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散文随笔【精简3篇】
游金山散文随笔 篇一:金山的风景与历史
金山是一座位于中国上海市辖区内的山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风光。每当我踏上金山的土地,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让我心旷神怡。
金山的山势雄伟壮观,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金山区的美景。山上有茂密的森林,空气清新,让人感到宜人。在这里,我可以远离尘嚣,放松身心,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金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古迹,见证了金山的悠久历史。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金山寺和朱砂石刻了。金山寺建于明代,是一座宏伟的佛教寺庙,内有众多的佛像和经文。朱砂石刻则是金山的一大特色,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红色石材而闻名于世。
除了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金山还有许多美食值得品尝。这里的海鲜特别鲜美,尤其是金山蟹和金山鱼,口感鲜嫩,味道鲜美。此外,金山还有许多传统小吃,如金山烧饼和金山豆腐干,都是当地居民喜爱的美食。
在金山,我可以感受到淳朴的乡村氛围和温暖的人情味。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让我感到宾至如归。每次来到金山,我都会被这里的美景和人文风情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游金山,不仅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还可以领略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温暖。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游金山散文随笔 篇二:金山的宗教与文化
金山是中国上海市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宗教和文化遗产。每次来到金山,我都会被这里独特的宗教氛围和文化底蕴所吸引。
金山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许多古老的佛教寺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金山寺,建于明代,是一座宏伟的佛教寺庙。在金山寺的庙宇内,我可以看到众多的佛像和经文,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和美好。每逢佛教节日,金山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佛教,金山还有其他宗教信仰的庙宇。例如金山的道观,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场所之一。道观内供奉着道教的神明,每天都有许多信徒前来祭拜和参观。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道教的神秘和宁静。
金山的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富,这里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民俗活动。例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金山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山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登山祭拜,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感谢山神的保佑和祝福。
金山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如朱砂石刻和金山锡器。朱砂石刻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红色石材而闻名于世。金山锡器则是金山的一大特色,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备受赞誉。
金山的宗教和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每次来到金山,我都能够领略到宗教信仰的力量和文化传承的魅力。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
游金山散文随笔 篇三
游金山散文随笔
约客同游买渡船,
闲观古刹礼金仙。
山中好景无多地,
天下知名第一泉。
佛阁齐云浮海屿,
客帆过寺带风烟。
当年郭璞因何事,
来葬江心作浪传?
金山独特的姿容和神韵使文人墨客流连瞻顾,这首《游金山》就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在此留下的诗篇。
萨都剌(1272—?)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先世为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历官京口录事、闽海廉访知事、河北廉访经历等,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有《雁门集》。
“约客同游买渡船,闲观古刹礼金仙”,古刹,指金山寺。礼金仙,礼拜金山寺之佛。诗人约好友航船同游金山,这里不仅仅只是水光山色之胜,而是以高僧辈出的千年古刹而驰名。
“山中好景无多地,天下知名第一泉”,第一泉,就是中泠泉。潘介《中泠泉记》云:“中泠,唐刘伯刍所谓第一泉也。”这一句的意思不难理解,金山山中风景秀美,佛宇僧寺包裹着金山,使它没有空地,也就是说处处皆是美景。而在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闻名天下的第一泉,泉水沏茶,清香甘洌。
“佛阁齐云浮海屿,客帆过寺带风烟”,佛阁即佛教建筑中供养佛陀的.楼阁,唐·白居易《月夜登阁避暑》诗:“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嶤。”海屿,海中小岛,这里指金山。古代金山东面为海门,故称金山为海屿。风烟,风与烟(或雾气)。矗立于波光闪闪、灿烂如银的大江中的金山寺,更是人来客往,船只如梭,带起阵阵风烟。
“当年郭璞因何事,来葬江心作浪传”,郭璞,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学多才,人称辞赋为东晋之冠。《金山志》载:“郭公墓,在山之西石簰山,相传郭璞葬此,有石碣,虽江水泛滥,不没。”杨升庵云:“郭璞精风水,凡遇吉地,必剪爪发瘗之,因而郭璞墓所在皆有。”石簰山的郭璞墓实际上是他的衣冠冢。浪传,化作浪花,传播后世。一说由人任意评论,随便传世。尾联对郭璞当年墓葬于此,颇多感慨。
历史上萨都剌为官的书载史实远不如其诗出名,可以说他是借其诗词的广为流传而为后人所熟知。萨都剌年轻时期家道中落,饱尝过“家无出、囊无储”的贫寒岁月,较早接触社会实际,而立之年曾多次到吴、楚等地经商谋生,三次到镇江,每次均作短期停留。其间结识了当时镇江的许多文人墨客。“性喜山水,吟诗作赋”的萨都剌与镇江结下了深厚的情缘,镇江的绿水青山、世俗俚语、乡规村约都为他早期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萨都剌一生留有800余首诗词,游记、山水诗词在《雁门集》中占有很大篇幅,其中有不少是在镇江任京口录事期间的诗作,并且品位较高。这首《游金山》
,将写景、论史、抒情融为一体,灵秀清婉,飘逸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