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山天都峰记散文随笔(经典3篇)
登黄山天都峰记散文随笔 篇一
天都峰,黄山的巅峰之一。它矗立在黄山主峰的最北端,海拔1864米,是黄山的最高峰之一,也是著名的观日出胜地。登临天都峰,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中,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清晨,我和朋友们早早来到天都峰的山脚下,准备迎接日出的到来。我们沿着陡峭的山道一步步向上攀登,汗水顺着额头滴落下来,但是对于眼前即将呈现的壮丽景色,我们充满了期待与激动。
终于,我们来到了天都峰的顶峰。这里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静静地等待太阳的升起。渐渐地,天边泛起了一抹红晕,太阳缓缓地升起来了。一轮红日从云层后面冉冉升起,辉煌的光芒洒满了整个天空,照亮了天都峰的山巅。这一刹那,山林的翠绿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鲜艳,云雾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柔和,整个世界都被温暖的阳光所包围。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给我们带来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登上天都峰,我们还能俯瞰整个黄山。眼前是一片山峦起伏的景色,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近处的山峰层层叠叠。云雾如烟,若隐若现,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山间的松柏挺立在悬崖峭壁之上,顶风傲雪,仿佛在讲述着岁月的故事。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庄严。
登临天都峰,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站在山巅,人们不禁会陶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自然的伟大和壮丽。登黄山天都峰,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登黄山天都峰记散文随笔 篇二
天都峰,黄山的巅峰之一。它矗立在黄山主峰的最北端,海拔1864米,是著名的观日出胜地。我第一次登临天都峰,被它的壮丽景色和神奇气息所深深吸引。
登山的路途并不轻松,我们需要攀爬陡峭的山道,克服高原反应和体力的考验。但是,当我们登临到天都峰的顶峰时,一切的辛苦都变得微不足道。站在山巅,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豁然开朗,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宽广无边。
天都峰的美景让我陶醉其中。云雾缭绕,如梦如幻。山峰层峦叠嶂,苍翠欲滴。远处的山峰在云雾的映衬下更加神秘,近处的山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瑰丽。站在山巅,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登临天都峰,我也有幸目睹了壮丽的日出。清晨,太阳缓缓地升起,洒下一片温暖的光芒。远处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呈现出鲜艳的颜色,整个黄山仿佛被点亮了一般。这一幕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登黄山天都峰,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它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与美妙,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站在山巅,我觉得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的烦恼和忧愁都被抛在了脑后。登临天都峰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顶天立地,什么叫做身临其境。我将永远珍藏这次登黄山天都峰的记忆,让它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登黄山天都峰记散文随笔 篇三
登黄山天都峰记散文随笔
黄山莲花(海拔1860米)、光明顶(1840米)、天都(1810米)三大奇峰鼎足而立,峻拔寥廓,撑托苍穹。三峰中尤以天都最为奇险,古称 “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古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民间有云:“游山不上天都峰,等于白跑一场空”,意为此峰为游黄山必游之地。
笔者已经游历过黄山两次,第一次是35年前的1980年夏,那次因暴雨,未上天都峰。后1992年陪同客人再次来黄山,又因天都峰封山,再次与之失之交臂。于是天都梦成了耿耿于怀的平生夙愿。
今年五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年已6旬的我偕同老伴带着未了的心愿搭乘朋友的便车与几位友人一同再次上黄山,瞄着天都峰而去。
早5:30从旌德县城动身,6:30车到汤口公交总站,考虑到从后山坐索道要排队,且天都最好的风景集中于前山。于是决定从前山上。
当然,前山也更具挑战性:从半山寺新道口上到天都极顶垂直落差430米,途程约2.5公里,天梯共2175级石阶……
6:40坐上到慈光阁的大吧。
天气是特别的好。车过黄山大门后,左突右拐,蜿蜒曲折上行,窗外景色也格外的迷人。突兀灰白的岩石山体披着霞光,参差迭起,错落有致,将我们渐渐带入黄山的佳境。
7:30左右,到达慈光阁,买好门票,进入登山步道,我们便随着石板阶梯开始了步步拔高的由前山登天都峰的艰辛途程。
首先与我们近距离亲切照面的是耸立于路旁的蜡烛石,这是黄山72峰中最小的锋石。
继续向前,到达立马桥,桥上方有一亭,谓立马亭,有诗咏道“峭壁悬崖磴道高,亭前策马过长桥。回头忽见朱峰畔,六角玲珑出九霄。”
站在立马亭前观立马峰,此峰犹如头高昂,前脚腾空高悬,后脚立地,身体直立起来的白色骏马。微挺的前胸(立马峰绝壁)上刻着的黄山最大摩崖石刻——“立马空东海 登高望太平” 十个黄色大字赫然在目。
经过将近2个小时的登高跋涉,终于来到了半山寺。虽然人只是到了“半山”,却已是筋疲力尽,身上的背包也已变得十分沉重,原先在山下的一个个信心满满,此时已像是阉了的茄子,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了。
这时,站立天都峰下,昂首仰观,只见凌霄天都,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直逼九天。悬岩峭壁上的登峰石级,仿佛云梯从穹宇中垂直而下,弯弯曲曲,隨风摇摆,陡峭达七八十度,使人望而却步,扪心背寒,悚然生畏。
这时老伴因年纪大,晚上觉又没睡好,更欠精气神,对自己体力是否能支撑得住产生了怀疑,于是很想放弃爬天都峰了。但此次若放弃,今生恐怕不会再来了。最后经过我的一番鼓励和她自己思想、心理和意志的综合权衡,还是选择了上。
过了半山寺,步入新道口,风景就渐入佳境了,抬头仰望,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的.公鸡——金鸡叫天门。
继续上行,随着登山石阶越拔越高,前海峡谷中的景色渐渐迷人:深邃的谷底逸出上拔的峰尖如笋般矗立脚尖前,西侧近处的峰峦如马鞍般层层迭起,北侧高耸一峰如擎天玉柱般,卓拔云天,似欲莲花接踵比肩……
青石阶梯步步险,一级一级上青天。我们攀登的步道,乃是一座天梯,有无穷无尽的石阶,石阶每步高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很陡很窄,登高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像是粘在云梯上的虫子,身形一弓一弓地艰难攀登。前人一提脚,后人则一偏头。不敢上瞧,不敢下看,不敢松手,不敢侧身。好在我们上山的早,又是走前山,人并不多。
一步步登高,一脚脚踏险,一阵阵心跳,一回回眩晕。虽是五月天气,又在一千七八百米的悬崖山壁上,可汗珠子还是如滚豆般往下泻……但体验着一叠一叠的石阶踩在了自己的脚下,便会使人产生一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征服欲。而每每站立于新的平台之上欣赏着原先仰止的巨峰,逐渐成为脚下孤悬的风景,更是有一种墆嵲高峰脚下填的豪迈感。
爬一段,就有一个小平台,供转折休息之用。亦可借此观景拍照。在一个向北转角的平台处,用镜头将远处山脊上一组巨型的巧石拉过来:行在前面的犹如一身穿长袍的年轻书生,紧随其后的是一身披袈裟,双手合于胸前,头略低,背微躬的僧人,再后面的便是身负行囊的侍从。三者皆惟妙惟肖,甚为形象。此石景名为“袈裟”与书生。
继续上行,天梯一拐,进入一道斜而陡的由峭壁洗空的石槽里。石槽高不过1.5米,外有石栏护着,峭壁压在头顶上,峭壁与护栏之间只有一道50公分宽的缝隙,人在石槽里只能猫着腰往上攀。石槽之上,又是陡峭的天梯。
登梯不观景,观景不登梯。因为云梯很窄,你一停下来,就挡住去路,堵在那里了。只有在可以歇息的稍宽阔的平台处观赏一下峭壁两侧的景致。
攀登呀攀登,终于到达天都峰下的颔部位置,在这里你便能欣赏到众多长在峭壁缝隙里的大小黄山松了。
你看那些松树长在峭壁岩隙间,针叶短粗而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它们或立、或卧、或俯、或仰。有的身子扭的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有的松树依崖而立,枝桠向半边空中伸展;更有甚者将
一支独臂伸向空阔的海天,似欲探海取物,有的松树则欲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而盼客松则撑开了一把墨绿大伞,坐立天都的颈部,盼望着众多游客的到来……10:45到达天都峰南侧的下颔部,石阶稍平缓,极目南眺,峰峦汇聚,正南方向一排壁立千仞的山峰叫不出名字,但看其中间隆起似头部,两侧延展似两臂,而山体则如披挂在两臂上的裙衣,整个峰峦犹如一位披着霓裳羽衣应律而舞的女子突然被一键定格在那里,数千万年不再动了。真可谓霓裳羽衣舞翩跹,一键定格亿万年。
石阶再次由南侧绕回,到达天都峰绝顶下方的渡仙桥,桥旁有一平放着的巨石犹如天外飞来,状似一方桌面,叫做“仙人翻桌”,也称试胆石,意为你可有胆量站上去?
11:30登上天都绝顶。峰顶即古人所称的“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称天都峰。黄山之美从开始远观中的俊秀之美立马成了雄浑壮阔的伟岸之美。
同行之人都异常兴奋,他们挥舞着帽子,嘴角和眉梢均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回看老伴,一路拄着拐杖,爬爬歇歇,终于到达顶峰,是多么的不容易!此时,不知是风吹的,还是激动的,眼角似有泪花溢出。
是的,怎能不激动呢?
此时,站立峰巅的感觉真好: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高云淡,远山逶迤在云黛之中。四周群峰环伺,层峦叠嶂,都依附在我们的脚下。不见飞鸟、不闻溪鸣,唯有耳边嚯嚯风声。
峰顶平如手掌,中有天然石室,可容数十人。室外有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
12:20开始下天都。
穿过石洞,继续前行, 是第二个石洞,洞顶有三个硕大的圆石相垒,形如一盘蟠桃;从石缝里长出来的松树,形同桃柄和桃叶.这便是“仙桃石”和 “仙桃洞”。
过仙桃洞再往前行,眼前的险境不免让我们一惊:一条光光的脊梁,两边是浩瀚飘渺的万丈深渊,这就是天都绝顶上的天险鲫鱼背了。
鲫鱼背其实是一块巨大的岩石,长且窄高,两侧深壑万丈,中间隆起一座扁狭的峰岗,仅容一人通过。因纯石无土,其形颇似出没于云海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传说这条想跃龙门成龙的鲫鱼,是经仙人指点,在此化为石矼,普渡攀登之人的。
想象一下前人在两边没有铁索的情况下,走过鲫鱼背,人皆“精夺神摇,口不得语”,就不难理解了。
现今虽已有石柱、铁索护卫,但它仍是黄山最出名的险处之一。沿着几小段弯曲且险的坡陡达85度的登道慢慢攀岩而上,巨石顶是一段长约10余米,宽不足1米的铁索路,而且两面都是万丈悬崖。此时压住心跳走上去,也许你会发现风力陡然大了,拍照的时候,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很多朋友至此,双手抓住旁边的围护绳索,两眼不敢斜视,只盯着前面,一步、二步、三步……终于在战战兢兢中走完了鲫鱼背。回头再看那鲫鱼背,都觉得不可思议:有惊无险呀,自己竟然也走过来了?心里会有说不出的兴奋。
下鲫鱼背,到达一个平台,视线通透,阳光灿烂。北眺莲花峰、光明顶,似与视线呈水平状。但地理大师徐霞客却目测出莲花高于天都:“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何其精准。
细眺莲花,独出群峰之上,似天笔用何其壮美的线条勾勒出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
视线左移,孔雀峰出其左下。看那孔雀,天风吹拂,白云悠荡,羽翎微动,似欲振羽开屏,展翅高飞,欲戏莲花于项下……
下天都,一路风景多多,不再一一赘述。一天的途程主要为圆梦天都而安排,夙愿得偿,其心快哉!
其实,黄山处处皆美景,几天几夜也赏不尽。文殊院、玉屏楼、莲花峰、光明顶;西海、北海、后海……
朋友,来吧,掏出你口袋中的钞票,换取你养眼的快乐;用你挑战自我的决心,育你登高临渊的豪情;舍得你胫骨受累的苦痛,去博得那份与名山紧拥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