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随笔(精彩3篇)
坎儿井随笔 篇一
坎儿井位于我家乡的一个小村庄中,是我们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夏日的夜晚,我们总会聚集在坎儿井旁边,一边取水一边聊天。这个井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见证了我们村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坎儿井的水源来自于山脉中的泉水,水质清澈甘甜。据老人们回忆,坎儿井修建于上个世纪初,当时是为了方便村民们取水而建的。井的深度约为三十米,周围是由石头砌成的井墙,看上去非常坚固。井口上方还有一个木质的盖子,可以保护井水的干净和卫生。
夏天的夜晚,坎儿井旁总是热闹非凡。村民们会带上水桶或者水壶,聚集在井边,排队等待取水。有的人一边取水一边洗脸,有的人则是用水壶泼洒身体,希望能够凉爽一些。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坐在井边的石头上,听着水流的声音,感受着夜晚的凉意,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在这样的夜晚,我感到家乡的温暖和融洽。
坎儿井不仅仅是我们取水的地方,也是我们交流感情的地方。在取水的过程中,我们会聊天、开玩笑,互相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有时候,我们会谈论村里的事情,也会聊到一些轶事和趣事。这样的交流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感情。
虽然现在村庄里已经有了自来水,但是坎儿井仍然是我们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当我回到家乡,我总会去坎儿井取一些水,感受一下这份熟悉和温暖。坎儿井见证了我们村民的劳动和生活,也见证了我们之间的情谊。
坎儿井,是我们村庄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我们村民的精神家园。只要有坎儿井的存在,我们村民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坎儿井随笔 篇二
坎儿井是我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也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每当我回忆起那段快乐的时光,坎儿井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
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村子里没有自来水,所以每个家庭都要到坎儿井取水。我记得小时候,每当夏天的夜晚,我总是跟着妈妈一起去坎儿井取水。那时的我总是兴致勃勃地拿着水桶,蹦蹦跳跳地跟在妈妈的身后。
坎儿井是我们村庄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周围的石墙由村民们亲手砌成,看上去非常坚固。井口上方还有一个木质的盖子,可以保护井水的干净和卫生。每当夏天的夜晚,井旁总是挤满了村民们,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取水的过程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我记得有一次,我拿着水桶正准备取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桶打翻了。水顺着石墙流了下去,我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叔叔走过来,看见我的窘迫,立刻过来帮我把水桶扶正。他笑着对我说:“小朋友,下次要小心点哦。”我点了点头,感激地看着他离开。这个小插曲让我感受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和温暖。
坎儿井也是我与爷爷奶奶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每当我回村看望他们,他们总是会带我去坎儿井取水。爷爷会给我讲取水的技巧,奶奶则会笑着说:“小心别把水桶打翻了哦。”这样的时光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经长大了,离开了家乡。但是每当我回忆起那段快乐的时光,坎儿井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它见证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我与家人之间的情谊。
坎儿井,是我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更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深深地怀念那个陪伴我成长的小村庄和那口见证我快乐的井。
坎儿井随笔 篇三
坎儿井随笔
去完葡萄沟,我们就来到了坎儿井。
吐鲁番是著名的“火洲”,又是葡萄的产地,用水量非同一般;而日常的生活用水、浇灌农作物的`水,都是取自吐鲁番的祖先们发明的优秀水利工程——坎儿井。
坎儿井已有20xx多年历史,经历了历史与时间的考验,它与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列,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坎儿井在历史上分布在吐鲁番、哈密、昌吉、和田、阿图什、乌鲁木齐等地,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坎儿井断面小、施工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缺乏安全保障、工程量浩大,不愧是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
坎儿井分为暗渠、竖井、明渠和蓄水池,我们参观了坎儿井的地下暗渠。下了一段旋转的坡,来到了暗渠,就是地下水水道。这是个类似溶洞的地方,很湿,很滑,黑漆漆的。我们走在木质栈道上,底下是哗哗流的水。其中有一块是钢化玻璃,可以清楚的看到水流,我让妈妈牵着,蹲下弯腰,伸出手去够水,水很冰,冰的彻骨,我赶忙收回手,不停地哈气搓手,表姐也摸了摸,她也说好冷。再往前走,就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暗渠。听说坎儿井是先打一口竖井,下到里面挖暗渠,把井分别用暗渠连通,水就能供到了。暗渠就是一个人匍匐着,边爬边这么一点点打通,总长5公里左右,最长的有20公里。这暗渠还没我高,真想象不了是怎么挖出来的。
有幸能来坎儿井,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地形坡度,把地下水引出用来灌溉农田,维系生命,孕育绿洲的杰作。坎儿井是吐鲁番人民的“母亲河”、“
生命之泉”,可是近年来坎儿井不断减少,全疆只剩下614条。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好吐鲁番祖先们留下的这一不朽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