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随笔大全【推荐3篇】
数学教学随笔大全 篇一: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启发
数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能够灵活运用。本文将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启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授平面几何时,可以引入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地图制作等,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数学教学中的启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推理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代数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总结规律,引导他们自主发现代数公式和运算法则。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启发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概率与统计时,可以引入实际问题,如生物学中的遗传问题、经济学中的市场调查等,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概率与统计知识,解决跨学科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促进他们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启发是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启发思维,让他们能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数学人才。
数学教学随笔大全 篇三
高中数学老师常反思,才能知道教学的得与失。作为高二数学老师的,你该如何写高二数学教学反思随笔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数学教学随笔大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教师教学随笔篇一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
教师教学随笔篇二
当了近十年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笔者,在使用实验教科书的同时,用了将近二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现就我个人对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关传统数学课程的情况分析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理论性太强了,且有部分内容没有实用价值性(当然最近几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数学思想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目。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这样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体系上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有巨大差别,特别表现于教材内容、目标定位、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在内容上分四个领域:“数学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叙述;具体目标中增加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同时也指出数学不单纯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新数学中教师不单纯教,学生不单纯学;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必须全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新数学教材上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等,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更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教材中“游戏是否公平”、“跟我学”、“试试看”等极富情趣和创意的字词会令我们身不由已的进入数学的世界。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接触新教材,我们可以立即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新数学、新气息、新思想、新理念,不仅给教师很大触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学习的渴望,更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新数学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情况分析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们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也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常会制作一些小制作、工艺品等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了“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这又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成鲜明的对照,不由得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数学到底怎么学?学什么?甚至数学教师也在说这课还怎么教。其实,新与旧的最根本的差异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大众化数学的思想”。所以我个人认为数学新课堂教学应具有应有的对策
教师教学随笔篇三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教师教学随笔篇四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有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个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另一个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建议,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了每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教师教学随笔篇五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
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 “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乐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在进行时,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
数学教学随笔大全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