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午到农家经典散文【实用3篇】
五月端午到农家经典散文 篇一:乡村端午的美好时光
五月的端午,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季节。在炎炎夏日里,我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农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农村的端午节,有着独特的韵味。清晨,我被鞭炮声和锣鼓声吵醒了,原来这是农家人准备祭祀的信号。我迫不及待地赶到村庄的祠堂,看到了一幅热闹的场景。村民们身着传统的汉服,手持竹竿和五彩的丝线,跳着热闹的舞蹈,神情庄重地向祖先祭拜。祠堂里散发着香气,香烛高高燃烧,仿佛连接着祖先和今天的我们。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吃粽子了。我跟随村民们来到了一个宽敞的院子里,看到了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些粽子了,有肉粽、豆沙粽、咸蛋黄粽等等。我忍不住咽了口口水,迫不及待地品尝了一颗肉粽。那种香味和口感,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妈妈做的粽子,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
除了吃粽子,农村的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我参加了村里举办的划龙舟比赛。站在龙舟上,我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大家鼓足了劲,拼尽全力划桨,龙舟在水中飞速前进,溅起一片浪花。最终,我们获得了第一名,我兴奋得像个孩子,高兴地大声欢呼。
端午节的最后一项活动是赛龙舟。我看到一群身着传统服装的人们,抱着一只巨大的龙舟,沿着村道跑来。他们高呼着口号,充满激情地奔跑。看着他们的背影,我不禁感叹农村的端午节真是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在这个农村的端午节,我感受到了乡村的美好。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乐于分享,让我感到宾至如归。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五月端午到农家经典散文 篇二:乡村端午的传统文化
五月的端午,是一个寄托着丰收祈福和传统文化的节日。在一个美丽的农村,我度过了一个充满传统文化魅力的端午节。
农村的端午节,充满了传统的庆祝方式和活动。清晨,我来到村庄的祠堂,看到了村民们身着传统汉服,手持竹竿和五彩的丝线,跳着热闹的舞蹈,神情庄重地向祖先祭拜。这是对祖先的敬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吃粽子了。我参观了一个农家粽子作坊,看到了制作粽子的全过程。首先,将糯米用碱水浸泡一晚,然后用竹叶包裹成三角形,再用细绳捆紧。最后,放入锅中煮熟。我亲手尝了一颗刚出锅的热腾腾的粽子,那种香味和口感,让我仿佛回到了古代的农家,体验到了古人的生活。
除了吃粽子,农村的端午节还有其他有趣的活动。我参加了村里举办的划龙舟比赛。站在龙舟上,我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大家鼓足了劲,拼尽全力划桨,龙舟在水中飞速前进,溅起一片浪花。这种活动不仅考验个人的力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团队的默契和协作精神。
端午节的最后一项活动是赛龙舟。我看到一群身着传统服装的人们,抱着一只巨大的龙舟,沿着村道跑来。他们高呼着口号,充满激情地奔跑。赛龙舟是对历史传统的纪念,也是对勇士精神的崇敬。这个活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农村的端午节,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那里的人们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也深深地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决心将这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五月的端午,到了农家,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美好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祭祖、吃粽子,还是划龙舟、赛龙舟,农村的端午节都充满了热情和活力。这个节日让我更加热爱乡村,也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宝藏。我决心将这份美好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农村的端午节,感受乡村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力量。
五月端午到农家经典散文 篇三
五月端午到农家经典散文
先前,每年初夏四月,无论天气如何的炎热,农家人是绝不许提前摇扇的。老人们说“麦子见到人们摇扇就会着急的,一着急就会未熟先衰的”。直到地里的麦子从脚到梢全都如期而黄,压在人们心头“青黄不接”的忧虑方才放下,方才可以“肆无忌惮”地执扇而摇。虽然,更艰巨的“三夏”大忙的序幕刚刚拉开,不死也要脱下层皮的抢收、抢种,将在炎炎的烈日下愈加地猛烈和沉重。但各家各户都为能及时地吃上新麦而笑逐颜开――农家人盼望已久的“五月当五”到了!
多数的农家人只知道五月初五叫“五月当五”,而不知它的洋名字――“端午节”;只知道这一天是农家人企盼了一冬一春的一个小站,是农家人“三夏”大忙开始的一个仪式;虽然,他们也曾隐隐地记得,上古时有一位叫什么人在这一天投江而亡,但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个人缘何投江而亡。他们需要在熬过漫长荒春之后有所填补,在“三夏”苦战之前填饱一次肚子。于是,这个古老的日子便假借纪念古人的外衣而代代流传,一年一度。
整整一个荒春,人人都在清汤寡水、半稀不稠地苦苦等待。他们早就瞄准了村东头那块“清是勤快”的麦地,每天要看上好几遍并扳了指头数算着,恰好在农历四月底五月边可以开镰。别的可以先不管它,专门对这一块进行快收快打,直至磨出新麦面来,赶到“五月当五”吃上一顿白面条、蒸上一锅白蒸馍。
“五月当五”一大早,“吃杯茶”和布谷鸟还没有开唱,各家各户的男人们便叫上睡眼惺忪的孩子们下地了,他们要趁凉快把南岭洼地里的麦子割倒;需要在家做饭的妇女们,则搬出腌了好久的咸鸡蛋罐子、积攒了多日的鸡蛋篮子,扳了指头犹犹豫豫地咸、甜(淡)搭配捡拾一些,连同剪好的大蒜头洗净了放到锅里煮上。而后大呼小叫地吆喝起贪睡的小孩子们,去往村前的小溪小河,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好好地洗漱一番。奶奶说:月亮里的月奶奶会在‘五月当五’的头天夜间,把她捣了一年的仙药全都撒到人间的溪流河水里。人们在酷暑之前洗漱了,身体就不会长疮、五官就不会生疾!但太阳出来一照晒,药效可就全无了。因而,无论怎样贪睡的孩子们,在这一天的早上都很是机灵的,大人一叫都跟小狗撒花儿似地跑出家门直奔河流小溪而去。他们在溪水里洗足耍够了,还要端的`端、提的提,把清净的溪水带回一些,让下地的大人和出不了家门的爷奶们,也用这下了仙药的灵水洗漱洗漱,好让全家人一年都能安康无恙。
鸡蛋、鸭蛋和大蒜早已煮好并冰在了凉水里,昨晚用新麦面新蒸的发面蒸馍也已馏得翻热虚透,柴桌小椅也在打扫一净并洒了清水的当院摆正……下地割麦的大人们一到家,爷奶和小孩们便欢天喜地把热饭端上了桌。大人们洗罢绕桌坐下,妈妈适才把冰好的鸡蛋、鸭蛋送上,咸的甜的每人各样发
给一个。先是爷奶后是孩子,最后留在桌上的才是爸妈的。但很多时候,剩在桌上的就只是大蒜了。这时候,爷奶就会把分给自个的让给爸妈也或更小一点的孩子们:“我不爱吃鸡(鸭)蛋”,“我不爱吃咸(甜)的”。于是,每个村庄的每个农家小院便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并随了袅袅炊烟到处飘荡!这欢声笑语,是因早上了吃到了盼望已久的鸡(鸭)蛋?新麦面蒸馍?还是因为这天中午,还有一顿盼望已久的新麦面凉拔捞面条外加新蒜浇汁?总之,这是农家人在一个又一个企盼中获得到的又一个小小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