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习俗之采青散文【精简3篇】
民间习俗之采青散文 篇一:采青,追寻自然的美
采青,是中国民间习俗中一种独特的活动。每年春天,当大地回春之际,人们便会结伴出行,走进大自然,采摘嫩绿的青苗,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这个习俗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更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热爱自然。
采青的地点往往选择在郊野、山间或田野之中。这些地方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草木葱茏。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喧嚣的城市,静静地与大自然亲近。而青苗则是采青活动的主角,它们代表着春天的希望和新生。青苗含有丰富的营养,采摘下来后可以制作成各种美味的菜肴,给人们带来健康和美味。
采青的过程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人们走在青苗丛中,仔细挑选着最嫩绿的一株,小心地摘取下来,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一次默契的互动。采青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聆听到鸟儿的歌唱,感受到微风的拂面。而这些美好的感受,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采青还有一层深刻的意义,那就是追求和平与和谐。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将春天与和谐联系在一起,而采青正是春天的象征。采青活动中的团结合作、和谐共处,也让人们感受到和平与和谐的重要性。在采青过程中,人们相互帮助、分享喜悦,这种团结与友爱的精神,也是我们追求和平与和谐的重要体现。
采青的习俗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让人们走出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它让人们感受到和平与和谐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热爱自然。通过采青这个民间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民间习俗之采青散文 篇二:采青,重拾纯真的美好时光
采青,是中国民间习俗中的一种活动,也是我童年时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每年春天,当大地回春,鲜花盛开之际,我们便会结伴而行,走进郊野,采摘嫩绿的青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采青的地点往往选择在山间或田野中,那里草木葱茏,花香四溢。我和小伙伴们手牵着手,踏着青青的小草,笑声不断。我们聆听着鸟儿的歌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忙碌之余,我们还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如山峦起伏、水流潺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采青的过程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我们小心翼翼地挑选最嫩绿的一株青苗,小心地摘取下来,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一次默契的互动。采青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青苗的清香,还可以将其制作成各种美味佳肴,与家人朋友一同品尝,分享快乐。
采青还有一层深刻的意义,那就是传承与融合。在采青活动中,我们和长辈一同出行,一同采摘青苗,这是一种代代相传的传统。在采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向长辈学习各种知识和技巧,了解农耕文化的魅力。通过与长辈一同采青,我们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采青的习俗虽然简单,却蕴含着纯真和美好的时光。在采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追寻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我们可以与家人朋友一同分享快乐,增进感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采青这个民间习俗,重拾纯真的美好时光,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让我们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珍惜每一个采青的时刻。
民间习俗之采青散文 篇三
民间习俗之采青散文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民间习俗——采青。
采青,也叫偷青,即每年的正月十五,一群年轻人趁着月色结伴出去偷摘别人菜地里的蔬菜。有菜地的人家对采青这回事都心怀忌惮,却又无计可施。菜园被采后,有的只是暗自叫苦,有的则是骂天骂地。有意思的是,据说主人骂的越凶,对采青的人来说就越好。具体哪方面好,那就无章可寻了。个人以为,这只不过是采青人的自圆其说。
虽说采青日是正月十五,但年轻人大多都按捺不住,总在正月十四那天便开始行动了。久而久之,采青日就成了两天,并以正月十四出行的人居多。当地人因为担心采青的人下手太狠,所以这两天晚上通常都会到菜地里巡视,给月圆之夜的采青行动营造一种异常紧张神秘的气氛,也使那些喜欢挑战,追求刺激的年轻人更加热衷于采青这一习俗了。
我的母亲是个勤快人,她在家时,家里的菜地必定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每逢正月十四和十五,我家菜园必定会有采青人光顾。半夜里,母亲也会到菜地里走走看看,即使夜里没有任何发现,到了第二天清晨,当我们再到菜园查看时,总能发现采青人留下的足迹。“一棵,两棵,三棵……”我喜欢跟着母亲一起数那些被偷摘了的大白菜、胡萝卜、蒜苗,还有洋葱。母亲从不骂天骂地,她只是很平静地数,很平静地看。数一数被摘了多少,看一看有多少个脚印,然后浅笑着离开了菜园。而我,欢呼雀跃地跟在后面,其实不知所以然。
母亲随父亲到外地工作以后,我家的菜园也就逐渐荒废了。任凭我和弟弟怎么折腾,地里也长不出几棵像样的菜。好笑的是,地里本无几棵菜,可到了采青的那两天晚上,我仍十分忐忑的带着弟弟到菜园里查看。为了能逮住采青的人,我们甚至会躲在菜园旁边的柴堆里一动不动,密切注视着四周,想一有风吹草动就出声吆喝吆喝,或者装神弄鬼吓唬吓唬人。令人沮丧的是,我们在柴堆里躲了很久却什么也没发现,只得失落落地回家去。苍茫月色下,我心不由地叹道:“妈妈不在家,菜园不景气,连采青的人也不来了。”随及,一种莫名的忧伤化为泪滴悄然滑落,脑海里满是母亲浅浅的笑意和她走出菜园时的背影。
真正参与采青行动,是十五岁那年。包括我在内的五个姑娘在杨家舅舅的带领下,组成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采青队伍。杨家舅舅其实是个二十来岁的`大男孩,与我母亲同姓,论辈份我得管他叫舅舅,其实他更像我们的大哥。
话说采青的经历和感受,用“惊心动魄”一词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首先,我们以我家为根据地,天一黑就聚在一起讨论行动计划。我们一人准备一把小刀用于割菜,再带上几个塑料袋用于装菜,然后制定采青路线。由远到近。所谓由远到近,就是先到偏远一些的菜地。料想主人嫌远一般不会出来查看,比较容易得手。大约晚上十点,我们便沿着既定的路线出发了。
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林间小道。在杨家舅舅的带领下,我们前后有序,急促前行。我的想象力向来丰富,这次我把我们想象成了武侠片中的侠客,正在执行一项神秘的任务。这样想着,整个气氛都充满着神秘。
我们的第一个地点,是靠近江边的沙地。那里地质不太好,不适合种植,但若就此荒废,又十分可惜。于是,人们在那里种满了豌豆。豌豆对土壤要求不严,即使是沙壤,只要排水良好,均可栽植。而此时,正是吃豌豆尖的季节。只见苍茫的沙地上,大片大片的豌豆尖在柔和的月光下随风轻舞,就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毕竟地方偏远,平时少有人来,它们也有些寂寞了吧。我们也毫不迟疑,一到就迅速展开工作。一手拎袋,一手掐,人人动作敏捷。也难怪,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这等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采青最忌心厚,一个品种不宜摘得太多。一来,摘的太多感觉有些对不住主人。二来,品种越多才越有成就感。因此,不一会儿,我们便在采摘的乐趣和收获的狂喜中理智地停了下来,然后满心欢喜地向第二地点出发。
初战告捷,兴致正高。第二地点虽然也远,却是采青的胜地。那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很适合种植。那里的瓜果蔬菜不仅品类繁多,而且长的极好。人们自己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卖。一些老人和妇人,则以此为生计。去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拨又一拨的同道中人,都是些十六七岁的姑娘小伙。采青的过程中,又有个男生恶作剧,大声吆喝:“采青咯,采青咯。”这使我们正在摘菜的几个女生惊慌失措,一时间心都提到了嗓子口。真想抓起石子扔过去,让他闭嘴才好。然而,他吼两声便迅速跑开了。使得惊慌失措的我们,也只好随便抓起几棵小菜就赶紧逃离了现场。尽管没人追来,狂乱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静,深刻体验了一把做贼心虚的感觉。
舅舅其实并不害怕,他只是受我们几个姑娘营造的紧张气氛所感染,才跟着跑的。而我是最谨慎最敏捷的,一听到声音,撒腿就跑,宁愿什么也不要。因此,我的收获要比他们少的多。等到了安全地带,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个气喘嘘嘘,又忍不住哈哈大笑。再瞧不远处,又是一拨采青的人,他们正鬼鬼祟祟地穿梭在被月色笼罩的田野里。舅舅冲他们喊:“采青的,慢点跑,小心掉进阴沟里。”此语一出,可把我们几个憋坏了。那种想笑,却不能笑出声的感觉,实在太痛苦了。
多年以后回想起第一次采青的经历,仍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每次都会忍不住傻傻地笑。而笑过之后,便是一声长长的叹息。把对童年,对采青的怀念;对时光,对岁月的感慨;对亲人,对朋友的牵挂,都包含在了这声长长的叹息中,化作一团雾气,消散在风里。
有了那些令人怀想的过往,我真正体会到了“时过境迁”这个词语所饱含的沧桑。但我除了在心底默默地品尝这份沧桑感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小时候便与父母聚少离多,长大后更是如此。成长过程中的辛酸苦楚早已忘却,唯有母亲浅浅的笑意越发清晰美好。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如
今天涯海角各在一方。任凭网络多么强大先进,也始终改变不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曾经奔跑过的田野,穿梭过的丛林,全部淹没在了深深的水底,成了水力发电站的牺牲品。而“采青”这个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民间习俗,在人们失去了土地,远离了原来的亲友邻里之后,也就自然而然的取消了。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天上月圆依旧,只是平添了几分清寒。我想若干年以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采青这回事了。至少在这一片土地上是不会有人知道了。但不管怎样,我会记得,永远记得。因为那些过往,是我曾经懵懂过、青春过、疯过、傻过、活过的证明。尽管每一次回想,那时过境迁的沧桑感,就会像虫子一样吞噬人心。但写满风尘的脸上,最终还是会展露出纯纯的笑颜。这微笑,可以将一切的一切都揉合在一起,使吞噬人心的沧桑感,瞬间变得浪漫而美丽。