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世疾邪赋》原文及赏析【最新3篇】
《刺世疾邪赋》原文及赏析 篇一
《刺世疾邪赋》是唐代文学家戴叔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观察力,展现了作者对社会邪恶和腐败现象的深刻批判。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刺世疾邪赋》的原文及赏析。
《刺世疾邪赋》原文如下:
秦宫何盖,宛转其上。迥出迷云,凌烟屹兀。何炎凉之梦,乃燕赵之腴田。夏冰人之一饭,而况堂堂者乎!临伊水之滨,观浮云之变。一日而风,一日而雨。贤者卒然狂笑,愚者竟不觉。妖氛膻腥,犹或可耳闻,而闻者愈矣。唯达者不惑,唯远者不迷。炎黄之嗣,宜翦削以为瑞。夫何益哉!
《刺世疾邪赋》以描绘秦宫的壮丽景色开篇,通过对宫殿的精细描绘,展示了贵族生活的奢华与荒唐,以及社会的蜕变。接下来,作者以夏冰的脆弱暗喻人们对于利益的贪婪和欲望的无止境。然而,人们却对于自然的变幻不以为然,愚者们竟然无法察觉其中的巧妙和美妙。在这种社会氛围下,邪恶的气息逐渐弥漫,愈加肆无忌惮。唯有那些有远见的智者和追求真理的人才不会被迷惑和蒙蔽。最后,作者以炎黄之嗣来呼吁人们应当削除邪恶,追求真善美。
《刺世疾邪赋》是一篇富有深意的批判之作,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性的丑陋与社会的腐败。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和夸张的形容词,将社会的丑恶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自然变幻的描写,突出了人们对于虚假和邪恶的无知与漠视。在这种背景下,作者通过呼吁人们削除邪恶,追求真善美,展现了自己对于社会的期待和对于人性的信仰。
总的来说,《刺世疾邪赋》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于人性的担忧。通过对邪恶的揭露和对真善美的呼唤,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期待与希望。这篇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刺世疾邪赋》原文及赏析 篇三
《刺世疾邪赋》原文及赏析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刺世疾邪赋》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刺世疾邪赋
两汉:赵壹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为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慾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柁,坐积薪而待然?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橈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
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髒依门边。
鲁生闻此辞,紧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赏析
东汉时期,处于外戚、宦官篡权争位的夹缝中的士人,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愤懑郁结,便纷纷以赋抒情,宣泄胸中的垒块。赵壹《刺世疾邪赋》就是这类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压抑在胸中的郁闷和不平,在文中化为激切的言词,尖锐揭露了东汉末年邪孽当道、贤者悲哀的的黑暗腐朽的社会本质:“舐痔结驷,正色徒行”,“邪夫显进,直士幽藏”。甚至敢于把批评的矛头直指“执政”的最高统治者:“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最后由“刺世”发展到同这黑暗的`世道彻底绝决的程度:“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
此赋在仅四百余字的篇幅中,对黑暗腐xx败政治的揭露抨击,其尖锐激烈直截了当,在整个汉赋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尤其引人瞩目。赋一开始,就将批判的锋芒毫不含糊地指向了自五帝三王以来迄今一切封建末世:“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而只能愈演愈烈:“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愈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根源即在于统治者“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其深刻犀利,实为一般惯于恪守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所不能及。继之又通过反复对比,对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公开曝光:“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谄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实执政之匪贤,近习秉其威权”,那么不贤之人能执政、宦官近习能秉权的原因说到底还在于“九重既不可启”。
这样就层层深入地活画出了具有东汉末世时代特点的那种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极端腐x败的政局。因此,他义无返顾地表示: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非存。与之毫不妥协地抗争,愤怒激越的感情,直如火山喷发,震人心魄。
此赋在抒发自己感情时直率猛烈,痛快淋漓,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揭露批判时政的深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与思想内容相协调,此赋一改堂皇典雅而为疏朗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