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求贤【精简3篇】
燕昭王求贤 篇一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他以其卓越的才干和睿智的决策而闻名于世。然而,尽管他自己才华出众,他还是追求更多的贤才来为国家效力。燕昭王不仅对贤才的追求是基于对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出于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关切。
为了寻找贤才,燕昭王实行了一系列的选拔和奖励制度。他设置了贤良方正的标准,对于有才干有德行的人,他给予重用和提拔的机会。同时,他也设立了丰厚的奖赏,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燕国。这些奖赏不仅包括金银财宝,还包括官职和封地的赏赐。燕昭王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吸引更多有才干的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燕昭王还注重培养和教育贤才。他设立了学校和学宫,为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他聘请了一批知名的儒学家和思想家作为教师,教导学生们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燕昭王希望通过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燕昭王对贤才的追求并不仅仅局限于燕国境内,他还积极与其他国家交流和合作,吸引外国的人才前来燕国。他派遣使臣出使其他国家,与其君主和贤才进行交流和学习。他还主动邀请一些外国的贤才来到燕国,为燕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提供咨询和建议。
燕昭王求贤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他的统治下,燕国的国力和声望大幅度提升。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燕昭王的求贤之举,不仅为燕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世君主树立了榜样。
燕昭王求贤 篇二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他以其卓越的才干和睿智的决策而闻名于世。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燕昭王深知贤才的重要性,因此他不遗余力地追求贤才,以推动燕国的发展和繁荣。
燕昭王求贤之路并不平坦。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争夺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燕国作为一个小国,面临着更大的困难。然而,燕昭王并未被困境所压倒,他坚持不懈地寻找贤才,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求贤之道。
燕昭王注重贤才的选拔和培养。他设立了严格的考试和选拔制度,通过考察贤才的才干和品德,来决定是否将其纳入国家重用的范围。同时,他也注重培养贤才,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他鼓励贤才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燕昭王还重视贤才的使用和激励。他将贤才安排在合适的职位上,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才能的机会。他也给予贤才丰厚的奖赏和封赏,以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燕昭王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贤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为国家服务。
燕昭王的求贤之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他的统治下,燕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燕国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燕昭王的求贤之路,不仅为燕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世君主树立了榜样。他的追求贤才的精神,不仅是对人才的珍视,更是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正是因为他的睿智和远见,燕国才能在战国纷争中崭露头角,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
燕昭王求贤 篇三
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
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湣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湣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