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之婚俗散文(推荐3篇)

乡村记忆之婚俗散文 篇一:闹洞房的欢乐时光

婚俗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传统乡村生活的记忆和情感。其中,闹洞房是婚礼中最为欢乐和热闹的环节之一。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闹洞房总是让我充满期待和兴奋。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在完成了一系列的传统仪式后,终于迎来了闹洞房的环节。这时,新娘被伴娘和伴郎抱进洞房,门被紧紧关闭,只留下一道缝隙。而闹洞房的人群包括了新郎的朋友、亲戚和邻居,大家个个都蓄势待发,准备给新娘一个难忘的洞房之夜。

闹洞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人会制造噪音,敲锣打鼓,吹口哨,放鞭炮,旨在吓唬新娘;有的人会准备一些恶作剧,如给新娘塞辣椒、刺激她的味觉和嗅觉;还有的人会准备一些小道具,如蜡烛、面粉、蛋壳等,用来制造一些有趣的场景。这些闹洞房的方式虽然有些过激,但都是出于善意的调侃和祝福。

在我记忆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一次闹洞房的经历。当时,新娘是我表姐,我和其他小朋友们充当了新郎的帮手。我们先准备了一桶凉水,等待新娘进洞房后,我们一声令下,将水泼向新娘。新娘被水泼湿了一身,但她却满脸笑意,看得出她是被这份欢乐和祝福感动了。之后,我们又给新娘带来了一些恶作剧,如塞红辣椒、泡菜等。虽然新娘一度被逼得喊疼,但她也明白这都是亲朋好友们的祝福,她接受了这些调侃,并感激地回馈给每个人一份甜点。

闹洞房不仅是婚礼上的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乡村人情味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亲朋好友们通过一系列的欢笑、调侃和祝福,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添了婚礼的喜庆氛围。对于新娘来说,闹洞房更是一种考验和接纳,她需要以乐观和宽容的态度面对这些恶作剧和调侃,从而展现她的坚强和善良。

尽管时代在变,乡村的婚俗也在不断演变。但闹洞房作为乡村婚礼的传统环节,依然保留着它的独特魅力。它不仅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松心情,也让人们重温了乡村的热闹和喜庆。闹洞房是乡村婚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乡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乡村记忆之婚俗散文 篇二:婚车队伍的壮观场面

婚车队伍是乡村婚俗中一道壮观的风景线,它不仅象征着新人的喜庆和幸福,更展示了乡村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在我记忆中,每次见到婚车队伍时,我总是被它的热闹和繁华所吸引。

在乡村,新人的婚车队伍通常由一辆豪华的婚车带领,后面跟着一串装饰华丽的婚车。这些婚车上都装饰着鲜花和彩带,车窗贴满了喜庆的口号和祝福的标语。而新人则坐在最豪华的婚车中,高高兴兴地向亲朋好友们挥手致意。

婚车队伍的出发时间通常是在早上,这时乡村的街道上还是相对清闲的。但随着婚车队伍的行进,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都会停下来观看和祝福。婚车队伍穿梭在乡村的街巷之间,给整个乡村带来了一片热闹的氛围。随着婚车队伍的行进,喜庆的鞭炮声、欢快的音乐声以及人们的喝彩声不绝于耳,给整个乡村平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伙伴们也参与了一场婚车队伍的活动。我们上了一辆装饰得五彩缤纷的婚车,坐在车上感受着车队伍的热闹和喜庆。我们手里拿着彩带,随着车队的行进,将彩带飞舞在空中,为这场婚礼增添了一份欢乐和祝福。

婚车队伍的到来不仅是一种喜庆的象征,更是乡村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参与和观看婚车队伍,感受到了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婚车队伍既是对新人婚礼的祝福,也是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尽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已经改变了许多传统乡村婚俗,但婚车队伍作为乡村婚礼的重要环节,依然保留了它的独特魅力。它不仅给乡村带来了一份喜庆和热闹,也让人们重温了乡村的传统和文化。婚车队伍是乡村婚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乡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乡村记忆之婚俗散文 篇三

乡村记忆之婚俗散文

  我记忆中的老家,乡村人的婚俗一直是那种传统的色彩,保持着那种隆重而又悠远的乡土韵味。虽然整个的过程显得繁琐且又守旧,但是庄重、喜庆、热闹而有趣。这种传统的婚俗,也是农家田园生活里一道最为亮丽的民俗风景。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那种传统的婚恋和嫁娶方式,早已蒙上了时代的色彩,也被边缘化了。它的古朴、风雅、庄重、喜庆、热闹,正在逐渐地消褪。

  老家属于华中,坐落在赣中的中部,是个以丘陵地貌为特征的地方,水稻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农民们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它一年栽种两季。这里山青水秀,自然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达66%以上。广袤的田野上点缀着纵横交错的山丘和稻田,那些青砖黛瓦的村庄就镶嵌在其中。呈现给人的是一种炊烟袅袅的诗意,是一幅充满朦胧田园生活的画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进程里,这一方人的生活习性又形成了一方的风情。比如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繁衍生息里,老家人的婚俗就带着一种特有的地方色彩,蒙着一种传统的韵味。从前的老家人的婚姻,一般都得经过“提亲”、“定亲”这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这才能让两个有缘人步入到婚姻的殿堂,结为百年之好。而撮合这种好事时,还得是媒婆这个“平台”,得让她去搭桥牵线。这里所提到的媒婆,用我们现代人的说法,就是那种婚姻介绍所里的“介绍人”或“证婚人”,她们多数是些中老年的妇人,是那种能说会道,油嘴滑舌,巧舌如簧的人。

  媒婆是一种应时而生的自由民间职业,也是一个时代生活的产物,这种人通常会游走在乡村各个村落之间,而去捕获那些正要进入谈婚论嫁当中的青年男女信息,完成自己当红娘的使命。一般说来,有了目标之后,媒婆会主动出击,而在男女两家之间穿梭往返,卖弄其嘴舌上的功夫,费尽其能事,而去游说这门难得的好事,促成这门亲事。她的这种作为,一来是要为职业谋得个人利益,二来是为显示她特有的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无事不知,无事不晓的能耐。当然,例外也是有的,哪只能是怪她自己功夫不到家,没能把握好时机,促成又一门的好事。

  农家人的说亲,不是那种盲目的选择,目标和要求也是有基本准头和条件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地域,自然知晓这十里八方的情况,也就对某家某人的情况心中有数。当然也知道谁家的孩子人品如何,模样怎样,是否诚实俊俏;谁家的境况是否盈实,是否是个旺族。而这些情况,一般都知晓得八九不离十。只是,在儿女婚配这样的终身大事上,父母最为注重和担心的还是对方的人品,是德性、是孝心,是口碑。不一定非要讲究那种什么门当户对,选择那种误送子女一生的家庭。一般来说,男方家希望找到那种贤惠、能干、知书达理、会持家的媳妇;女方家则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到一个相对宽裕的家庭,找得的女婿是个有一技之长的'诚实、勤劳、勤快,有上进心的人。这样,自己的女儿就不会受气受累,也不会为今后的生活发愁操心。

  乡村人的传统婚恋,一般是“父母作主”和“媒约之定”的方式。日常生

活中,若是哪家大人相中了对方的孩子或是男女青年自己看中了对方,就得先过父母这关,然后再可去“提亲”,再去“定亲”。而这门好事的牵线之人,就是这媒婆了。

  提亲时,一般是男方家大人请上这媒婆一同去到女方家去游说,而由媒婆将男孩和男方的家庭情况往好的方面鼓噪一番,等到女方家的大人觉得对方家庭状况和孩子的情况都不错,同意了,然后男方家才会同媒婆另选日子带上孩子,捎上些礼物到女方家去走一趟,让女方的大人瞧瞧这男孩的模样,让两个年轻人照个面,相互认识一下。这第一印象关过了,双方才会约定下个步骤,交换青年男女的“生辰八字”,看是否适合婚配。一旦生辰八字匹配,这门亲事也就有了眉目,女方家随后会组织一帮妇女到男方家去“家访”,看看男方家的生活条件好不好,家庭人口有多少,在当地的声望怎样等等。如果女方家人看后中意,对这门亲事没异议,那么,男方家随后就会带着聘礼去女方家定亲,确定这门婚事。这定亲就好比是现在的确定恋爱关系,是由男方家带着男孩去到女方家下聘礼的仪式。这聘礼一下,这门亲事也就定了,那么这女孩就是个名花有主的人,不可再说人家。这种确定了的亲事,除非中途发生意外的生变,一方感觉到对方不满意或另有隐情而提出退婚,不然,女孩只能是等着择日出嫁,当上人生中的新娘了。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生活,让繁衍生息中的乡村人在潜意识里植有一种信神信佛的烙印,而在婚恋这样的事中,自然也是相信那种所谓的男女生辰八字的匹配。在他们看来,这生辰八字关乎新人入家门后与这家人的命相相克或相适。也就是说,相克会影响到男方家庭的兴衰走向,时运及前景,乃至整个家庭的运向,会带给这个家庭灾难和不幸,是不能联姻的。这种封建思想,虽没有科学依据,可老家人非常看重这点,他们只相信这一代代的人都是在这样的选择中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么,这“生辰八字”自然就成了他们选择婚姻时衡量婚姻好坏和幸福与否的唯一说法与“标准”。

  男女双方定了亲,从前两家互不相识的人就成了亲戚关系,自然会时常地走动,而这时的两个男女青年接触的机会也就会逐渐地增多。只是,那时的男女青年是少有情感交流机会和足够的时间相处的,他们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幌子多,可通过如今发达的通讯联系,那么,男孩只能是借着农忙的时节去到女方家帮忙,而表现一番,同时接近女孩,表达自己的爱意,或是在每个传统节日时邀请女孩到自己的家里去做客,住上那么几天,而增加彼此相处和交流情感的机会。等到这对年轻人的感情发展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时,他们自会主动向各自的父母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这时的双方家长恐怕就得赶紧商定他们的婚事,择定他俩结婚的“黄道吉日”。日期一旦确定,男方会过完事先约定好的“彩礼”,然后两家会同时向亲戚朋友发出喝喜酒的大红请柬,各自准备着操办婚宴的东西。显然,这种由媒婆牵线搭桥的联姻,明显的遗留有时代的痕迹,烙有那种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观念,它不仅限制了男女青年对婚姻选择的自由,而且还剥夺了个人对幸福生活追求的权力,是不可取的。

  乡村人操办婚礼,一般都按当地的传统方式进行。这迎亲嫁娶一事也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而且都会安排在冬春两个农闲的时节,这样不会影响到日常的农耕,而来喝喜酒的客人也有足够的空闲时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最传统的由男方派出八抬大轿去迎亲的情形,都一一被坐轿子、骑马、骑自行车、坐小车等等,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取而代之。如今的社会已步入到一个高度文明的时期,自然是新事新办,年轻人也有了自己的自主婚姻权力和婚恋观,他们已不再按老黄历行事,有的甚至是一见钟情的“闪婚”,俩人就去旅行结婚,然后再回来叫上两家的至亲亲人或是亲戚朋友们补办个简单的西式婚礼仪式,也就算完婚。而选定结婚的日子也没什么确定性,自己想在哪天就那天,但多数人还是会选在一些有纪念性的公共性节日而举办自己的婚礼。

  要说这婚庆宴的操办,在农村可谓是盛况而又费时费力。男方家一般要大张旗鼓的宴客3天,女方则是2天半。而去参加婚庆典礼的人,除了什么舅舅、七大姑八大姨外,两代人以内的亲戚都是要请的,再就是朋友和同族里的那些亲人,来的客人甚至会达到上百桌之多。而迎接那些前来喝喜酒客人的方式也是独特的。小时候里祖母曾带着我去喝过几次喜酒,稍远的地方都是男方或女方安排人来家里接去,用的是乡村里那种最常见的独轮车。到了七十年代时期,这样的情形在家乡也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而我们带去喝喜酒的贺礼,一般都是自酿的糯米酒一坛或是糯谷一萝。生活条件好的亲戚自然还会有布匹、热水瓶、瓷盆、毛巾等一些其他的贺礼了。

  乡村举办婚庆这样的酒席,由于接待的客人比较多,时间长,除要安排客人吃喝外,而且还要安排住处,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还会请戏给客人看。但这种复杂的情况,通常都是在内部消化。乡村的酒宴都是自办,厨子也是农村人,而那农家独特的大锅灶的烧菜手艺也是一般城里饭店所做不出的。菜肴自然以农家自产的猪、牛、鱼、鸭、鸡、豆腐、蔬菜等为主搭配而巧夺天工的。

  婚庆里的喜宴,帮忙的人一般都是家族里的人。男人们一般负责帮厨和上酒上菜、接送客人,妇女们则负责作豆腐、煮饭、洗菜洗碗和打扫卫生及客人住的事情。这种红喜事,一般固定八人一桌,自家正堂的里屋安排有上席和陪席,上席是舅老爷和至亲的亲人长辈享坐的位置,其他人是享受不到这种特殊待遇的,其他屋里或门前的场地上的席桌,客人们就可随意坐啦。

  酒席的开席,得先“安席”。“安席”也是一种很讲究的传统仪式,是在一番鼓乐齐鸣声的爆竹声中进行的。这时,有司仪号令,会有人去请舅老爷和族长入坐厅堂的上席,待他们坐正后,还要往他们面前的碗中进行斟酒礼仪,这些仪式完成后,这酒席算是真正的开了。尔后只见那些举着托盘,像店小二一样的人穿梭往返在厨房与酒席之间。每上一道菜,唢呐就吹奏一番,氛围自然是热烈而又喧哗。而来客们在有节奏的唢呐渲染声里,在每桌的“酒司令”督促下,一碗碗的品着糯米老酒,相互大声的说笑着,吃喝着,这场面当真是热闹之极。这期间,也许你会忽感桌下有毛茸茸的东西从腿边蹭过,那肯定是黄狗或猫在摇尾巡查,在等人们扔下的骨头,此种感觉甚是有趣。

  农家的婚宴,一般8人一桌,正餐以12道菜为主,副餐通常是8道菜,最为高潮的是迎娶新娘的这天。迎亲之日,男方家一早便鼓乐四起,鞭炮齐鸣,新郎在一干迎亲队伍的簇拥下披红戴绸,穿戴一新,胸前的一朵绸缎红花特别的耀眼,犹如他本人一样焕发着魅力和朝气。等到爆竹一响,唢呐一呜,整个的迎亲队伍就出发了,一路的吹吹打打直奔向了新娘的家里。这时,男方的家里也没闲着,家中的这头还得忙着按时辰举行“安床”的仪式,将一对新人要用的新床的四个脚用包有特殊的东西垫起并作移位,床的中央放着用托盘盛好的象征“早生贵子”等果品,一对二岁以下穿着打扮漂亮的金童玉女安坐其中,房内点燃着香烛,把个洞房渲染得喜气洋洋,吉祥达意。

  按照乡俗,男方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得先用过早饭,然后才可接新娘出村。可这新娘也是不那么好接的,一般有新娘的发小或是姐妹出来为难一下新郎,闹腾一番,索要一些见面的东西,才可放人。当然,这些都是喜庆热闹里的小插曲,迎亲的队伍早有准备,是难不到新郎的。等到新娘“哭娘”的时晨一到,新娘便在唢呐声与哭泣声的渲染里而由被指定的长辈背出家门,而随同女方家派出的数十人送嫁队伍出嫁。女方家送嫁的队伍也是有讲究的,男女是按亲疏来分工的,他们将会各司其责的将新娘和那些陪嫁的东西,安全的挑运到男方家里。

  一些准备停当后,这一迎一送的两支队伍混合在一起,便一路吹吹打打,彩旗飘飘,鼓乐齐鸣,爆竹震天的出发了。这阵势,难免引得过往的路人不停驻足围观,瞧个热闹稀奇,或是评说一番。新娘到达男方家后,进村要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村祠。在这里,新郎新娘要进行拜祖行大礼的仪式,行礼完毕后,这新娘还得逃脱村上妇女们的一关,说是要压压她的锐气,让她懂得往后做媳妇的道理。这时自有妇人将事先准备好的锅灰往新娘身上乱抹,或是被妇人们用带刺的藤条追着打。当然,这时疼爱媳妇的新郎要机灵点,要用身体挡着,用手护着,赶快背起自己的新娘往自家跑,要不,这新娘真的是要成“灰姑娘”和“花脸婆”了。新娘背着新郎逃到家后,还需经过诸如走麻袋,过火盆之类的仪式,完后,一对新人在司仪的主持下,伴着鼓乐之声,随即行九叩之拜礼,拜完父母、天地等仪式后,方可送入洞房内。

  新娘进门的第一个晚宴结束后,进行的是拜客之礼。这时,一对新人伴着鼓乐唢呐之声,对前来吃喜酒的长辈客人行跪拜礼,虽是有些繁琐,可一对新人不用去找人,自会有人号令。当然,这行跪之礼是有丰厚回报的,唱号人会记录下所有的亲戚朋友给下的“拜钱”,对他们祝福的一片心意。行拜结束后,自会有好事者会去新房捣乱一番。妇女和姑娘们也会闹着向新娘要吃的,或是开箱开柜地查看陪嫁的物品,然后好去学舌一番。小伙子们就不一样了,此时为难新郎的花样可是频频百出了,真可谓是难为了一对新人的洞房花烛夜,良宵值千金。

  新娘入门的第二天早饭是散席宴,饭后所有的客人也就要返回各自的家里,年纪大的人还是要请人用独轮车去送他们。而每个客人回去时,男方的家里还是要打点的,打点的东西不外乎是一些大块的坨子肉,米糊糕等等,算作是回礼带回,特别亲的亲戚还会特意捎上一二斤的猪肉以示尊敬。客人们走后,第三天才是小俩口回娘家的日子,自是会带上一份厚礼去回敬父母大人。这就是农家的婚俗和婚宴,当真是另有一番风情,别有一番韵味,只不过它已成了我们一种遥远的记忆,消失在了我们乡土民情的风俗里。

相关文章

行走在冬夜的冷风中的散文(实用3篇)

寒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对了,是刘昊然。 那天正好是期末考后一天,有了放假心情的我们当然抓住了刘昊然来八佰伴的大好机会。 但是那一天,其实我崩溃到快死了一样。 早上我...
散文2016-05-02
行走在冬夜的冷风中的散文(实用3篇)

故乡的秋天的经典散文【优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乡的秋天的经典散文,欢迎阅...
散文2016-04-02
故乡的秋天的经典散文【优质6篇】

有名春节的散文【优秀3篇】

春不总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四月一个健步就跃上了弗吉尼亚的小山丘。顿时,整个舞台活跃起来:郁金香们引吭高歌,连翘花翩翩起舞,梅花表演起了独奏。树木也在一夜之间披上...
散文2016-07-07
有名春节的散文【优秀3篇】

云南大旱美文欣赏【优秀3篇】

平常喜欢看书的朋友都知道,阅读可以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特别是散文和美文,感觉看起来就非常的舒服,让人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云南大旱美文欣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
散文2017-01-06
云南大旱美文欣赏【优秀3篇】

都市边缘人散文【最新3篇】

这段日子里习惯了晚上冲凉以后,和老公一起出去走走,一来天气实在酷热,在家里也闷闷的,二来两个人一起出去乘乘凉,说说话,聊聊天,感觉也很不错,还可以联络沟通彼些的感情,呵呵。毕竟,白天我们都忙着上班,只...
散文2015-08-05
都市边缘人散文【最新3篇】

我的人生之路散文随笔(精选3篇)

人民公社制度依然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有条不紊,如火如荼的推行着,可苦了我们这年代出生的孩子。父母亲为了挣那公分,必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对于他们自己亲生的孩子却实在...
散文2014-01-03
我的人生之路散文随笔(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