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堰塘散文(精简3篇)
一湾堰塘散文 篇一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一湾堰塘。它位于我家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是我们村民的重要水源。每当夏天来临,村民们都会来这里洗衣、洗菜,还有一些孩子们会在这里玩水。对于我来说,这个堰塘不仅是水源,更是我童年快乐的见证。
这个堰塘的水非常清澈,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看到水底的鱼儿在游来游去。每次我来到这里,都忍不住想脱下鞋子,把脚伸进水中感受一下清凉的触感。有时候,我还会带上一些食物来喂鱼,看着它们争先恐后地吃食物,心里也会感到一丝满足和快乐。
这个堰塘的周围是一片绿树环绕,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香气。特别是在春天,花开得格外艳丽,像是给这个堰塘增添了一抹生机和美丽。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会在堰塘旁边采集一些野花,然后用它们来装饰我们自己的小房子。那时候,我们总是笑得灿烂,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除了美丽的景色,这个堰塘还有着重要的功能。它不仅为我们村庄提供了水源,还能调节水量,保护我们村庄免受洪水的侵袭。每年夏季,我们都会看到来自其他村庄的人们来这里挖沙,用来建房或者修路。这个堰塘成为了我们村庄的骄傲和自豪。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离开了这个小村庄。但是,每当我想起那个堰塘,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它不仅是我童年的回忆,更是我对家乡的思念。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回到那个堰塘,再次感受到那份宁静和快乐。
一湾堰塘散文 篇二
小时候,我经常在一湾堰塘玩耍。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人为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在这个堰塘里,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这个堰塘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鱼儿在水中畅游。我喜欢坐在岸边,看着水波荡漾,仿佛心灵也跟着平静下来。有时候,我还会带上一本书,坐在堰塘旁边读起来。那种宁静的氛围让我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压力。
这个堰塘四周是一片绿树环绕,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香气。我喜欢在这里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候,我还会看到一些小动物在草丛中穿梭,它们的活泼和灵动让我感到一种亲近。在这里,我可以忘记一切烦恼和烦忧,只专注于眼前的一切。
这个堰塘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为我们村庄提供水源。在夏季的炎热天气里,村民们会来这里洗衣、洗菜,解渴。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们在这里玩水,他们的笑声和欢乐让我觉得这个堰塘是多么重要和美好。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这个小村庄,去了大城市追寻我的梦想。但是,我依然怀念那个堰塘,怀念那份宁静和平静。每当我感到疲惫和压力时,我会想起那个堰塘,让自己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我相信,无论我身在何处,那个堰塘永远都会是我心灵的归宿。
一湾堰塘散文 篇三
一湾堰塘散文
一湾堰塘,卧在乡村老屋门前。人们形容堰塘的数量,常用“口”,比如一口堰塘。而这老屋门前的堰塘,不是方塘,不是“口”字形,而是呈横着的“Y”字形,所以我说它是一湾堰塘了。它无源头而来,有尽头而终,不能称之为河,它横贯在八九户乡亲们的门前,算是一条狭长的水系半绕乡村。乡亲们称呼门前的这一湾水系,常称之为“堰里”。比如乡亲们会说,到堰里去摆衣裳,到堰里去洗衣淘菜等。
这一湾堰塘,是人工挖掘,还是先天自有,无从考证。我们乡村名字中带有一个“湖”字,从这名字中,我有一个猜想。就此,我做出想象推定:历史上,乡村是一定有湖而在的。要不然,乡村怎会以带“湖”字而命名呢?村里的一个个堰塘应该是从之前的湖演变而来,我们门前的一湾堰塘也是如此。按照我们中国人改名叫名的习惯,对一个地名的称谓,常以该地的标志性物作为名字。从大的名字来看,比如“湖北”“湖南”,就是以洞庭湖的北南方位而得名。从小的地名来看,比如靠近集市的杨集村,就是以姓氏杨姓的居住地,发展成集市后,命名“杨集”。我们的乡
村名,应该也是如此。杜氏祖先三兄弟从江西而来,三兄弟各择一地居住。兄弟之一择此地而居,应该就是选择了有湖的此地,后散枝开叶,延续发展,聚集成形了目前的乡间村落。故而乡村名字也就自然而然地叫成了“杜湖村”。有过湖,就会有湖的印迹。这些堰塘,就是湖的遗迹了。当时的湖,或因水土流失,或因洪水冲涮改道,或因人工改造,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成一个个小的堰塘。这是我的推定,若要科学论断,还需掘土考古。平凡如细粒,又不显山露水的一个乡野小村的堰塘,既无任何考古实用价值,又费工费力,大可不必兴师动众。堰塘的过往,无人追忆;我也只是臆想推定而已。堰塘,如同乡村的土地、岸边的林木一样,平凡如斯,无人问津,没人搭理,无人关注它的过去、现在和今后。只不过,它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乡里,所以我才会时常想起它,小笔记录记录它在我心中的印迹。每次回到老家,总要从它岸边的路上走过。看到堰塘对岸边葱绿茂盛的荆棘丛,关于堰塘白蛇的.美丽传说,萦绕脑际。那条通人性的银白蛇还在么?童年的我,记牢了邻家向妈妈讲的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的堰塘,不止现在的面积这么大,有十来亩地宽阔,还有一条细流从堰塘口流出,说是一条细长的小河沟更为恰当,一直流到村南头,流到村南头的庙宇外的池塘里。庙宇里香火不旺,只有一位和尚,常常外出化缘。一天,和尚从外化缘回来,在村口,看见一位老乡在塘岸边收拾先天晚上放下的鳝鱼篓子。只见篓子里面有几条鳝鱼和一条银白色的水蛇。和尚见了那水蛇,满身银白,连连作揖,口念“阿弥陀佛”。那水蛇见了和尚,也在篓子里连连摇头摆尾,跃跃欲试想跳出篓口。和尚告诉那老乡,这条水蛇不可杀生,他愿用他刚化缘来的银两买下它,将其放生。那老乡见和尚善心慈怀,没要银两,与和尚一起将水蛇放进了塘中。游到水中的水蛇,还不时回过头来,眺望岸边。和尚告诉那老乡,那是一条在水中修性的白蛇,还未修性成仙,日后定会帮助这一方百姓。老乡回来告诉乡亲们,以后在塘中若再遇到这条小白蛇,都要放生。乡亲们都遵守这一信诺,连塘中的其他水蛇也不捕捞杀生,并一辈辈地向后人传述:水蛇不咬人,不要捕杀它。据说,后来那条白蛇就生活在对岸边的荆棘丛中的蛇洞里。有乡亲目睹,有一年夏天的大白天中午,它还在岸边嬉水,银白色的身体像一条白飘带,“忽”地一声从水塘的这边飞到岸的那边。说得比较神奇的是,那年日本鬼子进到村里,乡亲们都躲藏在荆棘丛中。眼看鬼子就要搜到荆棘丛了,忽然在鬼子面前,有一道白光一闪,起了一阵旋风,飞沙走石,风把鬼子们吹到晕头转向,不知东西。鬼子们害怕,再也不敢往前,便原路返回了。躲藏在荆棘丛中的乡亲们得救了。乡亲们说,肯定是堰塘里的那条白蛇帮了大忙。
向妈妈的故事,令我对堰塘和那片荆棘丛一直充满着神秘之感。小时候,不敢下到塘里去洗澡,也不敢到堰塘对岸边去玩耍。我怕我碰到了那条白蛇,碰到了那些不咬人的水蛇。靠近路的堰塘这侧,是我和伙伴们童年和少年的玩耍地。堰塘的波光水影,见证了我和伙伴们的童趣和天真,见证了我们少年的情怀和憧憬。如今,堰塘已是另一番天地了。早些年,乡间改建水田,抽多了地下水。堰塘的水位下沉,多年积水不多,有许多年还是干涸的。勤劳的乡亲们还在塘底种上些了菜蔬。如果碰上夏天雨量充沛,有些年份塘里还能积满水。它显得衰落了,已没有了水的灵秀和生机。塘底几摊浅水,歪倒的树木半头斜插在塘水中,被人倒在塘边的生活垃圾很是刺眼,岸边流失的泥土已将塘床抬得老高。那个曾经水波荡漾、水草旺盛、鱼跃蛙鸣的堰塘只能成为回忆了。堰塘虽已不再是昔日的满塘水波,但对岸边的那片荆棘丛仍是繁茂葱郁,金银花飘香,野葡萄果挂满枝。只是不知道那丛林中,那条白蛇还在修性么?还能在水盈满堰塘时出来嬉水么?
远离故乡多年。堰塘,成为我忆恋故乡的乡愁。梦里依稀见,传说绕脑际,联想浮翩翩。我想象出堰塘古时大湖的波浪涟漪,水草莲叶,蛙鸣鱼游;我想象出古时祖先驾舟泛湖,撒网捕鱼,丰腴年景;我想象出堰塘边和尚僧人的善目慈颜和白蛇的优美传说;我想象出堰塘边乡亲们为解放而斗争、为幸福而劳动的奋进历程。我想象出乡村振兴中,堰塘焕发生机,水清荡漾,满塘生春草,堰塘处处蛙。
堰塘边的水泥路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