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茅花散文(精简3篇)
芭茅花散文 篇一:芭茅花的魅力
芭茅花,一种娇艳而又神秘的花朵,它的美丽令人陶醉。每当芭茅花盛开的季节来临,整个大地仿佛都被它的芬芳所弥漫。它们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女,轻盈地在微风中摇曳。下面就让我为你细细道来,芭茅花的魅力。
首先,芭茅花的色彩是如此的多样且鲜艳。它们有红的、黄的、紫的、粉的,各种颜色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当这些花朵盛开时,整个花坛都犹如被一层五彩斑斓的地毯覆盖,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尤其是在阳光的照耀下,芭茅花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想要走近欣赏。
其次,芭茅花的花形也非常独特。它们的花瓣扁平而宽大,像是一只只精致的蝴蝶展开了翅膀。有的花瓣上还会有细腻的纹路,使得花朵更加立体而生动。而芭茅花的花蕊则像是一颗颗小小的心形宝石,散发着神秘的魅力。当微风吹过时,芭茅花的花瓣会轻轻摇曳,如同在向人们述说着柔美的故事。
最后,芭茅花的香气是令人陶醉的。它们的芬芳犹如一缕清风,轻轻地飘荡在空气中。每当我走近芭茅花,就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沉浸在花香的世界里。这种香气让人感到宁静与舒适,仿佛能将人的心灵洗涤一般。据说芭茅花的香气还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真是一种天然的芳香疗法啊。
总之,芭茅花以其多彩的色彩、独特的花形和芳香的香气,吸引着无数人们的目光。每一朵芭茅花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的美丽让人流连忘返。无论是走近芭茅花观赏,还是将它们带回家收藏,都能感受到芭茅花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芭茅花的美丽吧!
芭茅花散文 篇二:芭茅花的情感之旅
芭茅花,一朵娇艳的花朵,它的存在让人们感受到了爱与美的力量。每当我看到芭茅花盛开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思考与感慨之中。下面就让我为你讲述,芭茅花带给我的情感之旅。
首先,芭茅花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每年春天,当寒冷的冬季过去,芭茅花便会顽强地生长起来。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阴雨天,它们都能顽强地生长,并且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坚持和积极的心态,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接新的生活。
其次,芭茅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每当我看到一朵朵娇艳的芭茅花绽放在花坛上时,我就仿佛看到了爱的力量在其中。芭茅花用它们的美丽和芬芳,吸引着蜜蜂和蝴蝶来采蜜,为它们提供了温暖和养分。这种相互依存的爱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互助和包容,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最后,芭茅花让我感受到了美的力量。无论是芭茅花的色彩、花形还是香气,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一朵芭茅花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美丽令人陶醉,让人沉醉其中。这种美让我明白,世界上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欣赏,就能感受到美的力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
总之,芭茅花带给我一次次情感之旅。它们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顽强、爱的力量和美的魅力。每一次与芭茅花的相遇,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芭茅花的情感之旅吧!
芭茅花散文 篇三
芭茅花散文
在南国丘陵山地,在武陵山脉的大山深处,在渝湘边区,在名不见经传的四川河两岸,无论山头山脚,无论悬崖水边,都生长着一种葱绿而茂盛的丛生锯齿叶青草,它名叫芭茅。
草儿平凡,名儿普通,然而它葱绿油亮,奋发向上,春夏两季,生机勃勃。
南国多芭茅,以芭茅为地名的村寨,比如芭茅坪、芭茅寨、芭茅坡、芭寨坳……也就比比皆是。
芭茅古来有名。传说鲁班先师于秋日上山采伐木材修建王宫,因王命急宣,鲁班心急,匆匆忙忙手拉芭茅的锯齿叶上坡而被“锯”伤,从而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锯子,加快了采伐和加工进度,提前完成了任务。这有趣的远古传说,不仅证实了中国建筑业源远流长之历史,也颇为芭茅增添了传奇色彩。然而,芭茅真正的闪光之处,在于它对人类与动物的种种好意与奉献,特别是有奉献无索取的那种高尚品格与光辉精神。芭茅没有乔木的高大俊伟,没有映山红的光鲜美丽,也没有芦苇的扑朔迷离,但她并不自惭形秽,从不妄自菲薄,决不自暴自弃,而是无时无刻不在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彰显自己的价值,给地球增添深深的绿意,给人们赠送浓浓的乐趣。伟大寓于普通,伟大
出于平凡。价值彰显突出,也就伟大了。人们把好多山头砍成了和尚脑壳,树林不见了,是芭茅为广袤的土地竭尽所能地做着水土保持的工作。如果没有芭茅,我们的子孙岂不是只能到东海老龙王那里去要泥土?
芭茅嫩草是春牛的绿色美食,牛只要一看到这个宝贝就胃口大开,悦目爽口赏心,大嚼美味而大增其力,在春耕大忙季节虽然多日劳累而不怕辛苦。
芭茅春季储绿,可谓拼命三郎;芭茅夏季开花,又是艳首绿妆。其顶部羽状花序,硬挺挺高扬头颅,红嫣嫣笑迎骄阳。一株芭茅花弯下去低下去,好似倩女梳头,羞答答暗藏情意,光生生顺理成章。一棚芭茅花弯下去低下去,又像孔雀开屏,虽不艳丽多彩,也如人面桃花,至为朴实,也不乏亮丽。
夏天,芭茅一开花,有的大人就顺手剥出它的花秆(也即俗称的“芭茅秆”)。此时的芭茅秆有了一定的韧度,一分为二辟开,编成“马马”,芭茅花插在“马马”屁股后面,变成了一条好看的马尾巴。这芭茅马马是儿童的爱物,儿童们一见这宝贝就迫不及待地从大人手上抢去,一玩就是整天。儿童大一点的,就自己动手,除了做弓箭、编马马,还编制水车和敞口船等等玩具。
山竹做的玩具小弓,配上芭茅秆“箭秆”,箭秆顶端嵌入山竹短节,便成了“箭头”。“百步穿杨”的游戏,常在草坪里上演。水车编好,就安装到支架上,让泉水去冲,又凉爽又好玩,于是乎孩子们就怡然自得、乐此不疲。而“技术”高级的,则让一连串的水车一起运作,那场面就更其壮观,就可以引来更多欣羡的目光。
芭茅敞口船才是游戏的顶尖杰作。它的阵势虽无赤壁之战那火爆的`历史场景,倒也令大人小孩眼花缭乱。你看嘛!一大群儿童把敞口船搭上芭茅花,权作“仙班”东游,次第放到四川河水面,一时间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船上的芭茅花随风飞扬、翻滚,呈现着瑰丽的流红胜景,有着太多太多的童话创意,承载着孩子们乘船弄潮、人生奋进的美好梦想,多么壮美,多么别致!连过路的大人也禁不住童心大发,不由得止步伫望,非看个够看个饱不可。
芭茅秆玩具,成就了儿童的某些人生演练,功不可没,值得垂青。
一次野炊,饭饱水足之后,同学们采来了映山红,赏的赏,嚼的嚼;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带队的班主任女老师却用芭茅秆编了一匹马马,同学们都爱上了,老师把马马送给最小的同学:“你骑上马马,可以一日千里。”她又教孩子们编制水车、敞口船。孩子们沉迷到编制工作中去了。忽然,一名同学发现了“新大陆”:“大家看哦,老师造出了一座四川河大桥!”那是一座连拱桥,够壮够美。孩子们先睹为快,看了又忙着问老师:“你怎么编得这么好看?”“这是我的一个心愿。”
善良而又美好的心愿。
接着她笑着问大家:“芭茅秆好不好?”“好!”“我们要感谢芭茅秆,是它,给了你们太多太多的童趣和幻想!”
芭茅成棚,千棚万棚,任你开发,包你管用。
女教师向芭茅棚走来了,这次是她一个人。她叫石元英,重庆秀山人。她那么普通,那么朴素,不认识她的人,谁也不会知道她是重庆市农村学校优秀教师、道德模范、重庆直辖十周年建设功臣、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而眼前这些芭茅,就在她任教的坝木小学附近。一个重庆秀山人为何跨省执教,把书教到了湖南?为了孩子,为了重庆市最偏远的四川河组的孩子,因为他们与湖南省的坝木小学隔河相望,近在咫尺,而距本市的学校则山重水复,道阻且长。同时,也为了两个“百分之百”:适龄儿童百分之百入学,百分之百巩固。山区穷,山村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误孩子。他们要上学,他们要读书,他们要成才。为了孩子,为了“百分之百”的神圣目标,她以柔弱的身躯、钢铁的意志,把脊背作为学生的桥和船,背生过河,跨省求学,寒来暑往,从不懈怠。
她多年来都是教一、二年级小学生。“泥鳅服捧,娃娃服哄。”她的“哄”,平凡而高超,是赏识教育、爱心教育。她给学生更多的东西是师爱,是母爱,是母亲般的师爱。
这天,她“开发”了不少芭茅秆,不是编马马编桥,而是撅成一根根一卡(拇指和中指向两边展开的长度)长的“小棒”,每100根“小棒”用一根胶圈捆好。两个班一百多名学生,她公正公平,每人一捆,一捆不少!芭茅秆“小棒”格外轻便,孩子们都爱不释手。
孩子们有了“小棒”,学懂了方法,就认真做起作业来。可是有两个学生举手报告,一个笔芯用完,一个本子用完。石元英按老规矩办事,从口袋里掏出钱给学生。他们很快就从学校附近的代销店里买来本子买来笔,刹时融入鸦雀无声的演算行列中。孩子们完成作业,也是“百分之百”。
石元英素来讲究“百分之百”。一名学生的座位空了,她经过家访调查,得知该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父死母癫痫且外嫁,于是,她不顾自己才100元月工资、家庭经济拮据的境况,毅然伸出援手资助该生,而且从小学一直资助到初中毕业。
石元英给学生慷慨解囊,买了多少本子多少笔和其它东西,“一免一补”政策实施前,为多少学生垫支学杂费,谁也无法统计。但是,大家有目共睹,石元英把爱心全部献给了学生。渝湘边区人可以作证,四川河可以作证。
涨水季节,石元英背生过河,几次涉险,但她确保了没有一个学生发生意外这令人欣慰、叹服的结果。她丈夫发现了“挞斗船”,把打稻谷用的挞斗作为渡船使用,更能确保学生过河安然无恙。而寒冬、初春,石元英背生过河,来来去去,一天早几趟,晚几趟,腿脚在冰冷的河水中十多年浸泡,因而患了风湿麻木和坐骨神经痛。
病情最严重的时候,石元英瘫倒在床,但她每天在家里的病床上仍坚持辅导学生。一天下午,她看看时钟,学生该放学了,该找她辅导来了。她静听外面,听到一个童稚的声音,在唱一首武陵民歌:
长在树上的青柿子哟,苦呀苦盈盈;
落到地下的黄柿子哟,涩呀涩咧咧;
只有那石灰水浸泡过的红柿子哟,甜呀甜蜜蜜。
……
当地人都知道,石元英也知道,这首歌是对常在山乡默默教书的老师们的歌颂;学生家长爱唱,学生也爱唱。
歌声在门外戛然而止。一个学生进来了,他是覃小川,他背着一个背篼。他把背篼放下地,从背篼里取出书包,又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小坛子,放到老师病床边的小桌子上。他轻轻地慢慢地从小坛子里取出一个红柿子递给石元英:“妈妈老师——”这一声热切的呼唤,使石元英的眼角湿润了。
过了好久,覃小川才说:“妈妈老师,这是石灰水浸泡过的柿子。我家拿不出更好的东西了,你就多尝一个吧……”
学生和家长已有多人来看望过石元英,他们带来了山花,鸡蛋,白糖……
她爱学生,学生也爱她啊!
在方方面面的关心下,石元英的疾病有了转机,她能下床了。第二天,她又顽强地站到了三尺讲台上。
石元英想修桥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渝湘边区的人民在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湘渝友谊桥,平安和吉祥一起来到。石元英的背不要再做桥和船了,但又变成了残疾儿童的车和路。风里来,雨里去,她爱心不变,长背不厌,直背到残疾学生能用双拐走路为止。下雨天,石元英又手执雨伞,为残疾儿童遮雨。她的举手投足,都流露了对学生的爱意;她的一颦一笑,都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
从一棚棚的芭茅旁边经过,她看到秋天的芭茅,褪去了红颜,羽状花序上有的是种子,爱心的种子。这些种子可以播撒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可以播撒到雪域高原、海角天涯。
寒假里,石元英和乡亲们一起上山割芭茅。冬天的芭茅叶焦秆枯,人们连花序带秆叶一起割下。到这时,芭茅对人类的奉献,达到“百分之百”了。
芭茅除了做柴火,还可以烧成炭。芭茅炭是水稻的天然钾肥,壮秆盈实,非常地道。
冬天的芭茅花不惧凛冽的朔风,像白云,像白发。石元英看着白白的芭茅花,想到自己也快老了。她多么愿意自己也像芭茅一样,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人民。即使头发成了冬天的芭茅花,她还要继续为孩子们献爱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余热。
芭茅一身奉献尽,只待来年又发青。
其实,石元英不正是一棵芭茅吗?她有芭茅的形象、气质、品格和精神。她把爱心的种子播撒到了学生的心中,她的事迹从国内传到了海外。
许许多多像石元英一样的老师,把爱心的种子播撒到大地处处,播撒到山坡原野。年年岁岁,周而复始。你看那新一年千棚万棚的芭茅,不是已在装点着葱绿的春天,装点着葱绿的世界吗?
(2008年8月3日于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