是指用自己的牙齿咬掉自己的手臂肉,以示强国的决心。勾践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极端的行动,才能激起国民的斗志和勇气,打败吴国,重夺失去的尊严。
于是,勾践和他的勇士们实施了“啮臂之计”。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最终成功地打败了吴国,重建了勾践国的辉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集思广益是非常重要的。勾践国能够成功地重建国家,离不开勾践和他的臣民共同的努力和智慧。他们通过集思广益,吸收了各种意见和建议,最终找到了最好的解决方案。而勾践的坚持和勇气更是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让他们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篇二
故事二:守株待兔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王仙客的农民,他过着贫穷的生活。他每天都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希望能够解决自己的贫困。然而,他的种地技术并不高超,每年的收成都很少。
有一天,王仙客在田地里发现了一根巨大的麻雀蛋。他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机会,于是他决定将麻雀蛋孵化出来,养成一只大鸟。他相信,这只大鸟一定能够帮助他改变命运。
于是,王仙客开始了守株待兔的生活。他每天都守在田地里,等待着那只大鸟的出现。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始终没有等到那只大鸟。
王仙客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他意识到,自己过于依赖运气,而没有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决定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种地技术,以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仙客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种地技术。他学会了合理利用土地,选用适合的农作物种植,并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最终,他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行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才能够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篇三
三国时,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蜀国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杨是当时丞相府里负责文书事务的主簿官。他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就是成语集思广益的意思。
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对于杨的劝告和关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负刘备所托,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后来杨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哀悼不已。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主动积极地发表政见,反复争议。这篇文告就是《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
他在文中写道:“丞相府里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篇四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篇五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去世,临死前他把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为了履行对先主的承诺,诸葛亮殚精竭虑,全心全意地辅佐后主刘禅,事必躬亲,任劳任怨。当时,丞相府里有一个办理文书事务的主簿名叫杨顒,他看到诸葛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觉得这样太辛苦了,于是想劝他改变一下工作方法。
杨顒对诸葛亮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级之间应该有不同的分工,不需要一切事情都亲自过问处理。”随后,杨顒列举出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例子,来劝导诸葛亮改变工作方法,不要管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有所分工,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着重抓国家军政大事。
诸葛亮对杨顒的劝告和关心非常感激,但他总觉得不能有负先主的嘱托,感觉重任在身,许多事情不亲自处理不放心。后来杨顒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痛哭了好几天。为了鼓励下属参与政事,诸葛亮写下了《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这篇文告,鼓励大家主动发表政见。他在文告中写道:“丞相府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让我知道有些事情怎么处理效果会更好。”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篇六
【注音】jí sī guǎng yì
【解释】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博采有
益的意见
【近义词】群策群力 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