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过耳的成语故事(优秀3篇)
秋风过耳的成语故事 篇一
秋风过耳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轻的农夫叫做李明。李明勤劳勇敢,深受村民们的喜爱和尊敬。他每天都早早起床,去田地里耕种和照看庄稼。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工作,不畏风雨,不怕困难。因此,他家的庄稼总是茁壮成长,收成颇丰。
有一年的秋天,李明注意到田地里的葡萄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葡萄,看上去非常诱人。他知道,现在正是葡萄成熟的时候,该是采摘的时候了。于是,他便召集了村里的农民们,准备一起采摘葡萄。
当天早晨,村民们早早地来到了葡萄园。大家一边欣赏着葡萄的美丽,一边忙着采摘。李明看到一棵特别高的葡萄树上结着一串特别大的葡萄,他忍不住心动了。
他想要采摘那串葡萄,但是葡萄树太高了,他够不着。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了一个长长的竹竿,想用竹竿够到葡萄。可是,他无论怎么努力,都够不到那串葡萄。他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
这时,一个年纪稍大的农民走过来,看到了李明的困扰。他笑着对李明说:“李明啊,你这是‘秋风过耳’啊!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听到了别人的话,却没有好好去理解和记住。”
李明感到有些疑惑,他问那位农民:“这跟我想要采摘葡萄有什么关系呢?”
那位农民解释道:“你看,你想要够到那串葡萄,你只是用了一种方法,也就是用竹竿去够。但是你没有想到其他的办法,比如找个梯子,或者找人帮你一起够。你只是一味地坚持用竹竿够,就像是秋风过耳一样,没有去思考其他的办法。”
李明听了,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没有好好思考和尝试其他的办法。于是,他立刻找来了梯子,他爬上梯子,顺利地将那串葡萄采摘了下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理解成语“秋风过耳”的含义。它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方法,而应该多方面思考,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秋风过耳的成语故事 篇二
秋风过耳的成语故事
古代有一个富商,名叫王磊。他家境富裕,生意非常兴隆。他经常出入于各种场合,结交了很多朋友。然而,他却因为自己的骄傲和自大而被人所厌恶。
有一天,王磊听说城里来了一个名叫李明的年轻人,他非常聪明能干,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尊重。王磊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不满。他觉得自己是城里最有钱最有地位的人,怎么可能有人比得上他呢?
于是,王磊决定亲自去见见这个李明,看看他到底有多了不起。他找到了李明,然后嘲笑他的年轻和不足。他说:“你这样的年轻人,凭什么能受到大家的赞赏和尊重?你根本就不值得。你只是秋风过耳罢了。”
李明听了,没有生气,也没有回嘴。他只是微笑着对王磊说:“谢谢你的夸奖。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会努力学习和进步,争取变得更好。”
王磊听了,感到非常气愤。他觉得自己的话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李明依然自信和坚定。于是,他决定给李明一个教训,让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过了一段时间,王磊安排了一个比赛,他请了几个有名的士兵来表演武术。他觉得,只有通过战胜这些士兵,他才能让李明明白自己的厉害。
比赛开始了,士兵们展示了自己的武艺,他们身手敏捷,力量强大,让观众们都非常惊叹。接着,轮到了李明上场。他看起来很普通,没有士兵们那么高大威猛。
然而,李明却展现了他独特的技巧和能力。他以轻松的姿态躲过士兵们的攻击,然后用自己独特的招数将他们击败。观众们看到了这一幕,无不为之惊叹。他们意识到,李明并不是“秋风过耳”,而是真正的英雄和天才。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理解成语“秋风过耳”的含义。它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自大和傲慢。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取得真正的成功。
秋风过耳的成语故事 篇三
秋风过耳的成语故事
释义
比喻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像秋风过耳一样。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
故事
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其中季札的.品德最为贤良,而且很有才能,因此吴王寿梦最宠爱季札。公元前561年,寿梦得了重病,临终前要改变传位给长子的制度,把王位传给季札,但季札坚决推辞。于是寿梦对长子诸樊说:“我想把君位传给季札,但他不愿破坏旧制,你即位后,希望不要忘了我的遗愿。”
寿梦死后,诸樊继承了王位,他和余祭、余昧立下誓约:今后王位由兄弟依次相传,最后务必让季札继位。果然,诸樊死后,传位给余祭;余祭死后,又传位给余昧。季札忠心耿耿地辅佐兄长处理朝政,贤名远播。
余
昧临死时,按誓约要传位给季札。但季札还是坚决不从,他说:“父王离世前,我曾明确表过态度,不继承王位。做人只要行为正派,品格高尚,至于荣华富贵,不过就像秋风过耳,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为了彻底表明自己的心迹,他索性前往自己的封地隐居起来,直到余昧的儿子僚继位后,他才回到朝中,协助吴王僚治理朝政。12年后,诸樊的长子公子光刺杀了吴王僚,假意请季札继位。季札不但严词加以拒绝,而且对他严加痛斥。公子光即位后,季札逃回封地延陵,在那儿隐居到老,再也没回过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