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千里成语解释(精选3篇)
一毫千里成语解释 篇一
一毫千里,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一丝一毫的距离,却能够达到千里之外的效果。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张衡的科学家。他是东汉末年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当时,张衡发明了一个叫做“浑天仪”的仪器,可以用来观测天体的运行和地理的位置。这个仪器的精确度非常高,可以达到千里之外的距离。于是人们就用“一毫千里”来形容这个仪器的神奇效果。
除了这个传说故事,一毫千里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现一毫千里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卫星定位系统来精确地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千里之外知道它的具体坐标。同样地,现在的通讯工具也可以让我们在千里之外和其他人进行实时的语音和视频交流。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在一丝一毫的距离上实现千里之外的联系和效果。
但是,一毫千里并不仅仅只是指科技上的突破。在人际交往和工作学习中,我们也可以运用一毫千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比如,当我们面对一个困难的任务时,我们可以从微小的细节入手,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改进,最终达到千里之外的成果。同样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关注,从微小的细节中发现他人的需要和问题,以此来建立更加深入和有意义的关系。
总之,一毫千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成语。它不仅仅是形容一个仪器的神奇效果,更是告诉我们,在科技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丝一毫的距离,去实现千里之外的效果。它也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和工作学习中,要注重细节,从微小的改进和积累中去追求更大的成就。
一毫千里成语解释 篇二
一毫千里,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一丝一毫的距离,却能够达到千里之外的效果。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李白的诗人。他是唐朝时期的文化名人,以他的诗歌才华而闻名于世。李白有一次在长安城外的一个山洞中遇到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身穿破旧的衣服,白发苍苍,但是他的眼睛却透露出一种神奇的光芒。李白好奇地问老人,你为什么眼睛会有这么神奇的光芒呢?老人微笑着回答说,这是因为我能够看到一毫千里。
李白听了很惊讶,他问老人到底是什么意思。老人解释说,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眼前的事物,却忽略了微小的细节。而这些微小的细节往往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当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思考,才能够看到一毫之间的联系和可能性,从而达到千里之外的效果。
李白听后恍然大悟,他明白了一毫千里的真正含义。从那以后,他更加注重细节,用心去观察和思考。他的诗歌也因此更加富有感情和意义,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这个传说故事告诉我们,一毫千里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诗人眼光独到的成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要注重细节,从微小的事物中去发现和创造更大的价值。无论是在工作学习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当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思考,才能够看到一毫之间的联系和可能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
一毫千里成语解释 篇三
一毫千里成语解释
一毫千里
【出处】
语本《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氂,缪以千里’。”
【注释】
毫,十分之一厘,比喻极其微小。氂,通厘。
【释义】
卢辩注:“据《易说》言也。”谓差错虽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旁通】
1、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易经·系辞下传》 第十一章)
2、《易经》第六卦,“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3、(《习惯说》清·刘蓉故事),“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4、俗语,不可以道里计。
【辨析】
1、君子不器。
孔子讲,“君子不器”。在《论语》为政篇这个背景之下,可以理解为:能很好为政的君子,他的才能是不局限在任何一个方面的。通俗的讲,这样的.君子不只是一方面的专家,比如孔子最杰出的七十二弟子,都是能熟练运用六艺的通才。
而在《系辞》中,又有“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的说法,“不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近乎道的表现。那么当时孔子的弟子之中,能真正近乎道的有几人呢?也许颜回算一个。可见求道之难。而用道来治国会是什么样子呢?老子是这样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2、君子慎始。
而按照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说法,“君子慎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是达到了君子标准的人,他自然就是“慎始”的,也就是说,“慎始”是他在逐步达到君子这个境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再有呢,是否可以理解为,要立志于成为一个君子,从起步开始的每一过程都要严谨慎重(当然不是谨小慎微),因为这是一条“求道”的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想要“超凡入圣”,能不严肃么?每一境界的标准都很严格,每一境界的提高都必须达到标准
,差一点都不行。而两个不同的境界,即使是用“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来形容,有时还不一定准确呢。3、“缪”与“谬”。
在成语“未雨绸缪”中,绸缪取意纺织物紧密缠缚,意思是说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而在《说文》中,缪(音谋)的本意也是一种麻制品;谬,则是狂者之妄言,两者并无联系。那为什么现在成语中多用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呢?在古汉语中,有通假字的说法,缪通谬,也算是一种解释。
【例证】
1、一毫千里,今多用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或“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2、《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