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远方的散文【精简6篇】
一个人的远方的散文 篇一
远方,是一个永远无法触及的地方。它像一颗遥不可及的星星,时刻闪烁在我的眼前,却又无法触摸。每当我追逐着远方,它又无情地向我远去,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力。
我是一个孤独的旅人,独自踏上寻找远方的征程。没有伴侣的陪伴,没有亲人的依靠,我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脚,穿越千山万水,去寻找那个遥不可及的远方。
每一次出发,我都背负着沉重的行囊,里面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和对远方的向往。我像一个迷失在大海中的航海者,手持罗盘,寻找着前进的方向。我没有目的地,只有一个远方,一个可以让我远离现实的远方。
旅途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善良的陌生人给予我帮助,有凶恶的野兽威胁我的生命,有美丽的风景让我心醉神迷。每一次的遭遇都让我明白,远方并不只是一个地点,它更是一种心境,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远方,它是我的梦想的彼岸。在远方,我可以摆脱束缚,尽情展现自己。我不再是一个平凡的人,而是一个勇敢追求梦想的人。尽管远方遥不可及,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追逐,总有一天,我会到达远方的彼岸。
一个人的远方的散文 篇二
远方,是一个永恒的诱惑。它像一首美妙的乐曲,时刻在我的耳边回荡,引领着我向前。每当我望向远方,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我是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不甘于平庸的生活,追求着远方的自由与激情。我独自踏上远方的旅程,没有畏惧,只有无尽的向往。我相信,只有在远方,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一次出发,我都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我不知道远方会给我带来什么,但我知道,远方会改变我。在远方,我可以遇到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文化,领略不同的风景。这些都会让我成长,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旅途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我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有时我会碰到不公和困境。但我从不退缩,我坚信,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抵达远方的彼岸。
远方,它不仅是一个地点,更是一个心灵的寄托。在远方,我可以找到内心最真实的自己,释放压抑已久的情感。我可以尽情地欢笑,尽情地哭泣,尽情地感受生命的美好。
远方,是我永远的归宿。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向着远方前进。因为我相信,只有在远方,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在远方,我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个人的远方的散文 篇三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茫茫戈壁,一望无垠。
一个人迎着落日的夕阳,手持锡杖,在艰难的行走,身后拖长的背影愈发显得孤独,但步履依然是那样的坚实,因为有梦想的远方在不停的召唤。这个人,就是玄奘大师,在他身上发生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传说中的神奇,佛性确实让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试图走进他,去了解他的神圣、伟大和卓越……
也许是心有灵犀,今年和玄奘大师有了两次比较亲密的“接触”。一次是在一个灯火辉煌的夜晚,我来到了西安大雁塔,大雁塔就是玄奘为藏经而建的,在大雁塔前的广场上,我看到了手持锡杖、坚韧前行的玄奘;一次是暑假时期,到偃师去,这里是玄奘的故乡,有唐僧寺、玄奘故里等,使我能够再一次追寻他的足迹,领略他伟大的壮举。
玄奘,姓陈,原名陈祎或陈袆,洛阳偃师人。对于他的名字,是祎(yi)或是袆(hui),史学家曾争论不息,各持己见,因为从书法的传承来说,因为“一点”的差别,而来辨别真伪,确实极为不易。就像孔乙己茴香豆“茴”的四种写法一样,意义并不大。无论是怎样的一个名字,丝毫影响不了玄奘、三藏法师甚至唐僧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影响不了他的伟大贡献。
出生于官宦之家的玄奘,从小就跟父亲学习《孝经》等儒学经典,耳濡目染中,使他“爱古尚贤”“备通经典”。也许,年少时的学习和经历,能够成为一生追随的梦想,就像数星星的孩子张衡那样,最后成为了科学家。十一岁的孩子,也许还在母亲的怀抱中撒娇,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中玩耍,而十一岁的玄奘,却选择了跟随他的次兄进入寺院,学习《法学经》、《维摩经》等佛学经典。在长久的学习和研读中,他对佛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成为他一生最好动力,一直持续到他终老离世。看来,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让他不知疲倦、殚精竭虑,让他兀兀穷年、焚膏继晷,让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终成一代佛学大师。
由于唐代的战乱,他赴蜀学习,师从多师,由于他的勤学精研,虚心请教,使他的佛学造诣如日中天,闻名蜀中,成为年轻的佛学家,得到了大家的厚爱。也正是在这里的学习中,鉴于法相学形成的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使佛教界经常辩论,都认为自己的为正宗嫡传。当时天竺的高僧抵达长安,玄奘从他口中得知佛教界的大师戒贤在印度烂陀寺讲经,这对于他来说,不啻为一桩喜讯,于是发愿西行,想直探原典,弄清佛教的来龙去脉,来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理想有多高,力量就有多大。人都是逼出来的,不给自己逼一下,就不知道自己有多牛。面对现实的“骨感”,在朝廷不允许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不找借口,当立下西行取经的宏愿后,一匹马、一行囊、一杖芒携带者他那一颗雄心、一腔热血,就开始了漫漫的西行。
行文至此,我想到了封侯河南方城博望的张骞,张骞通西域在历史上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加强了文化科技的交流,开辟的丝绸之路对以后也有深远的影响。
玄奘就是按照丝绸之路的路线,一路西行,冰雪、荒漠、高山、风沙、野兽……关山重重,前路迢迢,缺衣少食,艰难险阻,时时都有生命危险。而在此前,曾有三百多僧侣去西域,大部分死在路途,少数人无功而返。玄奘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经由今新疆北路达天竺境内,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经今新疆南路回到长安,往返凡十七年,行程约五万里。这其中的艰辛和酸甜苦辣,只有玄奘一个人最为清楚。这里,有他的雄心壮志,冥冥之中,也有佛法带给他神的礼遇。五万多里,那是一个怎样漫长的路途啊,他用步履一步步的丈量,十七年春夏秋冬,多少次的花开花落,玄奘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有这样的一个场景,让我们屏住呼吸,用虔诚的目光注视着已成为大德高僧还依然年轻的玄奘。戒日王在曲瓦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参加的有印度区域的十八个国王,三千个大小乘教学者和外道两千余人,玄奘胸中自有千万雄兵,腹有诗书气自华,任人问难,而竟无一人能予诘难,足见玄奘学识之渊博,对佛教钻研之精深!
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回来。我觉得,这对于玄奘来说,还不是最伟大的,也不是最了不起的。
是因为,归国之后的玄奘潜心修行,一门心思沉浸在佛经的翻译上,据记载,玄奘及其弟子共翻译出佛教经典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何等卷帙浩繁的辉煌巨著啊!
是因为,玄奘将翻译的佛经呈献给唐太宗,唐太宗亲自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书法大家褚遂良亲书,成为千古书人学习的楷模。唐高宗李治根据他翻译的佛经,亲自撰写《圣教记》,一序一记,足以说明唐代佛教得到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王羲之《集王圣教序》成为中国书法的奇葩,足以名垂青史、彪炳千古!
而最了不起的是他的虽九死而未悔,是他的不忘初心,是他的视权势为粪土的精神和情怀,是一位真正有佛性的人。
玄奘归国以后,受到了朝廷的极为重视,唐太宗、高宗亲自接见,并为其经书亲自作序作记,一序一记,演绎了君主和高僧、和佛教的美好史话。根据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唐太宗、高宗,多次要求他还俗做官,这对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好事,包括杜甫、李白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量级人物都在所难免,但对他来说,一概的予以断然拒绝。多次上书皇上要求回相对僻静的少林寺翻译经书,但也被皇帝否定。所以,才有了慈恩寺、大雁塔这些名胜古迹流传于后世。
也是让他意想不到的一个收获,是玄奘的作品填补了印度历史的空白。他口述弟子记载的的十二卷《大唐西域记》,通过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一百一十一个国家和传闻中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山川、地貌、物产、习俗等,再现了印度地区的历史。而于当时印度地区的历史没有丝毫的文字记载,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说:“无论怎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是,根据《大唐西域记》改编创作的《西游记》,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玄奘做到了,而且做到了“立志、立德、立言”,所以才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当我在玄奘故乡,瞻仰唐僧寺的时候,我一直都为这样近距离的接触、感受这样一个伟大人物而激动。他不是神,他是一位从偃师走出的圣哲。如果从他做出的贡献来看,玄奘应该说是一位翻译家、旅行家、佛学家,也可以说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世界和平的使者。
一个人的远行,开启了一个中国佛学的新时代。
诗和远方的原野,永远在召唤者每一个不愿苟且生活的人!
一个人的远方的散文 篇四
很想,
很想一个人,
只是自己一个人,
去很远很远的远方。
长发轻挽 ,
淡颜素装 ,
去追随心的方向。
无需旅伴,
无需行囊,
只带上一个渴望已久的梦想。
一个人的远行,
一个人的海边,
一个人的天堂,
用自己保留的一点肆意,
让自己的心思奔放地流淌。
把我最后的一点坚强送给浪尖上的海燕,
把我最后的一点温柔送给海底的月亮。
把我琴弦外的音符在空寂的海滩上疯狂的弹响,
把我画中留白处的想象填补在海天相接的地方。
站在高高的礁岩上,
让我的最后一滴眼泪
随着海风飘落在浩瀚的海洋,
敞开我的胸怀,
狠狠地拥抱大海上新升的太阳……
一个人的远方的散文 篇五
阁楼的书架上,一本泛黄的小说里夹着一张中国地图,里面圈点了很多地方,去过的和想去的,各用不同颜色标识着。
那些年的我热衷诗和远方,喜欢背着行囊四处游逛,喜欢啃着面包听着他们当地人操着叽里呱啦的口音聊天,有时,两天的行程,一半在车上,一半在路上。
喜欢用脚步临摹路线的弧度,喜欢在地图的每个驿站拍下照片留念,也会挤在人群里朝树杈上的野生动物做个鬼脸,觉得和大家这样的步调一致,也就有了伴儿。
那时,我以为的远方在三位数的票价里,在数十个小时的车程里,在归途中眉开眼笑的相册里。后来结了婚生了娃,忙着工作和生活的开始有了抱怨,觉得自己的生活轨迹再也没了选择的自由,感觉每天都像是在原地旋转,无法前进又无法停下来,心情真是糟糕透了。
有一天,我买了车票,简单收拾了行李,踏上了“寻找自我”的旅程。
在慢慢启动的车厢里,听着车厢内嘈杂的人声和车轨摩擦出的金属声,心里踏实极了。站台在视线里越来越远,窗外的树木像一帧帧的底片,默默记录着这次旅程。隔壁座的是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一个七八个月的孩子,孩子伸着小手在妈妈胳膊上轻轻抚摸着,不时抬头看看行李架上的包裹或窗外忽闪而过的树影,可爱极了。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三个小时二十分钟,三个小时二十五分钟……
感觉时钟转得越来越慢,每个驿站停顿的时间都显得很漫长,轨道之间的摩擦声越来越刺耳,窗外忽闪而过树影开始让人头晕。这时手机显示一条未读信息,小沫发来的。
“怎么样,现在的心情是不是特爽!”后面配了个欢跳的小猫咪动图。
我回了个很丧的表情,感觉浑身不自在,却又不知道那感觉从何而来。随后发给她一句话“这才发车三个小时,却已经失去了兴致”。
“估计是乏了,你睡一觉就好了”。
或许吧,我关掉了手机,把帽檐压低了些,准备眯一会。
醒来时已接近黄昏,车厢内安静极了,偶尔传来舒畅的鼾声,我舒展着有些酸麻的胳膊,看了下时间已经接近六点,想着这个点孩子应该在吃晚饭吧,于是拨通了家里电话,听筒里响起了熟悉的铃声,五秒、十秒、二十秒,终于在铃声接近尾声时接通了电话。
“喂,孩子吃饭了吗?”我捧着手机等着孩子稚嫩的回答。
“还没,正在广场玩呐,你那边怎么样?”孩子爸的声音,听得出是在小区外的广场,那里一到晚上总是那么热闹,想到前几天孩子在那儿伸着小胳膊小腿学跳舞的场景真是太可爱了。
简单聊了两句,嘱咐他们早点回家吃饭,多喝些热水。
收起电话后便开始想家了,而且越来越强烈。想念吃完饭就可以瘫坐在地上的小熊沙发垫,想念孩子举着玩具枪朝我哒哒哒后提醒我躺下去的可爱指令,想念他爸在恋爱时都不曾有过的温柔和牵着孩子的手一起浇花的背影,想着想着突然后悔选择走出来的旅行。
那次旅行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后,感觉那里再不像牢笼,而是沐浴着爱的地方。
一个人的远方,其实并不一定在遥远的地方,它可能是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看过的每一处风景,也可能是我们结结识的每一个人,或热爱的每一方土地。
一个人的远方的散文 篇六
在年轻的日子里,我要告诉张我将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渐渐明白,许多的时候幸福是条单行道,走过时毫无知觉,到回首时,却发现只能翘首远观,再也无法原路返回,空白,怅然。
没有人值得你的骄傲碎落一地,就像你自己说的,过去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不再美好。向前走,前方有更美好的风景。
有一种想念,叫避而不见。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碎不及防;故事的结尾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但愿快乐,不是你忧伤的华盖。
总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默默走来,不带任何声响,我错过了很多,我总是一个人难过。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每个人好像你。
我于茫茫人海之中寻我唯一灵魂伴侣,得之则幸,失之则命。如此而已。
或许有些人,有些事,在记忆里过,他们踩了一地忧伤与明媚,并在微光里告诉我:远方要一个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