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不苦散文随笔【优选3篇】
苦吟不苦散文随笔 篇一
苦吟不苦散文随笔
我喜欢写作,喜欢用文字表达情感,喜欢用散文的形式记录生活。在我的眼中,苦吟不苦,写散文是一种享受。
写散文,就像是和自己对话。我可以倾诉心声,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快乐,倾诉对生活的感悟。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会不断思考,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自己的处境和选择。这种思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也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写散文,也是一种疗愈的过程。当我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我会选择坐下来写一篇散文。文字的力量让我能够把内心的纷乱整理出来,让我能够用更加客观的视角看待问题。通过写作,我可以找到答案,也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
写散文,是一种与读者分享的过程。当我将自己的故事和思考写成散文,发表在网络或者杂志上时,我知道总有一些人会读到我的文字,会对我的故事产生共鸣。这种共鸣让我觉得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是有价值的,也让我觉得自己的文字是有意义的。
苦吟不苦,写散文是一种享受。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可以随意地选择词句和句式,可以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这种自由让我感到无比的愉悦,也让我更加热爱写作。
写散文,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写作,我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当下的情感和思绪。这种思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写散文,是一种对内心的释放和宣泄。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写作成为了我的情感出口。通过写作,我可以将内心的痛苦和忧伤倾诉出来,可以将自己的思绪整理成文字,从而减轻内心的负担。
苦吟不苦,写散文是一种享受。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修炼。通过写作,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也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写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灵魂的一部分。无论是苦吟还是畅快,写作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苦吟不苦散文随笔 篇三
苦吟不苦散文随笔
日前读贾岛,再次读到“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一句。反复推敲,生怕辜负。那句有名的题后诗重点强调,“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不想品读良久,对诗人的凄苦情味没有领悟,反倒觉得,对贾岛来说,“苦吟”不苦。“苦吟”,自然当是刻苦吟诗,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反复推敲,仔细琢磨。诗人在诗歌创作上苦心孤诣,但无限放大了创作中的艰难苦痛,就本末倒置了。辛苦创作,劳有所得,原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苦吟”不苦,是脚踏实地的充实。“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贾岛脚踏实地不断追求的写照。“三年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长时间在诗句字词上的琢磨;“双泪流”则形象地写出了追求佳句过程中的辛酸。他的诗即使在内容上略显苍白,但他硬是铸字炼句,严格要求,不断推敲,最终化腐朽为神奇。纵然他没李白的才情,也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取得一席之地。
“苦吟”不苦,是劳有所得的愉悦。贾岛的.诗情调偏于荒凉凄苦,这和他时运不济、仕途坎坷有关。对于作诗,他是这么描述的:“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作者喜爱清冷而得清冷,便是他作诗的愉悦所在。在《宿山寺》中他这样写:“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他钟爱于字句精巧,用“透”来写流星从树顶上的夜空划过,用“逆”字写云行如月走。纵然后人评说“刻意求工”,诗人自己却以之为佳。否则以他“苦吟”的态度,不如心意怎肯罢休!
“苦吟”不苦,是事业有所成的骄傲。此间骄傲并非贾岛,而是后人为他骄傲。他“苦吟”的创作态度对后世诗坛影响深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少帝王将相纵然炫耀一时,然而想留名青史不得,贾岛却能把一本《长江集》保留下来。他的诗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今日中国崛起的文化财富之一,并将继续流传下去。
遥想贾岛,近思己身,古人说“知行合一”,既知“苦吟”不苦,那么就该把“苦吟”用在工作上,尤其是在党中央号召 “三严三实”之际。“苦吟”,就是要严字当头,使工作完善细致无纰漏;“苦吟”,就是要实字当头,使工作接地气惠民生。“苦吟”虽然体现不同的领域,但它所包含的严格要求与认真对待的态度,是落实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