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观后的散文(精简3篇)
电影《芳华》观后的散文 篇一:岁月如歌,芳华永存
电影《芳华》是由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一部作品,该片以197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解放军歌舞团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战士在动荡的年代里经历了爱情、友情和成长的故事。观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它所展现的情感和人生哲理深深触动。
首先,电影中的角色形象鲜活而真实,他们的命运与时代背景相互交织,使整个故事更加有血有肉。影片中的女主角程莉莉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孩,她在团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经历了爱情的坎坷和痛苦。她的坚持和勇敢让我为之动容,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只有不断奋斗,才能在逆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芳华。而男主角曹禺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他在电影中经历了战争、爱情和思想的洗礼,最终成长为一个勇敢而坚定的青年。这些角色的塑造给了观众很多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其次,电影所表达的情感更是触动人心。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生百态中的喜怒哀乐。当程莉莉在战争中失去爱人时,她的悲痛和无助让人揪心;当曹禺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程莉莉时,他的勇气和坚定让人感动;当他们最终在岁月的流转中重逢时,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些情感的抒发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苦与乐,激发了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最后,电影所传达的人生哲理也是让人深思的。《芳华》通过展现战争年代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生命中的悲欢离合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有在磨砺中成长,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影片中的角色们都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坚强而独立的人。他们在团队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这种对生命的态度和对团队的重视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目标。
总之,电影《芳华》通过其真实而鲜活的角色形象、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触动和人生的思考。它让我们明白了生命中的磨难和困境并不可怕,只有在这些困境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岁月如歌,芳华永存,这是《芳华》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电影《芳华》观后的散文 篇二:芳华如梦,青春不老
电影《芳华》是一部令人动容的作品,它以一群年轻战士的成长故事为主线,通过展现他们在动荡的年代中所经历的爱情、友情和挫折,让观众对青春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活和真实,他们的成长过程让人感同身受。女主角程莉莉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孩,她在团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经历了爱情的起伏和痛苦。她的坚持和勇气令人敬佩,她的成长过程也让观众看到了她的坚定和梦想。男主角曹禺则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他在战争、爱情和思想的冲击下逐渐成熟,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些角色的塑造非常生动,让观众可以找到自己在角色中的共鸣,思考自己的成长和人生意义。
其次,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观众对青春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影片中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程莉莉和曹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挫折和磨难,但他们始终坚持着对彼此的爱和承诺。他们的爱情故事展示了青春年少时的激情和热烈,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守和珍惜。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被这种真挚的情感所打动,也被激发了对爱情和生命的思考。
最后,电影所传达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芳华》告诉我们,青春如梦,岁月如歌,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影片中的角色们在动荡的年代中经历了战争和困境,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他们的坚持和努力给了观众很多启示,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奋斗和追求,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芳华。
总之,电影《芳华》通过其真实而鲜活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触动和人生的思考。它让我们明白了青春的宝贵和人生的意义,激发了我们对生命和梦想的热爱。芳华如梦,青春不老,这是《芳华》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电影《芳华》观后的散文 篇三
电影《芳华》观后的散文
一直以为:凡张导与冯导的电影,大概皆不容错过,《芳华》已经轰轰烈烈地上演了半个月,本人好不容易盼来个假期,赶上末班车,一睹冯导的《芳华》,感动与感触良多:
首先,顾名思义,比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芳华”这名字就更富诗意,华者,花也,青春就是一朵芳香四溢的娇艳的花。华,亦有华年之意。而刘峰,难道没有留住雷锋之意?
《芳华》 激活了无数人的青春记忆。活泼热情,青春靓丽的一群文艺青年放在那个激情飞扬的时代,绿军装,红旗帜,再配上优美的舞姿,甜美的歌喉,高亢嘹亮的小号,小夜曲般的手风琴,真挚美好的战友情谊,即使是高原的雪也掩盖不了的`青春的光彩,怎么不会唤醒一两代人的青春回忆,怎么不会勾起一代人的向往呢?
更深刻的是本剧对人性的挖掘达到一种让人不忍直视的地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都无所谓穷凶极恶的人性,但许多人内心都有自己的小自私,小虚荣,小势利,小猜疑,小报复,而这些毛病一旦爆发就会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合对他人造成伤害,何小萍在文工团所受到的伤害正是这种。其实,这些心理的痼疾应该是许多人都会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且在不同时代,因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对人造成的伤害方式不一样。如果说刘峰在七十年代收到的委屈就是因为林丁丁的自私虚荣和当时人们思想的保守与僵化;那么他在改革开放后因拒交不正当罚款而挨安防居局的人的打,更多的是社会对英雄,尤其是残疾英雄的保护不力所致。
相对自私的,凡事当仁不让的人总是更容易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林丁丁在澳洲不是把自己宠得珠圆玉润吗?郝淑萍在得知陈灿的父亲为云南军区副司令时抢占先机捷足先登卷走了一直喜欢陈灿的萧穗子的所爱。
善良谦让的人为什么老吃亏?因为世上绝大部分人不会随便谦让的,因为他们觉得更好的生存才是硬道理,一个人在拼着命向上的时候,难免挤痛踩痛身边的人。
不能琢磨人性,琢磨多了,心里只余一片灰暗。人之善与不善,真与不真,很多时候无非就是一种天性。只是希望社会能有一种更好的制度,更好的文化,让更多的人能拥有珍惜善良的机会与觉悟而已!
不要说《芳华》告诉人们不能善良,善良的人都很惨。善良从来就不是主宰世界,赢得更多名与利的武器。它只能是一种人性的芬芳,它指向的只是精神,而非物质,是无法用
物质的眼睛去衡量的。不管世事如何沧桑,人性如何被一些东西熏染,这世上始终都会有一种高贵,叫做精神的高贵,让人不能不仰视的高贵——那就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