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谷写景美文(精选3篇)

瓷谷写景美文 篇一

瓷谷,位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中国著名的陶瓷文化村落。这个小村庄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四周被苍翠的竹林环绕,宛如一颗翡翠镶嵌在大地上。每当春天来临,村庄里的梨花、桃花、杏花竞相绽放,花香四溢,美不胜收。

我来到瓷谷的时候正值春天,整个村庄被各种鲜花点缀得如诗如画。我漫步在村庄的小巷中,看到街道两旁的房屋都是传统的白墙黑瓦,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温馨的感觉。每当微风吹过,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瞬间让整个村庄显得更加迷人。

我来到瓷谷的主街,这里是村庄的中心,也是游客们最常光顾的地方。街道两旁是各种陶瓷工艺品的店铺,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让人目不暇接。我走进其中一家店铺,店内的摆设精美而又典雅,各种陶瓷作品琳琅满目,让人陶醉其中。我细细观察每一个作品,每一个都是匠心独运,无不展现出陶瓷艺术的精髓。

除了陶瓷作品,瓷谷还有一座古老的窑洞,这是当地陶瓷制作的发源地。我进入窑洞,感受到了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窑洞里面一片昏暗,但是火光依然可以照亮整个空间。我看到工人们正在认真地制作着陶瓷器皿,他们娴熟的手法和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到钦佩。窑洞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香味,让人仿佛回到了陶瓷的故乡。

夜晚降临,瓷谷的夜景更是迷人。灯光照亮了整个村庄,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我来到村庄的山顶,俯瞰着整个瓷谷。村庄的灯火辉煌,犹如星空中的繁星闪烁;远处的江水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河流淌在大地上。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感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瓷谷,这个被时光浸染的古老村庄,以其独特的陶瓷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更能领略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瓷谷,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也是一个值得游览的胜地。

瓷谷写景美文 篇二

瓷谷,这个位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陶瓷文化而闻名于世。我来到瓷谷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秋天,整个村庄的景色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我先来到了瓷谷的竹林。这里的竹子长得茂盛而又高大,迎风摇曳,宛如一位位婀娜多姿的舞者。我沿着竹林的小径漫步,脚下的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为我的到来欢呼。我仰头望去,看到了竹林的顶端,那里的竹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变得金黄,熠熠生辉。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

接着,我来到了瓷谷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树木,宛如一幅水墨画。湖边有一座小亭子,我坐在亭子里,静静地欣赏着湖水的美景。远处的山峰在湖水的映衬下变得更加婀娜多姿,宛如一位美丽的仙女。湖水上面飘荡着几只小船,船上的人们在湖面上嬉戏玩耍,笑声传入我的耳朵,让我感到无比的欢乐。

瓷谷的夜晚更是迷人。夜幕降临,村庄的灯光亮起,给整个村庄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我来到了瓷谷的夜市,这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和小商品,人们络绎不绝,争相购买。我品尝了当地的美食,感受到了独特的江西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夜晚的瓷谷还有一处令人难以忘怀的景点,那就是瓷谷的星空。我来到村庄的山顶,仰望着漆黑的天空。无数颗星星像钻石一样闪烁着光芒,美得让人窒息。我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凝视着星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无垠。在这一刻,我感到自己与宇宙融为一体,仿佛能够听到星星们的低语。

瓷谷,这个以陶瓷文化而闻名的村庄,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欣赏到陶瓷艺术的魅力,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瓷谷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瓷谷写景美文 篇三

瓷谷写景美文

  朋友们早就说好了,一定要陪他去龙泉的大窑走一走。晓敏是非常有想法并且非常严谨的写作者,为了写好这个散文,他是必须要上古窑址去求证一些史实去捕捉一些现场感觉的。

  2008年7月12日,一行人不顾夏日酷暑,终于踏上了这一段寻访之路。

  龙泉与龙泉青瓷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龙泉人,但对于龙泉的文化,尤其是璀璨无比的宝剑文化和青瓷文化,知道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一知半解。也许太熟悉了,也许太近距离了,熟视无睹之中总催生着一分麻木感。虽然近些年身处异地,也老想着要为家乡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写一写龙泉,写一写关于龙泉的一切,却终因自己的“麻木”而力不从心。

  龙泉是一座袖珍型的美丽山城,因剑得名,凭瓷生辉,由山添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这个城市创造了丰厚的文化和清秀的山水。龙泉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素有“青瓷之都”与“宝剑之邦”之谓。龙泉宝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而龙泉青瓷始于晋代。境内的凤陽山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哺育的母亲。

  鲁晓敏说,在中国几乎找不出一个地方能像龙泉一样,同时拥有着两件举世无双的“国宝”。从历史看,敢把自己叫做“龙”的,确实也够气势不凡。我想,晓敏是深深被“龙泉”所折服了,要不然他又为何要从“青瓷”开始,去参透那浩瀚如烟的“龙泉文化”?作为龙泉人也罢,作为朋友也罢,我是热切地期待着能早一天读上晓敏的这一系列美文。我是说,他在做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是一件造福于“龙泉”的事,非同寻常。

  龙泉青瓷,名冠世界的“雪拉同”。某种层面上,龙泉青瓷就代表着中国。同样的一个“China”,同样令世界为之惊叹,同样令无数人为之倾情和仰慕。了不起的“China”啊。

  其实,龙泉青瓷的渊源不只是起于晋代,我们通常认定“晋代”,无非在于现有的史料记载。据出土文物考证,龙泉在东汉时期就开始烧制青瓷了,时曰“瓯窑”。到了宋代,越窑衰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龙泉窑就取代了越窑的霸主地位。龙泉青瓷以瓷质细腻、釉色*温润如玉、造型端庄典雅而著称于世,“它分为哥窑、弟窑二系:哥窑紫口铁足,釉面开片,器形端庄,观之静穆幽深,抚之浑厚华滋,属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弟窑则以素胎朱底、缥釉绮丽见长,传世的梅子青、粉青釉色*厚如凝脂,青比美玉,为历代藏家所钟”。

  大窑与青瓷古窑址

  此次龙泉之行的重头戏当在大窑以及它的青瓷古窑址。一拨人马一分为三,自市区驱车不到一小时,就抵达目的地。

  大窑,地处龙泉市南面,琉华山下,原来叫琉田,因了“窑”之故才为“大窑”。进入村口,便见一石碑立于道旁,上刻“中国青瓷古窑址”几个大字。一湾清溪自村头蜿蜒而下,然后穿过村子扬长而去。村落中民居大部是清一色*的泥墙灰瓦房,几许古意,几许沉实。

  我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久负盛名的青瓷村。据介绍,南宋时,其瓷业生产的规模与质量,都独领风骚,成为“中国的瓷都”。今天,我们能有机会站在这样一块伟大而神秘的土地之上,是幸运的,是有福的,自然思泉如涌,心潮澎湃。

  龙泉市的文联主席江晨先生早已为我们联系上了村里的文管员周泽益。周同时是村中的赤脚医生,约莫四十左右年纪,甚是健谈,说起青瓷和大窑来头头是道,哪怕是乡路野草间随手捡起的一个小小的瓷片,都能道它个所以然,连大名鼎鼎的鲁晓敏也不得不佩服“他太有才了”。日报的阿春更是心为所动,表示回去后要整出一个版面,就写周泽益,题目就用“一个农民与青瓷”。

  窑址中心区距离村子不远,一行人决定缘“青瓷古道”步行上山。至于古人为什么要选择大窑作为青瓷产地,周泽益说,一是矿土,二是水质,三是码头和燃料。而晓敏则认为此说有点牵强,理由是类似于大窑如此这般的村庄在瓯江流域比比皆是,其窑址偏偏在大窑而不在别处,定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他有个大胆的想法看似荒唐却不无道理。他说大窑的选址可能与盗贼有关,某某人偷了官府的瓷器,躲进这深山,结果发现这里环境不错,就长期蹲点于此,开始研究和烧制瓷器,久而久之,越做越大。总之,要想破译这个谜底,似乎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行至半山,突降大。是真正的倾盘大雨。尽管大家淋得似极了落汤鸡,但炎炎中的一抹清凉,还是让我们的心情“好上加好”。我玩笑说,这雨很意味呀,它是给晓敏的寻访带来了滋润和更多的灵感。雨稍小,一拨人马便迫不及待进入到主窑区,边行边看边感叹。又是瓷片,又是“龙窑口”,又是大大小小满目的坑道。这窑址四周,青山绿水,清幽静谧,决非一般之地。或许,用“灵性*”一词来诠释当初选址之据,倒显得更为贴切。

  我是征得了文管的同意,悄悄捡了两小块瓷片带回家。阿春说,空气里飘浮着青瓷味。晓敏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青瓷。而我在青瓷面前,竟然哑口无言。

  出山的路上,至一山垭口,周泽益突然要我们驻足眺望。他告诉我们,大家面向的地方叫岙底,所立之处叫岙口。不久前,曾有日本人就满怀了虔诚,在这岙口一跪三拜。他说,世界青瓷的中心在中国,中国青瓷的中心在龙泉,龙泉青瓷的中心就在大窑岙底这一带。

  鲁晓敏对我说,这大窑青瓷古窑址,应该有个更诗意的名字,或者是“青瓷走廊”,或者是“瓷谷”。我说“瓷谷”太好太美妙了,意蕴,而且充满想象

  陈万里与“陈万里旧居”

  说到龙泉青瓷,不得不要说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学界泰斗、前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万里先生。

  陈万里(1892——196一9),名鹏,号万里,江苏吴县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国立医学专门学校,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行医。抗战期间曾任浙江省卫生处处长。建国后,在卫生部任职。1950年进入故宫,献身于陶瓷考古事业。上世纪

二、三十年代,陈万里先生为研究龙泉窑和越窑青瓷,曾经“八上龙泉,七下绍兴”,搜集瓷片标本,调查古窑址,自1928年起,先后发表了《调查龙泉青瓷报告》、《瓷器与浙江》、《中国青瓷史略》和《中国历代烧制瓷器的成就与特点》等著述,尤其《中国青瓷史略》一书将以往杂乱无章的中国青瓷发展史整理得条理清晰,许多论点独到精辟,具有相当学术价值,一直受到中外古陶瓷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们的推崇。这些专著在中国古陶瓷甚至世界古陶瓷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中国古陶瓷研究由传统“书斋考古”走向利用实地调查所获得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在大窑,我们走访了“陈万里旧居”。旧居坐落在大窑村下窑中心处,面临大窑溪,背倚琉华山。我们步入旧居时,竟然与老朋友、本土作家叶放先生邂逅。叶是大窑人氏,他告诉大家,这“陈万里旧居”就是他的家。当年陈老来大窑搞调查搞研究,就住在他的家里。他父亲与陈是一对好朋友。室内,陈列着大量的图片和物件,见证着陈万里先生的足迹。旧居前,是一尊先生的塑像。

  大窑人没有忘记陈万里。中国青瓷也不会忘记陈万里。

  寻根问源,拜访大师

  次日上午,在江晨、洪声保的陪同下,我们去市区的“夏侯文龙泉窑研究所”拜访了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侯文老先生。先生在龙泉仅有的四位国家级大师中,被誉为学院派代表。

  毫无疑问,对于散文作家鲁晓敏,这就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寻根问源”。

  夏侯文先生传承和发扬了传统的青瓷艺术,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着更富于创新性*的艺术创造。四十多年来,精品叠出,设计创作的作品多达5000余件。其代表作《红色*的诱一惑》、《仿古莲花碗》、《龙纹贯耳瓶》、《哥窑龙纹盘》等等作品,或被国家收藏,或在国际和国内的各类陶瓷评比中获奖,成为了龙泉青瓷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先生的作品,造型雅致端庄,釉色*滋润青翠,装饰新颖明快,制作工艺精巧独特,妙趣横生,意味无穷。

  夏侯文先生造诣很深,对龙泉青瓷的发展史不乏独到见解。作为新中国龙泉青瓷发展的见证者,他讲述着龙泉,他讲述着青瓷。如此细致的讲述,对于一心要写好“龙泉”的鲁晓敏,定是收获不浅。我也深信,晓敏的“寻根问源”,终究会为他的文章锦上添花,洋溢着别样的力度和厚度。

  我们走出夏侯文老先生的青瓷世界,放眼望去,这龙泉大地也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青瓷神光。

相关文章

播音朗诵自备稿件散文【精彩6篇】

自备稿件是播音主持考试成功的关键之处,自备稿件的朗读要真实、真诚、真挚、生活化。这是语言表达要遵循的优先原则。为大家分享了播音朗诵自备稿件,欢迎借鉴!  播音朗诵自备稿件散文 篇1  一直以来,与雨都...
散文2019-06-04
播音朗诵自备稿件散文【精彩6篇】

致亲爱的你们散文【精简3篇】

亲爱的你们,菲,阿警,甜甜,影,敏儿,陪伴我三年的可爱的你们,好久不见,最近还好吗? 前几天看到朋友微信朋友圈里谈到他们怀念的那些年,那些事,也突然勾起了我与你们那...
散文2016-07-06
致亲爱的你们散文【精简3篇】

《七启》散文欣赏(最新3篇)

昔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骃作七依,辞各美丽。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启。并命王粲焉。 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飞遯离俗,澄神定灵。轻禄傲贵,与物无营。耽虚好静...
散文2013-04-06
《七启》散文欣赏(最新3篇)

回不去的小时候抒情散文【优质3篇】

我时常回想起,自己躺在老家院子里的草垛上,每当夜晚来临时,四周一片漆黑,只看的见门口和窗户缝隙里传来的微光,还有从烟囱筒里冒出的浓烟和夹杂的火花,稍众即逝。爸爸在...
散文2019-09-05
回不去的小时候抒情散文【优质3篇】

老巷时光原创散文【经典3篇】

在喧嚣、浮华的闹市后面,小城有一片古老得让人忘记什么时候就已存在的巷子,如同一段被遗忘的时光,从时光的河流里跳脱出来,多少年来,静静地伫立在小城一角,随岁月渐老。 忆及在小城读书时,常从菜园仔的小巷进...
散文2011-07-09
老巷时光原创散文【经典3篇】

红线意识散文【精简3篇】

公司里又进行安全培训、安全宣传、安全题材电影放映,安全形势教育了各分厂、部门都通过应急演练、知识竞赛、黑板报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做好“安全生产月”工作。又是一年的六...
散文2019-03-01
红线意识散文【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