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南溪古寨散文(推荐3篇)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散文 篇一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景色如画。每当夕阳西下,古寨的美景更是令人陶醉。
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在古寨的青石板路上,犹如一条金色的丝带,将整个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古老的房屋沐浴在夕阳的光芒中,透着一股古朴和宁静。屋顶上的青瓦在阳光的映衬下闪烁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窗户上挂着的红灯笼摇曳生姿,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更是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美景。他们手持相机,在古寨的每个角落寻找着最佳的拍摄角度。一张张精美的照片,记录下了这里的美好瞬间,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夕阳西下时,古寨的街道上弥漫着一股特殊的气息。村民们在家门口坐着,聊着天,享受着夕阳的余晖。孩子们在街上追逐嬉戏,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一位老爷爷捧着一本书坐在石凳上,静静地品味着夕阳下的宁静。一位年轻的姑娘在古道上散步,那轻盈的身影仿若与夕阳融为一体。
夕阳,给予了古寨一种奇特的魅力。它不仅让人们沉浸在宁静美好的氛围中,也将这个古老的山村装点得更加迷人。夕阳下的南溪古寨,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散文 篇二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仿佛是一个时光的隧道,将人们带回到了古老的岁月。在这里,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而神秘,每一个石头、每一棵树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
夕阳洒在古寨的石板路上,映衬出一条条深深的影子。石板路两旁的青石墙壁透露出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古寨的历史。走在这条路上,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脚步声,听到他们的呼吸声。古寨的青瓦、木窗、石桥,都散发着一种古老而厚重的气息。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还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庙宇。庙宇的门口有一座古井,据说是古人修建时挖掘而成的。井水清澈见底,从上往下看去,仿佛能够看到古人留下的痕迹。庙宇里面供奉着一尊古老的神像,据说是古人为了祈求平安而特意雕刻的。每天黄昏时分,村民们会来到庙宇前燃香祈祷,祈愿家人平安健康。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也是一个自然生态的宝库。寨子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水中的鱼儿嬉戏玩耍。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山水之间,山水之间仿佛有了灵动的生命。远处的村庄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一幅画卷,美不胜收。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岁月的积淀,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夕阳西下时,古寨的美景更加令人陶醉,仿佛让人穿越到了古代的世界。这里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散文 篇三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关于夕阳下的南溪古寨散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距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城25公里的花园乡南溪村,一个群山怀抱的深山峡谷里,有一个古寨生活着180多户、780多人,他们是匈奴后裔,被称为大山里“最后一个匈奴部落”。据记载,村民们的祖先来自蒙古大漠,是休屠王的后裔。唐朝末年为躲避黄巢之乱从徽州黄灯(今屯溪)迁居于此,至今已有1135年,传世60余代。鉴如此,探究历史的盎然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题记
我们从东流下高速,上206国道向南,在皖南的山村之间一路蜿蜒前行,经历山、尧渡到达花园里乡。一路上都是绿绿的山山水水,空气清新通透。季节虽是晚春,却艳阳高照,宛如夏日。几经周折,来到深山峡谷之中的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群山环抱,地势险峻。古寨风光旖旎,可以说是山、水、村的巧妙组合,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是藏在深山未经雕琢的一块璞玉。在村口,残存由巨大卵石磊砌而成的寨墙。过了寨墙,走进古寨,首先扑入眼帘的就是几株高高耸立的参天古枫和古樟,那挺直苍老的树干,婆娑作响的繁茂枝叶,似乎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村庄内袅袅升起的炊烟,空气中飘荡的淡淡茶香和那小桥流水,人声喧哗,鸡鸣深巷,鸟语山林的意境,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旺盛人气。
对于南溪古寨,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座被现代文明遗弃的村落。村庄卧于高山脚下,三面环山,仅有一条“村村通”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显然这里没有开发,也没有很好的规划,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景点,看不出任何专业意义上的旅游接待设施。在这里,你会觉得时间像门前的流水真真切切地在走,推开古宅的门,过去的影像剥落在眼前,你一下子会失去了方向感,触摸不到现代城市任何的气息。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她的真实写照,目之所及,满眼苍夷和陈旧,感觉与乌镇、南浔、西塘等古镇截然不同,房屋是徽式建筑与北方草原地区建筑的结合,砖瓦结构,高而空旷,老房子、石子路以及里面的摆设都给人以久远的感觉,深邃而宁静。这种宁静与城市迥然不同,我想,如果约三五个好友,在这里喝喝茶、聊聊天,谈谈风月,倒不失为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
古寨给我的第二印象是一本厚厚的家谱。古寨保存最完整且最雄伟的建筑当属金氏宗祠。这座建于明代的祠堂,山墙耸立,门楣高大,宽敞气派,前后共三进,天井庭院宽敞,两旁有花鸟麒麟浮图座厢,后厅是祖宗排位,内悬“南溪鲲化”等匾额。建筑用材考究,雕刻玲珑剔透,整体组合气势恢宏,格局和其他徽式建筑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从遗留的石墩上的战马图案和上马石、栓马桩等物件上,依然可以看到这个家族曾经金戈铁马的历史和入朝为官的.显赫世家。金家村里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成套的老谱,历经1135年,传世60余代。家谱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人物故事,历经年代的更迭,铁骑声己渐行渐远,这些草原牧民的后裔,早已在这里扎下根来,与汉民族和睦相处,不分彼此,成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只是每户人家的堂前保留有匈奴祖先的图腾还在无声的叙述着那段遥远的历史。
古寨给我的第三个印象是独具匠心的村庄布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使这里的山峦显得格外奇特。走进古寨,村口小溪上有3座石拱桥,
前人称此为“进村三把锁”,又有山溪穿行而过,将整个村落一分为二,形似太极图之阴阳两极。村内巷弄内全是曲径通幽的石板小道,内有99弄,88沟,弄弄相通,沟沟相连,整个布局就是一副完整的太极八卦图形,外人易进难出。村中园林格局风景幽美,空气清新怡人,房屋依山而建,成梯形走向,绕着小溪有序地排列着,溪水就从房檐屋脚下流淌,潺潺入耳。由于这里风光秀丽,地形奇特,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优势,抗日战争时期,伪至德县政府和县城中学曾一度迁到这里。好不容易走出来,回头打量一番,再次印证我的印象:群峦叠翠的山峰上,云雾缭绕,林木葱郁,杂树生花,三三两两的游客给这个沉寂的古寨增添了一点新的活力,古寨在夕阳的沐浴下,显得格外的静美。我想,如果当地政府能好好把这把这个神奇的古寨规划保护好,以更好的形象展示出来,古寨就会奔出山林,走过田野,把这里的美丽和神奇,传到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