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成语故事(最新3篇)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 篇一
纸上谈兵,是一个形容人空谈、理论多而行动少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位名将,名叫李广。李广是一位非常聪明和勇敢的将军,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屡建奇功,被誉为一代名将。
有一天,李广在朝堂上听到有人说他只会纸上谈兵,从来没有实际上战斗的经验。这让李广感到非常生气和委屈,他决定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他向皇帝请辞,请求出征。
皇帝虽然对李广的决定感到惋惜,但也同意了他的请求。李广整顿了军队,准备出征。在出征之前,他找到了那个曾经说他只会纸上谈兵的人,邀请他一同前往战场。
李广和这个人一起赶到了战场,面对敌人的进攻。在战斗中,李广展现出了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指挥士兵们打击敌军。他亲自冲锋陷阵,为士兵们树立了榜样。
在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之后,李广成功地击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他的战绩被传遍了朝野,人们对他的称赞和敬佩之情如潮水般涌来。
这次出征不仅让李广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让那个曾经说他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感到非常后悔。他意识到自己对李广的评价是不公正的,因为李广不仅有着卓越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战斗中。
从此以后,人们对李广的评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被认为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而是被尊称为一位英勇而睿智的将军。这个成语也因此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成为了形容那些只会说空话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的象征。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 篇二
纸上谈兵,是一个形容人空谈、理论多而行动少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位名士,名叫张三。张三是一位聪明而有学问的人,他精通各种兵法和战略,对军事有着深刻的理解。
有一天,张三在朋友的聚会上,大谈自己对战争的理论和见解。他以自己的深厚学识和卓越智慧自居,对战争的发展趋势、战术策略等方面发表了一番演讲。他的言辞激昂,引起了在场众人的注意。
然而,正当张三得意洋洋,以为自己的理论无人能及时,一位叫李四的人站了出来。李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人,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被张三的言辞所吸引,反而冷静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理论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战场呢?”
张三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他一直没有亲自参加过战争,也没有实际的战斗经验。尽管他对战争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但他无法确保他的理论能够在实际战场中发挥作用。
李四的问题让张三感到非常尴尬和无地自容。他意识到自己的空谈和纸上理论并不能代替实际的战斗经验。从那以后,张三决定暂时放下书本,亲自参加战斗,以验证自己的理论。
张三加入了一支军队,经历了几次战斗的洗礼。在战斗中,他深切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复杂。他发现自己的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实际战场,因为战斗中的局势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完全按照他的理论来行动。
通过实际战斗的锤炼,张三逐渐摆脱了纸上谈兵的束缚,他开始更加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他学会了在实际战斗中灵活运用自己的理论,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从此以后,张三成为了一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军事专家。他的成就和经验被广泛认可,并且成为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代表。这个成语也因此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成为了形容那些只会说空话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的象征。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 篇三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纸:书;兵:用兵之道。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他一谈起用兵之道来,连赵奢都说不过他。日子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但赵奢深知儿子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因此他临终前嘱咐赵括,千万不要担任将军的职务,否则必定会给赵国带来失败。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犯赵国。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久经沙场的廉颇领军20万前去抗敌,两军在长平展开了大战。廉颇见秦军强大,不能硬拼,便决定在长平筑垒固守,等到秦军粮草供给不足的时候再出兵作战。于是廉颇下令闭门不出,进行严密防守,不管秦军如何挑衅,都不应战。就这样,廉颇在长平坚守达三年之久,秦军没能得逞。
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秦国特别怕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取代廉颇为大将。
赵括根本没有实际作战经验,一上任便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向秦军发起全面攻击。秦军假装战败,一直将赵军引到秦军大营前。赵括知道中计,可为时已晚。赵军成了瓮中之鳖。几十万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陷入了绝境。
46天后,赵括决心孤注一掷地向外突围,还没冲到秦军的阵地前,就被乱箭射死了。主帅一死,赵军全线崩溃,40万大军全被秦军活埋。从此以后,赵国一蹶不振。
【成长心语】
做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如同天空中没有太阳。如果有了理想却没有行动,理想永远只是理想。在“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行动才是实现梦想的关键
。赵括空有理论,却忽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他将自己所想的当成一种真知灼见,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做”与“想”是不一样的,它需要耗费脑力和体力,需要面对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我们心中的所想变为现实,才能验证它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